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深度研究:单晶硅片抢占多晶硅片市场份额,行业寡头形成,戴维斯双击可期

欢迎朋友们转发,请注明公众号原作者,幸忠恒。

关于光伏行业,我在2017年8月做过深入研究,关键逻辑是单晶硅片会率先普及金刚线切割技术,降低成本,抢占光伏行业多晶硅片的市场份额,参考文章20170804。

1、光伏产业。

光伏行业深度研究:单晶硅片抢占多晶硅片市场份额,行业寡头形成,戴维斯双击可期

太阳能行业以及兄弟科技、永安药业、格力电器等也遵循同样的逻辑。

行业寡头垄断形成,产能集中,利润率提升,国产替代引入,中国企业掌握产品价格话语权。业绩增长,估值提升,戴维斯双击。

单晶和多晶的工艺大多数人都不太了解,材料都是多晶的,硅片也分单晶和多晶,目前A股做单晶硅片的公司有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

多晶硅材料、通威股份(四川永祥)、特变电工(新特能源)

通威股份,2017年下半年释放的股份市值几十亿,而且都是定增股份,参与者都会卖出,买入点需要慎重考虑。

金刚石切割丝,黄河旋风,河南金刚石

翼城新能源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亏损2亿元,原因是单晶硅切割由砂轮切割向金刚石线切割替代,金刚石线切割应用已比较成熟,多晶硅刚开始使用金刚石线切割。

其中,通威股份三个月涨幅达100%,股票池中表现最好的三只股票分别是新和成、通威股份、鲁西化工。

当时机构基本没有对金刚石切割丝发表报告,只是后来才对金刚石切割丝板块和个股进行挖掘,比如三超新材、戴尔新材、东尼电子等。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我发现金刚石切割线的固定投资只需要几亿,并且不存在技术壁垒,产能已经饱和甚至过剩,所以我淘汰了金刚石切割线的存量。

下面我们重点关注中环控股。

1、中环股份概况

2017年11月28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向国电科技发行股份8,376.47万股,发行价格为7.69元/股,购买其持有的国电太阳能90%的股权;同时向中环集团等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不超过4.16亿元配套资金,用于国电太阳能有限公司厂房及公辅设施维修维护,支付本次交易的中介机构费用、交易税费、人员安置费用及其他合并整合费用。

单晶硅片领军者,与隆基共享单晶盛宴公司始终专注于单晶硅片的生产和研发,并立足单晶硅片,涉及半导体和光伏两大领域。在光伏领域,公司启动的单晶硅片四期扩建项目建成后,预计单晶硅片产能将达到15GW左右,这已经接近隆基的产能。公司与隆基是行业内两家始终坚定走单晶路线的公司。今年之前,公司的单晶硅片主要用于出口,但今年在国内单晶硅片需求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公司也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出货量,预计今年国内出货量占比将提升到50%左右。

公司联合晶盛机电、无锡市产业发展集团等共同出资50亿元设立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进军大硅片制造领域。公司拟出资15亿元(以现有半导体资产,出资额以评估价确定,不足部分以现金补足),占注册资本的30%;全资子公司中环香港拟以现金出资15亿元。

公司拟出资15亿元,占注册资本的30%;无锡发展拟以现金出资15亿元,占注册资本的30%;晶盛机电以现金出资5亿元,占注册资本的0%。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未来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大硅片生产制造,项目总投资约30亿美元,一期投资15亿美元。

公司以换股方式收购国电光伏90%股权,保留其优势高效HIT电池生产线等优质资产,剥离剩余资产及负债。收购价格为6.44亿元,保留资产主要包括国电光伏宜兴基地1316亩土地、宜兴基地所有房屋及所有构筑物、宜兴基地高效HIT电池生产线等。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充分利用国电光伏修复新建厂房,实施5GW高效叠瓦组件项目、10GW高效超薄硅单晶金刚线切片产业化项目、高效HIT电池研发生产线改造升级、半导体产业投资等。

2.光伏产业链及中环半导体光伏历史

光伏产业链

参考公众号的几篇文章:

