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分享领红包背后:新平台抢用户烧钱大战

今天早上起床,看朋友圈和空间,看到有人分享领了红包,大概有100元、200元的金额。

钱不多,大概也知道不会是白给的,所以也没太在意,甚至也没在意他们的红包是哪个平台发的。

其实,哪个平台重要?即使你不凑热闹,你大概也能看出来,哪个APP或者网站一开始就开始推广,抢夺用户,烧掉投资人的钱,然后指望后期能赚回来。

朋友圈分享领红包背后:新平台抢用户烧钱大战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用红包来奖励带来用户的人,一两百块钱并不算多。毕竟在腾讯、阿里主导的互联网生态中,一个新应用、一个新网站引流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早已超过这个数。模糊的印象里,引流一个愿意付费的新用户,平均成本在几百元,如果是收支平衡甚至有盈利潜力的超级用户,成本可能高达几千元。

从这个角度来说,发一两百元的红包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虽然账可以这么算,但我还是忍不住嘟囔一句:

第一,这种方式吸引到的用户质量无法保证,花那么多钱是不科学的。

第二,我刷了5分钟新闻,看到3份领红包的人,大家真的好开心啊,一看好像很多人都领到了钱,这个时代能叫得出名字的公司不多了,哪个公司这么有钱?现在是马云就算集五福都会被人诟病小气的时代。

算了,无所谓了,反正我被李笑来洗脑了,不想凑热闹了,算了。

吃完午饭,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小学同学也分享了领红包的消息。

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有判断力、善于思考、不小气的男人。他居然分享了这些,我突然就感兴趣了。

巧的是,我刚回到租住公寓的前台,漂亮的管家就叫住了我,让我坐一会儿。

我很疑惑,小姐姐问我有没有下载拼多多,我说没有,不需要那个。小姐姐说你下载了帮我点红包,我问红包干什么用的?她说可以领钱。我半信半疑,她立马给我看了200元的收款记录,我一看,确实是微信实时到账的200元。

但说实话,就算我百分之百确定能拿到200块,我也不会对这个红包的金额有什么波动。不过,既然小姐姐求助,我当然会立刻下载一个拼多多APP来帮她。

你问我为什么?

因为……她很漂亮。

至此,今天早上提出的问题有了答案,过了这么久,财大气粗的公司还是那个除了补贴之外,最擅长坑人、卖假、已经上市的拼多多。

说起拼多多,作为一个1999年出生的人拼多多助力提现是真的吗 有什么风险,我脑子里只有一个词:奇怪,我不知道它是一个什么样的APP,也不知道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站。

但如果你和我一样年轻,或者生活过得还不错,或者对人生有很高的抱负,那么,即使你听不懂,当你听到“拼多多”这个词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也会浮现出一个词:“low”

为什么?

因为你肯定收到过一个你不想点开的砍价链接,也肯定从各个地方听说这是一个充斥着假货和诈骗的垃圾网站,你心里肯定在想,“这么垃圾的东西怎么可能成功?”

是的,你不但可以做到,而且可以成功做到。

据2019年8月30日,也就是昨天的消息,拼多多今日收盘股价上涨8.66%,市值达到391亿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

这么说吧,拼多多的市值已经超过了百度、小米、网易等你能叫得出名字的知名互联网公司。

你知道谁比他稍微好一点吗?

京东,市值449亿美元。

这很奇怪,一个市值接近400亿的公司,年轻人却一点概念都没有,80后、85后、90后才是今天互联网的主要消费群体,这是怎么回事?一个新时代已经到来,这是怎么回事?

在夹缝中求生存?

不不不,400亿的市值不可能在夹缝中成长起来。

而这400亿的市值绝非低,也不能简单用“与我无关”来解释。

当我们对假货嗤之以鼻、远离病毒式传播和营销、自认为代表了中国普遍的观点和认知水平时,我们自然难以接受这样一个庞大甚至丑陋的庞然大物已经生长在我们的视线之外。

但反过来想,这么明显的舆论趋势和年轻人、中产阶层的口碑,一家400亿的公司怎么会不知道呢?三线明星的经纪团队都懂得控制评论、雇佣喷子,400亿的拼多多怎么会不知道呢?几个微博大V都能引领年轻人群体的步伐,400亿的公司怎么会做不到呢?

