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货不是零售,更多的是为了吸引新客户和清理库存。”——京东零售首席执行官徐雷。
对于京东直播来说,汪峰就像一颗蓝色小药丸。
我们先把镜头回溯到6月3日,那天是汪峰第一次在抖音直播卖货。
为了准备出道,汪峰可是忙碌的跑了好几趟,从拍短视频到选产品,再到在网上发预告海报,最后把所有事情都搞定了,就等着节目播出,上头条了。
当晚的5个小时,汪峰一边弹吉他,一边弹钢琴,非常敬业的直播,几乎把直播间变成了演唱会。
结果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操作,销量也只有325万辆。
汪峰直播销量数据。数据来自:飞瓜数据
明星直播的GMV很容易达到几千万,甚至过亿。
三百二十五万这个数字,对于王峰来说,实在是太过引人注目了,王峰甚至都不好意思发一篇战报了。
没有人能登上预期的头条新闻,但我也没有成功。
可是王峰是谁?
摇滚教父,他穿上皮裤,就代表了华语乐坛的半壁江山,你们一群败类,有什么资格指责他?
不,换吧!树被移开会死,人被移开会活。
如果你不在这里爱我,那你一定会在其他地方爱我。
汪峰随即宣布转投京东直播。
7月15日,位于北京南部的京东总部传来好消息。
汪峰在京东的首场直播大获成功,粉丝们一边在直播间购物,一边高呼章子怡。
好消息称,当晚观看人数突破915万,销售额突破2亿元,是抖音325万的60倍。
怎么样?是我汪峰不行吗?明明是你抖音直播乱了,这红战报直接打在抖音脸上了。
话说回来,京东真的有那么强吗?
我们不是说好了要给淘宝、快手、抖音做直播吗?拥有如此完整短视频生态的抖音尚且不火爆,京东凭什么这么强?
京东虽然是电商巨头,但在专注于报道直播电商的新媒体“新玩儿”看来,京东根本就没机会登上直播电商的台面,更别说全力以赴了。
京东内部对直播电商的看法
与淘宝几乎同期起步的京东,已经成为这场万亿竞赛的尾端,眼看着抖音、快手、拼多多纷纷抢占市场份额。
淘宝直播如今的成功,除了得益于阿里巴巴自身巨大的交易流量,也离不开阿里巴巴早年收购并重金投入的微博、优酷、哔哩哔哩、小红书等助力。
这些UGC平台为淘宝直播提供了大量的直播内容和站外流量,为了吸引站外主播,淘宝不仅推出各种优惠政策,还做出各种流量承诺。
据说当时淘宝为了鼓励KOL开直播,会根据KOL带来的站外流量,给站内流量几倍的补贴。再加上整个内容电商部门在淘宝内部战略地位很高,所以淘宝直播催生了薇娅和李佳琪,培养了头部主播,吸引明星加盟,成功爆红。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薇娅和李佳琪每天霸占微博热搜的日子。
淘宝直播打造了自己的流量生态和内容生态。
除腾讯外,京东几乎没有外部流量,其投资方腾讯的短视频和直播业务目前也陷入了困境。
房东没有剩余粮食,能给京东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
与此同时,京东近年来内忧外患,外部需应对与董哥相关的负面问题,内部又清洗大量高管,从而错过了直播电商的窗口期。
而且,直到目前,京东似乎还没有就直播业务的战略地位达成共识。
最近看到京东三位高管对直播发表了三点看法,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第一种观点来自现任京东一线负责人、京东零售CEO徐雷,他在6月19日表示:
直播将成为各大网站的标配,成为常态化。大部分品牌和商家都会把直播作为营销手段,但不是每个平台或消费者直播这种方式。直播只会在特定场景、针对特定商品才会继续。但由于直播的供应链零售不是一般的供应链,所以直播不是零售。再加上以低价为主要诉求,直播更多的是一种营销行为(拉新客、清库存、推广新品、直播产品C2M)。
解读:简单来说,直播就是一个清库存的促销,只是标配功能而已,不要太纠结它的含义。
“标准”二字,其实就是不被重视,有点像以前微博之于门户的境况,在错失先发优势后,各门户都把微博当成了标准。
但标准化的产品能做好吗?最终,只有新浪独立把微博做好了,其他门户网站的标准微博产品都表现平平。
第二种观点来自京东直播业务负责人张国伟,他在4月19日表示:
今天很多嘉宾都提到了京东,大家当时都很纳闷,为什么前两年电商直播这么火,京东的声音却没有被听到,京东是不是落后了?我想说的是,京东不是缺席,只是比较低调。2020年,京东的直播肯定不会这么低调。作为京东2020年的核心战略,京东的直播今年肯定会有比较大的投入和发展,大家拭目以待吧。
解读:这则消息表明,直播业务负责人对这项业务非常重视。但缺席就是缺席,与低调无关。
不过他也提到,2020年的电商直播已经进入中局,作为老牌生力军,京东入局永远都不晚,这对于还未开播的商家和还未入驻京东的机构、人才同样适用。
第三种观点来自京东战略投资部投资总监李金龙,他在6月11日表示:
京东并不把直播当成最重要的事情,它是一个新的场景,对用户来说有不同的需求和消费趋势,但直播是一种碎片化的场景,无法取代线下、微信购物等场景。
解读:最重要的两个字还是很有艺术性的,直播显然不会成为最重要的业务,说是战略性的业务更合适。
京东天生就不适合直播货吗?