,介绍了中环半导体光伏产业的历史发展。

这两篇文章描述的是光伏产业链中的公司规模排名。

3.单晶硅、多晶硅技术路线

这篇文章是一位多晶硅生产厂家写的,我不认同这个结论,但是历史上单晶硅和多晶硅技术路线的竞争可以作为借鉴。

,多晶硅片也开始采用金刚石线切割。

从历史上看,2014年以前,单晶硅在光伏行业并不占据优势。

2014年以后,单晶行业率先推广金刚线切割,取得成本优势,开始抢占多晶硅片的市场份额。

单晶硅因晶粒一致性较好,机械性能和电性能均优于单晶硅棒,单晶硅棒的原料纯度要求较高,材料物理性能也较好,更利于切割薄硅片。从2014年开始,单晶硅龙头企业隆基股份开始加速推广金刚线切片技术(其投资的“银川隆基2GW年切片建设项目”全部采用金刚线切片技术)。2014年至2015年,其他大型单晶硅制造商如日本东洋、中环半导体、卡姆丹克、台湾友达等也开始规模化应用金刚线切片单晶硅片,正式开启了光伏太阳能行业对金刚线需求巨大的新时代。

目前,单晶硅片行业已普遍采用单晶硅金刚石线切割,完成了切割工艺由无浆料切割向金刚石线切割的转变(部分公司在选择使用电镀金刚石线切割前也过渡性地尝试了树脂金刚石线切割工艺,但由于树脂金刚石线不具备成本和效率优势,单晶硅厂家在克服种种技术障碍后最终转向了电镀金刚石线切割工艺)。

金刚线切割的应用,大幅降低了成本。在单晶硅片采用金刚线切割之前,单晶硅片与多晶硅片的成本差异接近20-30%。2015-2016年金刚线切割普及单晶硅片之后,单晶硅片与多晶硅片的成本差异迅速缩小,进而推动了单晶硅片渗透率的快速提升。

从目前的产能扩张计划来看,单晶替代多晶是未来的趋势!根据摩尔光伏的预测,到2018年单晶硅渗透率有望由目前的26%提升至45%以上,到2020年将达到50%以上。我们认为单晶硅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原因:

1、技术:金刚线切割最早应用于单晶,2015年金刚线切割全面应用于单晶硅片,而多晶硅片由于技术不成熟,目前仍以砂浆钢丝切割技术为主。与传统砂浆钢丝切割相比Ks低价双击,金刚线切割具有以下优势:

1)丝径变细,刀片损耗减少,每公斤产量由48根提高到60根以上;

2)生产速度提高,单台设备年产能由7MW提升至28MW,降低非硅成本;

3、使用辅助材料少,降低成本。

2、成本:单晶领先一步,多晶想追赶并不容易。由于在拉棒、切片阶段新技术的快速推出,单晶产品成本快速下降。2016年单晶硅片平均生产成本已降至3.69元/片(0.75元/W),2017年上半年降至3.17元/片(0.63元/W),预计2017年底将降至2.96元/片(0.59元/W)。2016年Q4阿特斯公布多晶硅片生产成本为0.13美元/W(0.88元/W,4.04元/片)。

4、中环半导体与隆基股份对比

2014年之前,中环半导体一直是单晶硅片行业的老大,从其营业收入就可以看出。

2015年以后,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单晶硅片上应用金刚线切割技术,降低成本,扩大产能,营业收入开始超过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2017年底,中环半导体产能基本接近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全面采用金刚线切割技术。

目前来看,隆基股份营收较高,净利率较高,估值较低,似乎更值得投资。

但是放眼未来,我觉得中环半导体还有更大的空间,中环半导体的光伏产业是全产业链的,还有半导体产业,投资半导体大硅片项目。

类比的是家电行业的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美的集团不仅产品线齐全,还收购了德国的机器人公司,产业布局非常具有前瞻性。格力电器如今想将产品线拓展到手机、新能源汽车等,但显然落后了。

中环股份,类似京东方A,很容易让人产生偏见,认为这些行业永远都是资本消耗,没有自由现金流,没有未来。

光伏产业投资巨大,动辄数十亿的投入是常有的事。

当行业竞争格局混乱时,大家都在亏损,而当行业格局稳定,成本优势明显时,企业就好比一台自动取款机。

请参阅文章《三星在内存行业的竞争》。

单晶棒拉制产能统计(数据截止2017年11月)

中环半导体与隆基股份财务指标对比

隆基绿色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对比

5、中环半导体大硅片项目及半导体业务

与无锡市人民政府直属国有企业无锡市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晶盛机电共同投资30亿美元建设大硅片项目,一期投资约15亿美元。

