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至8个问题。”
“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介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也有“粉丝”自身心理因素的驱动。美国社会学家卡茨认为,人们接触和使用媒介的目的在于满足自身的社会心理需求。“微博粉丝”的出现也源于这一群体的特定需求。“微博粉丝”关注明星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粉丝”类似,是为了追逐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媒体人物等偶像。偶像体现了大众的梦想,为大众建构了一种生活幻觉。“粉丝”通过微博传递信息,不再是单纯地通过大众媒介获取明星信息,而是通过类似的直接接触渠道给自己带来直接的媒介体验,甚至产生自我认同。因此,“粉丝”关注微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满足自己情感上的自我需求,在明星偶像的形象中找到自我认同。
劳伦斯·克罗斯伯格曾写道:“‘粉丝’对某些实践和文本的投入,使他们获得了对自己情感生活的一定程度的控制权。这又使他们在情感上投入新的意义、愉悦和身份,以应对新的痛苦、悲观、沮丧、害怕被疏远和无聊。”换言之,“粉丝”对偶像进行“评论”,为其争取人气,为其点亮星路,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自我实现的另一种形式。
关注机构、权威人物官方微博的“非忠实粉丝”虽然不像其他“粉丝”那样狂热,但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而成为“粉丝”。我国几大门户网站开通微博以来,吸引了不少官方机构加入。这些微博上的信息无疑为关注的“粉丝”提供了更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也节省了“粉丝”购买此类信息的人力、财力。一些带有休闲娱乐功能的微博,也为广大“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传统的“粉丝”群体和社区通常需要从第三方获取“粉丝”对象的信息,比如通过电视综艺节目、广播和报纸的娱乐版块,或者明星领导层提供的“粉丝”群体可以联系到的信息。而微博的出现无疑抛弃了这种第三方环节。“粉丝”只要关注明星的微博,就能实时收到明星发布的所有动态,甚至可以在明星的微博上“留言”,这就给“粉丝”营造了一种与明星直接互动的假象。在这种假象之下,“粉丝”以为自己与明星多了一种社会关系,彼此都很熟悉。
6. 关于“微博粉丝”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微博粉丝”熟练掌握现代媒体技术,热衷于使用微博、关注微博,以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
B.“微博粉丝”希望利用微博为自己赢得名气和影响力,同时为大众打造生活。
错觉。
C、“微博粉丝”通过关注明星偶像的微博、接收信息或发表评论,可以获得看似直接交流、实则基于心理错觉的快感体验。
D、“微博粉丝”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微博中,以排解自己的痛苦、沮丧、恐惧等微博粉丝链接,并为大众提供谈论的话题。
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是:B
A.利用微博满足自己的社交和心理需求是“微博粉丝”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B、无论是“微博粉丝”还是传统“粉丝”,在追星的过程中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到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实现自我认同。
C、关注机构、权威人物官方微博的“非死忠粉”对待“粉丝”对象的态度通常比专门追星的“微博粉丝”更加冷静、务实。
D.劳伦斯·克罗斯伯格认为,粉丝对偶像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调节自身情绪的作用。
8.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论不合理:D
答:微博正在逐步改变人们传播和接收信息的方式,对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将产生一定的冲击。
B、与传统“粉丝”相比,“微博粉丝”为明星造势的手段和渠道更加多样,其力量和作用将越来越受到明星的重视。
C.目前微博粉丝链接,我国很多官方机构都入驻了门户网站并开通了微博账号,表明政府注重利用微博扩大影响力,促进社会信息的及时发布。
D.“微博粉丝”出席明星新专辑发布会,与明星面对面互动,不同于传统“粉丝”与偶像的交流方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