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直播带货助力乡村发展,溪口杨梅成网红产品

万州直播助力乡村振兴

溪口乡通过直播货推广杨梅

万州农产品进驻网络直播间

万州直播带货助力乡村发展,溪口杨梅成网红产品

企业转型通过直播卖产品

记者王佳通讯员牟俊华文/图

“大家好,我是溪口乡党委书记冉光伟,我是溪口杨梅的代言人……”6月3日,冉光伟走进三峡都市报直播平台,用直播方式推介溪口杨梅,把当地的产品推向市场。在直播现场,“主播”讲解了种植环境、营养成分等各方面内容,为走进直播间的网友提供最直观的体验。

打开手机、调好摊位、宣传推销……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切实解决扶贫农产品卖货难题,我区积极探索新消费模式快手怎么买流量让直播间有人,直播等新消费业态展现出强大活力。通过直播,“主播们”们使出浑身解数,积极为村民打通销售渠道,助力复工复产,助力脱贫攻坚。

“全国级”媒体加持,流量变销量

“我抢到了,秒售完!”“万州666!”“万州烤鱼真好吃。”今年5月21日,央视财经频道举办助农公益直播专场活动,推介罗田大米、树椒油、万州烤鱼等扶贫农产品。这是继“学习强国”公益直播在万州举办后,“全国级”媒体对万州的又一次帮扶。

整个直播期间,美味的万州烤鱼、香浓的罗田大米、芳香的花椒油、醇香的猕猴桃酒等特色农产品相继“亮相”。

此前,“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党员直播助战疫助农”扶贫农产品爱心活动首场直播在万州举行,推动竹山乡草盘村大盖菇销售,通过直播直播解决受疫情影响农产品滞销问题,向外界推介万州农村美好形象。

除了借力“国家级”平台影响力带农产品出大山,万州本身也依托淘宝、快手、拼多多、抖音、斗鱼等直播平台直播万州特色农产品、优质工业品、经典旅游景点、创意文创产品,真正把流量转化为销量。

5月,另一场以“农行陪你探春万州大山里找美味”为主题的“汇生活”直播活动,在万州龙驹镇梧桐村鲁花鸡养殖基地科技大院举行。

“经过300天的自然饲养、大自然的磨砺,肉质紧实鲜嫩,从产地到餐桌,是舌尖上的极致体验,每一口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两位“主播”与龙驹镇梧桐村第一书记白新良互动介绍了鲁花鸡养殖基地的发展规模、示范推广、带动农民增收等情况,引来大批网友点赞转发,反响十分强烈。

直播期间,还对龙居镇特色农副产品鲁花椒鸡、小五格鸡蛋、凉鸭山红薯粉、青冈黑木耳、腊味等进行了线上团购、限时抢购、促销等活动。短短一小时,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10000多人,峰值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达11.6万人,累计销售额达51万元,有效助推了龙居镇农产品线上销售。

同月,“直播助农、享万州美食”在淘宝直播间上线,红椒鸡、柠檬、万州麻花、腊猪蹄、万州烤鱼、玉泉榨菜、糯米粉等十余种商品在直播间上线,通过线上销售助农新模式,让更多农民找到新的市场空间。

“全国各地很多人来万州就是为了吃烤鱼,现在为了大家方便,特意做成独立包装,方便随时随地吃到。”“烤鱼什么时候上桌?”“没想到万州有这么多农产品。”“想下单买糯米粉做南瓜饼”……当晚8点,在《为美味而生》直播间,主播通过现场试吃的方式,一一介绍万州美食。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进入直播间,为万州美食喝彩,并现场下单。

在一小时的直播中,向近十万网友介绍了万州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直播,万州烤鱼、玉泉榨菜、糯米粉等产品实现热销。

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抓住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建设机遇,直播带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为当地特色农产品打开了销售渠道,也有效促进了农业产区复工复产。下一步,我区还将培育直播队伍,带动中青年利用电商创业就业,带动我区特色产品销售。

党员干部变身“压舱石” 为增收添信心

“亲们,我们大林村产的优质大米,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蛋白质含量适中,各种氨基酸比例合理,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从来没有喷洒过农药,是纯天然绿色食品,你们可以放心吃……”今年4月,白土镇大林村第一书记康学良变身“直播主播”,在网上卖大林村的“网红”——稻鱼饭。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白土优质大米严重销量低迷,导致新场坝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和100户参与稻鱼综合养鱼项目的农户种植的大米无人收购。