中环半导体的股价预期可以参考士兰微、紫江国芯,近期这两只股票均出现翻倍上涨。

半导体生产历史悠久,技术和产能发展迅速。中环半导体作为我国最早的半导体材料生产企业之一,拥有50多年的半导体材料生产历史和专业经验,在半导体硅片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1999年公司改制为国有企业天津中环半导体有限公司,公司业务开始多元化,但半导体业务仍然贡献了很大一部分利润。2000年,公司成立天津中环半导体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华欧”),将公司主营半导体业务转移至中环华欧,开启了公司新时期半导体业务转型。

半导体器件主要使用单晶硅,直拉法和区熔法是主要的生产方法。

区熔单晶氧含量低、电阻率高,适合制作高压、大功率半导体器件。

公司作为集团龙头,完成了区熔硅单晶材料国产化的历史任务,龙头地位已稳固。2010年,公司承担了“IGBT及光电器件用区熔硅单晶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011年,作为集团龙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区熔硅单晶片产业化技术及国产化装备开发”。作为国内最早研发并投产区熔硅单晶的厂家,在区熔硅单晶领域确立了长期稳定的优势地位。2006年,公司区熔硅单晶材料产销规模已跃居全球前三。如今,公司区熔硅单晶/晶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5%,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8%。 销量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三,保持稳定的发展趋势。

国内大硅片市场尚属空白,国产替代迫在眉睫。大硅片是集成电路制造领域最关键的材料,但目前中国大陆300mm大硅片一直依赖进口,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尚不具备大规模量产集成电路用高纯度大硅片的相关技术。制造高纯度大硅片,主要的技术障碍是硅片中硅的纯度以及硅片尺寸增大带来的成品率。当前快速发展的先进制程技术对硅片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纯度要求达到9-11个9,而我国已掌握关键技术并实现光伏硅片量产,纯度要求仅为4-6个9。相比较而言,前者技术要求极高,我国目前还无法达到这一要求。 此外,大尺寸硅片不仅在生产上要求纯度高Ks低价双击,而且对倒角、精磨等加工工序也有严格的限制,导致加工难度较大,成品率也相对较低。目前我国还缺乏能够提高成品率的相关技术。这两点因素导致我国大尺寸硅片生产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目前,中国大陆半导体硅片供应商主要生产6英寸以下硅片,仅有北理工、浙江金瑞宏、昆山中辰(台湾环球晶圆子公司)等少数厂家具备生产8英寸硅片的能力,这三家公司的8英寸硅片生产线月产量为9.3万片/月,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后的信息披露及声明 第 24 页,共 27 页 简单金融,成就梦想

在12英寸大硅片领域,大陆尚不具备相关产能,目前总需求量超过40万片/月,大陆半导体产业急需大尺寸硅片产能,国产化迫在眉睫。

中国大陆半导体硅片供应商现状

大硅片的前景

国内替代相关文章

6、中环股份与龙虎榜分析

1、作为国内半导体硅片、单晶硅片的龙头,为何开盘就两个涨停?

中环控股因卖出定增基金,停牌19个月后,经过两次涨停后重新开板。

中环股份于2016年4月25日停牌,本次非公开发行的限制性股票于2016年12月19日上市流通,但尚未恢复流通,亦无法出售。

提到通威股份,提到买入点需要考虑限售股解除禁售期,但从股价表现来看,业绩永远是最重要的,限售股只影响短期业绩,并不影响其长期走势。

正是因为定增基金小富即安,才给了二级市场机构、基金低价买入的机会。

20172101日成交量为35.6亿股,与本次定增发行的3.497亿股基本持平,估计定增机构已经卖出了大部分股份。

按照今天的上限卖出价10.97元来算,10.19元的成本加上两年的利息(机会成本)意味着机构稍微亏损了。

比如雅克科技收购半导体电子气体公司,七天以来一直持平,上涨空间在哪里?

做私募的机构和二级市场机构的看法和做法不一样,一般只要解除限售,能收回成本就直接卖。一级市场风投基金、一二级市场私募基金、二级市场基金,价值取向完全不一样,有分歧很正常。

从龙虎榜来看,二级市场还有一家机构买入3173万元,体现了一二级市场的价值差异。

中环股份龙虎榜

中环半导体拥有与隆基相当的产能、更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国产替代的大硅片,但市值不及隆基的一半,因此中期来看,20元的股价是可以预见的。

下周一开盘走低是增加仓位的一个机会。

20161215,《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限售股份上市流通提示性公告》。

中环股份解除限增制度情况

注:本文半导体业务部分内容主要来自申万宏源报告《中环半导体(002129)》

——新能源材料空中加油,国产大硅片起航。

如果有帮助的话请随意点赞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