我觉得他们想做的事情不容易,但绝对不是完全不可能。所以现在的现实只能解释一件事:

拼多多的目标群体不是你我这样还很年轻的人,不是生活还不错的人,不是对人生有远大抱负的人。

潜台词是:

你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这与我无关。无论如何,我永远不想从你身上赚钱。

所以现实很和谐:

你瞧不起我,我也瞧不起赚你钱,我们各自安好,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多好啊。

简单看一下拼多多目前月活跃用户数为3.66亿,考虑到微信的活跃用户数才10多亿,除了一群互相看不起的人,也能感受到这家公司有多么可怕。

与此同时,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用户数、成交量、股价等数据似乎也在不断告诉我:

“在中国,如果你只想赚钱,你根本没用。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主力军,那是你的问题,因为你总是高估中国的发展现状,低估中国社会的复杂性。”

这让我想起了老叔在《采访》里说过的一句话:

“你们有你们自己的价值观,但我们不必走同一条路。你看,没有人能对嘻哈做出最终的评判。如果没有名气,每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我们将这句话中的“嘻哈”替换为“在中国赚钱”,我们谈论的就是其他东西了。

讽刺的是,当我提到假冒、欺诈和欺骗时,我总是想到阴险狡猾的面孔。但在看到拼多多对我和我所属群体的蔑视后,我感觉这家公司多了几分狡猾和无所顾忌。

突然想起《让子弹飞》里的一句台词:

“我要站着赚钱!”

网上都说拼多多是玩弄人心的高手,欺骗用户的花招不少,心想我已经下载了“拼多多”,注定今天之内要卸载,不如亲自来体验一下。

而且,如果我真的得到红包,我就可以高兴地给自己买一顶新的黄帽子了。

我总共玩了34分钟,厚颜无耻的叫了16个人帮我订红包,下面我就说说我整理出来的流程或者说套路,大家可以看看,看看好玩,挺有意思的。

基本设置:

每日领取红包的基本设置是:分享拼多多支持链接给好友,好友点击链接后需进入“拼多多”APP打开红包,打开红包后双方均会获得数值红包奖励,红包数值可累计,累计达到一定金额即可完成提现。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明确的规则,但我还是想先谈谈规则本身。

首先这个规则很拼多多,根据我对使用过拼多多砍价功能的家长的采访,发现这两个活动的基本逻辑是一样的:

也就是在廉价的前提下,在进度前期采用大剂量的刺激,先营造出很强的优先力假象,完成第一波刺激;然后通过肉眼可见的缓慢推进完成中期进度,让人感受到付出得到回报的即时反馈,对最终的奖励充满期待;最后进度进入后期,几乎停滞不前。这段时间很多人灰心丧气,不灰心丧气的人最后也会因为一些雷人的设定得不到奖励或者奖励延迟很久才拿到(具体机制后面会讲)。

本场比赛具体表现为:

首先系统会告诉你,当红包达到100元的时候,你就可以把钱提现到微信红包里,然后就可以离开了,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所以前期你的第一个红包一般在60-80元左右,这让你感觉

“操拼多多助力提现是真的吗 有什么风险,这也太容易了吧,再来一两个就好了,这钱真是好赚啊。”

然后你会进入稳定进度的中期阶段。这个时期你有任务要做,比如分享到两个群聊、分享到三个微信好友等等。这个时期,不管是你帮别人刷红包,还是别人帮你刷红包或者完成任务,红包价值都有可能是1-5元。经过几次积累,你的红包价值还是会得到比较可观的提升,比如达到95元。

