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双11期间,各平台直播销售数据亮眼。 据星图数据显示,2020年双十一预售及狂欢期间,直播销售总额达729亿元。 快手头部主播辛巴11月1日销售额达18.8亿元,创下个人电商直播单场纪录。 双11当天,京东直播销售额10秒破亿。
直播电商方兴未艾,发展势头良好。 国盛证券预计,直播电商GMV将极具爆发力,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万亿。
直播电商马太效应明显,吸引资本
说到带货能力最强的网红主播,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薇娅、李佳琪、辛巴、罗永浩……说到直播平台,淘宝直播、抖音、快手也是如此。三个最知名的平台。
这也是事实。 无论是主播还是背后的平台,向上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在直播电商行业体现得淋漓尽致。
自2016年5月淘宝直播正式上线以来,直播就作为一种变现形式。 2019年,其GMV突破2000亿元,市场份额达47.98%。 直播连续三年带动交易额增长超过150%。
抖音、快手凭借社交+优质内容的平台属性,以及明星IP和用户粘性高的优势,将现场流量转化为直播电商,快速发展。 数据体现,抖音快手2019年直播电商交易额分别为400亿元和596亿元,市场份额分别为9.6%和14.3%。
“高转化率、庞大粉丝群是KOL的核心优势,但KOL格局正面效应显着,粉丝过千万的KOL中只有约5%被淘汰。”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发现。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头部主播占总人口的2.2%,带货占比近80%。
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2020年11月-12月中国直播电商行业月度运营及年末库存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21日,全网直播销售额前1000名主播已累计带货。 2557亿元,其中上榜前20名主播带货总额为1064.4亿元,占前1000名主播带货总额的41.7%。 2020年双11,薇娅、李佳琪、辛巴、雪莉跻身直播主播前四,带货金额占直播货总额的37%。
业内人士分析,平台和头部KOL格局的固化快手买直播间人数,必然会带来粉丝群体固化、推荐品类有限等问题。
图片来源:CC-Smart智库发布的《2020直播行业洞察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固化的格局也面临着被打破的可能。 2020年以来,各路明星开始加入直播带货,将流量转化为销量。 这一变化将进一步加剧顶级KOL之间的竞争。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商家和品牌不再迷信顶级主播和明星,而是采取在门店自播的方式。 2020年双11期间,淘宝直播店开展直播超过10万场。 门店自播GMV同比增长509%,诞生30多个直播间过亿。
申万宏源证券分析,门店自播逐渐常态化,进一步强化网络购物的互动性,内容化、互动化的产品促销更加有效。
直播电商也吸引了资本的青睐。 3月11日,国雄资本董事长姚尚昆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直播电商作为企业线上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受到了资本的广泛关注。
姚尚昆认为,直播电商前端连接网红流量平台,后端连接供应链,满足了传统行业转型的需求。 但他也指出,直播电商必须防止头部平台的竞争加剧。 用户渗透程度、用户购买活跃度、客单价上涨速度、政策监管风险等都是企业进入直播电商领域需要考虑的问题。
直播电商远未达到健康发展状态,迎来强监管时代
2020年11月19日,快手直播哥辛巴被专业打假人王海指控,辛巴在直播间销售的即食燕窝产品是“糖水” 。 事情发酵一个多月后,市场监管部门责令辛巴子公司合一公司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90万元行政处罚。 随后,快手也对辛巴进行了封禁个人账户60天的处罚。
不久之后,2020年12月15日,抖音直播一哥罗永浩再次翻车。 他在直播间销售的“皮尔卡丹”牌毛衣是“假冒伪劣产品”。
事实上快手买直播间人数,直播电商的问题远不止假货那么简单。 销售数据注水、涉嫌订单欺诈、机器人粉丝等现象直播电商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
尤其是明星通过直播卖货的时候,并不是每个明星都能将自己的流量转化为销量。 很多明星都因为直播数据造假而翻车。 比如,叶一茜直播带货90万观众,交易额只有2000元; 小沈阳直播卖酒,下单20余单,退货16单……
直播中的种种乱象也给消费者和一些支付了高额坑费的商家带来了困扰和损失。
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信息不对称,他们可能通过直播电商购买到与广告宣传的品质不符的产品。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6月1日至6月20日,直播带货领域日均消费维权消息达112384条,主要原因是直播商家未充分履行牌照披露义务。信息,部分主播使用偏激词语、产品质量、错货等违法宣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