当地的生活再次发生了变化。
近日,抖音、美团和阿里巴巴分别“传递”了业务调整的相关信息:抖音加快全国外卖服务速度,美团升级短视频和直播,对抖音外卖发起防御战,阿里饿了。 店铺业务(原“口碑”)将并入高德地图。
巨头企业频频动作的背后,当地生活再次被搅动。
2018年开始,抖音向电商、本地生活发起猛烈进攻。 不仅推出了团购和外卖,还让抖音超市走进了用户的日常生活。 美团作为成功突围的行业老大哥,屡次发起防御战,而阿里巴巴则不断调整口碑和高德地图的比例,试图再分一杯羹。
如今,时代变了,消费者决策环节从产生需求、了解商家信息、进而产生消费行为,转变为被内容吸引、产生消费行为。 抢占流量优势的巨头正在为当地生活迎来新动能。
但没有一个玩家占据绝对优势,巨头们都在互相攻击对方的腹地。 抖音越来越像美团,美团越来越抖音,阿里巴巴越来越抖音美团。 本质上,这是互联网用户整体增长放缓后巨头寻找增长的最佳机会。
艾瑞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为19.5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35.3万亿元。互联网在本地生活服务的渗透率仅为12.7%,仍将维持未来三四年增长率将超过20%。
当地生活的硝烟再次升起,故事才刚刚开始。
01.行业再变
当地生活的硝烟再次升起。
近日,36氪发文称,美团高级副总裁、最高决策机构S-Team成员陈亮近日辞职。 陈亮和美团CEO王兴是初高中同学。 在美团工作的十二年里,他负责过移动、酒旅、生鲜、社区团购等业务。
这是美团最高决策机构S团队近两年来第四位离开公司的成员。 在陈亮离开的那一刻,美团面临着抖音的侵蚀、阿里巴巴的扰乱等当今复杂的竞争环境。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生活服务板块下的饿了么到店业务(原口碑业务)将并入高德。 原店内业务负责人张亮将向高德软件本地生活服务公司CEO余永福汇报。 首席执行官刘振飞汇报。
口碑网并入高德后,阿里巴巴本土生活业务板块立即面临全国裁员的风险。 “基本上都被裁掉了,剩下的也有一部分被并入高德。P7、P8毫不留情,全部毕业了。”相关人士透露。
作为本土生活的第一挑战者,抖音内部也正在发生或明或暗的变化。 三年时间,抖音本地生活业务板块经历了三个高潮。
频繁的人事变动背后,是当地生活的新硝烟。 在2022年实现约770亿的GMV后,抖音的本地生活服务目标是2023年1500亿,相当于增长了近100%。
根据最新报道,这个数字实际上可能更高。 今年实际交易额目标接近4000亿元。 但抖音生活服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数字不准确。
但无论怎样,抖音的野心都是明确的。 随着抖音在本地生活领域的突飞猛进,原本美团与阿里巴巴之间的“二侠争霸”逐渐演变成“三国杀”,是时候重新改写本地生活的格局了。
竞争并不激烈,但也足够残酷。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2月23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以‘到家+目的地’为战略框架的本地业务板块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不断前行,整体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
当晚,阿里巴巴公布了2023财年第三季度业绩。财报数据显示,本地人寿板块季度亏损由去年同期的亏损50.76亿大幅缩水至31.37亿,板块亏损额已达10.37亿元。成功缩小。
字节跳动CEO梁如波也多次强调“降本增效”的基调。 不过,纵观抖音的2022,其对本土生活的探索正在快速进展。
据《2022年抖音生活服务数据报告》显示,抖音本地生活服务覆盖370多个城市,合作门店超过100万家。 相比之下,口碑的餐饮业务已从过去直营的40个城市缩减至不足10个城市,其余城市也从直营转向服务商模式。
抖音在生活服务领域的布局从2018年才开始,当时抖音就推出了基于LBS的生活服务功能雏形。 团购业务、与饿了么的合作等动作都是近三年才完成的。
数据显示,去年阿里巴巴到店购物的市场份额仅为个位数,而美团和抖音的份额分别在60%和10%左右。 据国盛证券分析师预测,2025年抖音到店GTV(核销额)可能达到3000亿元,是美团的一半; 从营收来看,2025年抖音到店营收或将达到590亿元,与美团持平。 集团酒店及旅游业务收入持平。
这也意味着抖音本地生活服务的快速增长不仅引起了美团的警惕,也挤压了阿里巴巴到店服务的市场份额。
02.巨头互相攻击对方腹地
当抖音与美团、阿里巴巴争夺业务时,后两者并没有坐以待毙。
今年2月初,美团App首页一级入口第二个Tag开始低调内测“看赚”功能。 一种以短视频现金奖励为主的在线赚钱模式。 即用户浏览一定时间后,将获得金币,可以按比例兑换和提现到微信。
此前,美团在短视频方面频频发力。 美团于2020年推出小程序“美团直播”,并在医美等相关品类上布局。 主要模式为“商家自播+用户在线团购”,尚未覆盖自有大量外卖商家。
不过,该业务的业绩并不好。 直播观看人数最多也只有一万多人,多个直播间的观众总数也不过几百人。
不过,美团并没有放弃。 同年12月抖音浏览自助平台,推出小程序“娱乐游”,主打短视频逛店。 美团对于这项业务的重视不言而喻。 嵌入在美团首页的导航栏中,与美团优选、打车、共享单车等业务并列。
不过,“圈游”也未能激起水花。 直到“看看转”上线,美团的短视频布局已经从最初的小程序到现在拥有独立入口,充满了成为美团版抖音的野心。