然后就进入进度后期了,这期间任务已经全部完成了,同时你帮助别人刷红包的时候,系统也会提醒你帮助次数已经用完。

所以所以所以,在这个期间,不管是别人帮你点击,还是你帮别人点击,红包很有可能都是0.01元,偶尔也会有0.1元或者0.3元这样的红包面值。

稍微算一下,按照这个速度,收100元也挺不容易的。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这里的棘手的事情。

1、新老用户运气权重机制。

在拼多多的红包算法中,新老用户的运气概率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运气真的可以用运气来形容的话)。具体来说,当你是新用户帮别人点红包时,别人会有更大的概率获得更大的红包,或者当别人是新用户帮你点红包时,你也有机会获得更大的红包(即便是后期出现概率很大的0.01元红包,出现更大数值的概率也更高)。

——这是拼多多针对新用户的特殊设置,我来详细讲一下:

按照常理来说,一款应用费尽心思吸引新用户是完全可以理解甚至是必要的,毕竟对于一家上市互联网公司来说,用户量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但问题是,这家公司是拼多多,一家月活跃用户3.66亿的互联网公司。

如果再看同样用户群的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比如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很少看到他们用大笔资金直接补贴用户,尤其是补贴带来新用户的用户。

他们的策略往往更多的是补贴内容生产者,让内容生产者和平台共同发展,或者共同赚钱。

而如果我们看看目前有哪些公司或产品在用钱补贴带来新用户的用户,就会发现其实并不多,曾经火过一阵子但最终消亡的“聊天宝”勉强算得上一个。

我们不讨论这个方法是否合理,我们先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细看上面提到的几亿个应用,无论是微信、微博还是今日头条,它们的用户几乎覆盖了所有年龄段。

最大的区别其实在于各个年龄段的使用比例不一样,而造成这种比例差异的原因往往在于某个年龄段的人群想用或者不想用这个产品,而不是某个群体集体认为这个产品好或者不好。

以微博为例,众所周知,微博通过吸纳明星而爆红,随后迅速聚集了一大批追星基础种子用户,之后不断培育内容生产者,吸引更多粉丝。从这个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微博的主要用户还是年轻群体。

但这并不意味着年龄稍大一些的人群不使用微博,他们也可能使用微博,因为微博上能获取有用的信息,但这一比例低于更年轻的群体。

这个逻辑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老年人使用微博比例低,往往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微博是一个信息渠道,或者微博上的信息不足以吸引他们开始使用微博。

注意,这里的重点是信息本身是否足够吸引人,而不是微博平台本身。

所以我说使用率是取决于他们想用还是不想用,而集体追随或者集体抵制则取决于一个群体对一个产品好不好的集体认知。

再往深一层看,截至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的拥有率为74%(未调查过近似数据),除去年龄过大和过小的人群,可以说,中国几乎所有可能接触到互联网的人都已经接触到了。

由于上述APP覆盖全年龄段用户的特点,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对于一个具体的十亿级应用来说,几乎所有有潜力成为用户的人,都是已经是用户或者曾经是用户。

拼多多不是与众不同吗?

这确实不同。

正如之前所说,对于年轻人来说,我们普遍对这种被传言充斥着假货的低端APP充满了鄙视、歧视甚至厌恶。

这意味着,对于一定年龄段、一定消费水平的人来说,拼多多面对的是一个近乎真空的用户群体。捞到一个用户就意味着赚到一个用户,尽管拼多多知道他们要赚的钱不一定非要来自这些年轻人或者中产阶级,但哪怕多捞一点,拼多多肯定能赚到更多的钱。

因此,在面对成熟、均衡、稳定的用户群体时,用钱补贴用户未必能收到明显的效果,但面对几乎空白的用户群体时,用钱补贴每一个用户就成为可行的策略。

因此在我看来,这次的天天红包大促并不只是一种普通的营销推广方式,而更像是拼多多的一种野心和努力,向外界展示他们已经准备好进入一个之前被完全排除在外、几乎完全空白的市场。

玩弄金钱是愚蠢的,但为开拓一个全新的市场而流血却是明智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