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京东直播货到底能不能做好,我们也有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1. UGC能力是直播的核心
作为典型的UGC内容,直播内容根本没有标准。
我们认为阿里巴巴的抖音快手有这个能力,但京东没有。
快手就不必多说了,在阿里巴巴入股微博、小红书、哔哩哔哩等几大 UGC 内容平台后,UGC 的内容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只需要把直播的基础设施做好,其他的就交给网红们的创意吧。
京东的策略是将直播专业化、多元化,通过PGC直播直播带货打造成一个营销场景,因此邀请明星直播、在京东直播间举办草莓音乐节等都成为了京东直播的落地行为。
说白了,京东认为大家做直播都是为了低价促销,只是品牌营销行为而已,品牌在直播间里不一定直接赚钱,既然是营销行为,还不如交给专业团队,而不是交给网红。
这种认识,或许导致京东在直播电商方面的战略执行有别于其他平台。
2. 京东的核心产品类别不适合直播
目前,直播电商的核心消费群体仍然以女性为主,购买力强、消费频率高。
由于直播的本质就是低价提供好产品,因此毛利率高、折扣大的商品更有优势。
最后我们看到直播间里出现的产品大部分都是美妆产品、女装、生活用品等。
京东最强的品类是家电和3C产品,这些产品价格和利润透明,毛利率较低,用户以男性为主,而且这些产品的决策过程相对理性,用户购买时会对比功能、参数。直播这种冲动消费,适合做大规模的产品决策吗?
我们看到淘宝、快手的蓬勃发展,只要平台有很好的基础设施和内容标准,就会有非常好的增长和自主的内容迭代,而依靠自营和PGC的京东表现如何?
难道就靠全站的力量给汪峰他们引流做直播广告营销吗?
我们早就说过,明星应该退出直播电商行业,要尊重主播的职业。
这种拉明星的方法就像一颗蓝色小药丸,吃下去很刺激,但会透支身体,不吃的话,效果不够,抵挡不住诱惑。
JD直播在抑郁中
为了了解京东直播的生态系统,“心弯儿”打开京东直播,找到了家电、电脑及数码产品、手机、美妆产品的页面。
我们发现,大量直播间观看人数只有几十甚至几人,超过百人的更是寥寥无几。我们随机挑选了几个直播间直播间,由于几乎没有人看直播,主播们也开始懈怠,有的低头玩手机,有的百无聊赖地在商品间走来走去,还有的主播直接派猫来直播。
当品牌无法感受到直播带来的增量时,无论平台给予多少战略关注,最终都是徒劳的。
你也可以想想有多少官方微博、微信最终因为标准化配置而夭折,更多成功的自媒体来自于普通民众和第三方,这绝不是官方行为。
京东做直播电商的做法,很像以前门户网站吸引各媒体、明星入驻微博,并给予流量和资金补贴,但最终用户习惯没有养成,大部分门户网站的微博也一片混乱,很快就放弃了。
成为标准功能看似很重要,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战略性的懒惰。
但市值近千亿美元的京东对直播商有自己的自洽逻辑,他们有理由、有信心不像快手、抖音那样重视直播电商。
毕竟,快手和抖音目前还在依靠广告和电商来获取上市的资本。
虽然6月15日京东与快手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快手怎么买流量让直播间有人,但对于快手来说,为京东引流显然不是终极梦想,同属一个阵营快手怎么买流量让直播间有人,先谈恋爱再说,最终快手肯定不会放弃成为电商领头羊的梦想。
就像抖音淘宝的关系一样,前期你可以谈恋爱、吸引流量,但后期你会发现慢慢你就成了对方的附属品、下游了。
互联网上最有价值的流量不是查看或点击,而是购买。
以上观点仅为个人观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无任何夸大或诽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