美团探索本地生活十年,业务范围涵盖本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互联网整体用户增长低迷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曾经冲破重围的美团在直播,而新的挑战者抖音在搞外卖。
外卖一直是抖音最想要的业务。
抖音早在2020年就推出了团购功能,但当时这种行为是为了给美团和饿了么吸引流量。 虽然“鑫东外卖”小程序于次年上线,但该项目上线几个月后就匆匆下架,或许是因为物流配送困难。
直到去年上半年,尽管门店上座率极低,餐饮商家还是纷纷涌向抖音直播。 下半年,抖音推出团购配送功能。 今年1月抖音团购配送范围扩大至北京、上海、成都。 三地非生鲜果蔬商户开通自助入口通道。
不过,抖音并没有放弃结局的可能。 去年下半年,新动外卖再次上线,在北京、上海、成都试点,近期还向三地商户开放自助入口。
毕竟,外卖是本地消费中非常重要的业务,也是抖音绝对不能放弃的阵地。
另一边,随着高德“收获”口碑,阿里巴巴再次与美团、抖音展开竞争。
阿里巴巴集团2023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本地生活服务板块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1%至130.73亿元,整体订单量同比增长5% ,主要得益于高德的订单强劲增长。
作为阿里巴巴集团内继淘宝、支付宝之后的第三大流量池,高德已经扛起了本地生活的大旗。
与口碑合并的高德,是老衣服中的新挑战者。 阿里巴巴的本地生活业务早已在高德有所体现。 打开高德App,在首页位置搜索框下,可以找到美食团购、酒店预订、周边游等。 、打车、加油等当地生活栏目。
受过去口碑业务迟迟未能成功的影响,阿里巴巴仍是当地人生活赛道上的追逐者。 拥有美团+大众点评两只基础股的美团牢牢占据卫冕者的位置,而抖音作为后起之秀,在本土生活方式业务上也迅速蓄势待发。
幸运的是,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所有玩家都获胜,巨头们都在猛烈攻击对方的腹地。
03.过去的经验并不是解药
“抖音团购的很多价格都比美团便宜。” 方方告诉我们,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他将习惯使用抖音团购。
还有大量品牌商家涌入抖音团购。 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在抖音直播间推出超低价团购饮品。 奈雪原价22元的椰子拿铁降价至9.9元一杯,28元的喜茶多汁葡萄降价至14元。
团购因低价而兴盛,但也因低价而受损。 低价确实可以吸引大量消费者进入直播间,但也加剧了团购中品牌之间的价格战。
在这场本地生活之战中,低价团购并不是解药。 虽然抖音可以通过利润让步和优惠价格来吸引商家和客户抖音浏览自助平台,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长此以往,可能会引发“低价”危机。
事实上,抖音想要分得本地生活这块蛋糕,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还存在短板。
尽管抖音近年来一直专注于本地生活,但自进入游戏以来,抖音一直在自主运营还是依赖外部力量之间挣扎。 更重要的是,与店内团购相比,外卖业务的履约成本更高。 据美团财报显示,2021年美团拥有约527万骑手,骑手配送成本为682亿元。 骑手成本占餐饮外卖收入的71%。
另外,在用户心理层面,抖音是一个短视频娱乐平台,打开App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放松。 意识从短视频平台向电商、外卖平台转变还需要一段时间。
但抖音已经在努力扫除障碍。 今年春节后,抖音将正式上线抖音超市,这或将补充当地生活中的重要决策。 网上超市确实是当地生活领域的一块好“肥肉”。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阿里巴巴零售业务仅一个季度就贡献了超过600亿元的收入; 京东超市2017年实现交易额超过1000亿,2022年自营品牌将超过1.5万个,第三方卖家店铺超过4万家。
对此,美团有着难以逾越的壁垒,在配送服务、商家资源、用户习惯等方面都树立了行业模板。
2021年数据显示,美团外卖收入同比增长45.3%至963亿元,其中外卖服务收入542亿元。 相比之下,顺丰速运同年同城配送收入约为100亿。 即使饿了么和顺丰加起来也无法与美团的规模相媲美。
不过,说白了,本地生活意味着在流量见顶的时候,巨头们不断寻找业务增长点。 过去的经验不是解药,仍然需要教训。
再看口碑和高德,虽然有流量入口,但还没有发展出完整的链条,平台也没有大量的用户评论来支撑。 大多数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决策过程是找到目标商店,然后利用地图到达目的地,这与高德地图的路径是相反的。
时代变了。 现在推荐算法流行了,“人找货”的逻辑已经行不通了。 短视频是接触消费者的最佳方式,利用推荐算法主动向用户推荐产品。
消费者的决策环节是被内容吸引并完成消费行为。
这种名为“兴趣”或“内容”的趋势也在冲击本地生活服务,让“线上”与“线下”、“种草”与“拔草”的界限逐渐模糊。
这场争夺当地人生活的新战争才刚刚开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