通过联合区扶贫办、区政协帮扶小组、区农业农村委、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等机构,万州电视台等单位开展网络直播货活动,以及帮扶单位举办消费拉动扶贫主题活动,向大林村售卖稻鱼5000公斤、优质山米1.5万公斤。

干部直播带货成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新尝试。

今年6月,万州开展2020年万州区“爱心助农、书记带货”活动,首场活动在溪口杨梅园举行。跟随镜头走进溪口大溪社区杨梅园,一望无际的红果挂满枝头,看杨梅解渴的美景让人垂涎欲滴。在杨梅园直播,冉光伟和三峡都市报主播迅迅直奔舞台为网友们“尝鲜”。

短短30分钟的直播,溪口杨梅园通过三峡都市报旗下三都电商公司电商平台,销售杨梅300余颗。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乡镇出现农副产品滞销现象,能否帮助贫困群众将劳动成果转化为经济收入,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他们能否脱贫致富。在此背景下,区商务委、三峡都市报联合主办的2020年万州区“爱心助农、书记带货”活动,将邀请各街道、乡镇书记走进直播间,结合乡镇特产,以直播形式开拓销售渠道,减轻农副产品滞销压力,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据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万州正加快出台开展直播带货行动方案,让直播带货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亮点。其中,干部变身“网络带货主播”,不仅自身带来一定流量,还能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通过“书记带货”模式,农民不仅能解决销售难题,还能提振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发展产业。

企业勇敢试水,山产品成“网货”

3月份的一天,九池乡同化村贫困户潘光美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家积攒的莲藕、鸡蛋、芋头,终于通过直播卖光了。

同化村贫困户潘光梅、周诗清等因种植分散,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加之受疫情影响,找不到更多销售渠道,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大家都很着急。

区扶贫办收集贫困户生产的农产品滞销信息后,与区商务委、区农业农村委等部门沟通协调,决定利用资源优势,帮助贫困户找到新的销售途径。万州邮政尝试在抖音上进行直播“卖货”,线上下单、城内送货,帮助贫困户通过网络直播平台销售农产品。

徒手挖荸荠,用山泉水冲洗,鲜嫩诱人的芋艿、荸荠让人欲罢不能。直播不到两小时,就卖出了150斤莲藕、550斤芋艿、500斤荸荠。网友下单后,工作人员立即打包送货,新鲜蔬菜“从田​​间到餐桌”仅用了不到3个小时。

“看到家里积攒的莲藕、鸡蛋、芋头等被打包运走,心里很开心快手怎么买流量让直播间有人,这段时间心里一直忐忑不安的情绪一下子就解决了。”潘光美十分感谢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帮助。

小屏幕打开大市场。我区不断优化物流配送线路,将全区农村划分为9个物流配送区域,基本实现区内公共物流配送中心到乡镇或乡村的“一日送达”。去年我区电商公共物流配送中心向农村发送下游商品372.6万件,接收上游农产品259.3万件。

疫情发生后,我区积极探索“云转型”,农户、企业等依托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勇敢尝试新零售,让直播成为消费扶贫的新方式。

“天呐,买买买,这可是中国烤鱼之乡出产的正宗烤鱼,开包即食,非常方便……”前段时间,重庆海来食品有限公司副总裁蒋兴发首次做2小时直播。直播间里,蒋兴发一边刷手机屏幕,一边拆开产品包装,现场“烤”鱼,并与网友们分享美食。“毕竟我不是专业人士,觉得自己准备不足,但没想到全国那么多客户都认可我们的产品。”蒋兴发坦言,直播已经不是主播的专利,全国很多地方干部、公司老板都参与直播,为产品代言。相信未来直播会是一个趋势。

我区始终有效加大电商消费助力脱贫攻坚力度,发挥电商产业优势,举办“直播货”“农商对接”“电商年货节”等线上线下农产品推介活动,拓展了万州农产品销售市场,让名不见经传的山特产成为网上“网红”,贫困户的眉头舒展开来,脱贫攻坚路越走越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