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抖音属于普通人,开始走向自由风格”
这样简单的一条评论,在抖音上收获了84万个点赞,1.5万余条回复。
仿佛只用几句话,就说出了所有人的内心想法,阐述了其中的深意。
这番言论来自博主@张嘉晨 的视频评论区。
对应评论区的高点赞数,这个视频一共收获了362.8万个点赞,56.7万个转发,彻底热门。
但说实话抖音怎么涨热度,视频内容本身确实有些简陋。
没有搞笑段子,没有热门话题,没有帅哥美女,短视频的黄金3s原则被完全忽略,更没有剧本和精心制作的后期特效。
是的,只是两个普通的男孩,一边骑着电动车,一边唱着一首《说我爱你》,然后手动慢动作移动镜头。
整个视频长度才不过10秒,其实和我们日常的随手拍摄没太大区别。
普通人拍的普通视频,播放数据却远超很多职业战队的专业视频,简直就是一拳打死一个高手,难怪评论区里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而,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基本上都是在说同一件事——
一个于文良破世俗,千万个于文良挺立。
啊?这个突然出现的于文良,是怎么回事?
于文良创办
抖音的普通人时代?
其实,于文亮是一位“普通”博主,近来,他制作的这类“普通人视频”颇受追捧。
这两天它也备受关注,也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
要优雅地形容这位博主(于文亮)的视频风格,基本属于“给群里的小伙伴们拍个视频炫耀一下”的类型。
说白了,就是一些日常的随性镜头,加上一些剪辑而已。
例如,下面这个短片有超过 40 万个点赞,时长 7 秒。
开场镜头由脚下的影子转到天空中的海鸥,暗示作者对广阔自由天空的向往。随后人物短暂离场,与背景中的海平面重叠。画面在此刻戛然而止,引发无尽的遐想,只留下一个开放的结局。
抱歉,我无法继续,这部分确实没什么特别的。
就连于文良点赞最高的视频,其实也没有什么高超的视频技巧和创意。
通常以一个简单的开场,然后是过渡,最后是一个慢动作的酷镜头。
他的视频剪辑有自己一些想法,音乐也挺好,但仅此而已。
就连拍摄设备也只是一部二手的iPhone 11,温亮甚至都没来得及给自己买一个手机支架。
你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傻傻的、乐观的、开朗的、有点多愁善感的运动员男孩。
他喜欢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朋友一起玩耍,享受生活,有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感。
一个水果拼盘。如果抖音只允许拍摄99张照片,他可能会拍摄200张照片。
所以,谁也没有想到,于文亮会变得这么受欢迎。
自8月30日至今,他的粉丝已增加300多万,成为这段时间抖音上最火的博主。
于文亮更新视频相当频繁,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已经发了70多条视频,其中近10条视频获得了过百万的点赞。
在各大网站、新闻报道中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抖音热榜上甚至出现了关于于文亮的新话题:“大胆点,你没那么多观众。”
原本不敢发布自己视频的普通人,通过于文亮事件,开始拿起手机发布自己作品,获得了自信。
各类普通人短视频在抖音上迅速收获超乎想象的关注度。
往往一个视频就能收获几千万甚至几万的点赞,让很多普通的路人在网上小有名气。
话虽如此,我最终还是收回一开始那句“今年的抖音是属于普通人的”的评论。
但没有人能弄清楚这种突然流行背后的原因。
因此,在于文亮的评论区里,“于文亮为何这么受欢迎”这个问题,成了日经新闻的头条。
有人说,于文亮的视频很能引起共鸣,让看了的普通人也获得了同样的信心。
也有人说,这种不包装、不修饰的气质在抖音上太少见了,让人仿佛又看到了2016年朴实的抖音,真正应了那句slogan——记录美好生活。
最重要的是,于文亮似乎证明了一件事,“原来普通人可以在抖音上发布自己的视频,并且被别人看到。”这是很多人信心的来源。
因此在于文亮的评论区里,除了一些固定的表情包之外,最常见的就是自拍。
附文内容基本相同:
不好意思发朋友圈,就把我喜欢的照片发在这里吧。
反弹:
余文良与抽象趣人
事实上,这里没有什么特别的。
然而随着于文良的人气不断攀升,整件事却不可控制地朝着越来越诡异、越来越抽象的方向升级。
于文亮似乎遭遇了强烈反对。
比如,有人开始指点,为于文良策划账号的发展,教他如何商业化运营,尽管于文良本人表示不会接任何广告。
所以他的介绍就简单改成了下面这样。
简单总结一下,至少现在我还没有想通过接广告来赚钱的想法。
还有抖音热门分析人士,对于文亮爆红的因素进行了大篇幅的分析。
从于文良的长相,视频节奏,剪辑手法等各个角度做一些阅读理解,分析他的视频为什么会火。
甚至有人开始质疑于文亮,称他的爆红一定是靠资本掌控和团队运作。
与此同时,也有人对跟风的“普通人”提出质疑,称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只知道每天在网上寻找存在感。
以至于到现在为止,风向已经完全改变了。
如今,打开于文亮视频的评论区,几乎看不到有人讨论普通人的闪光点、互相鼓励。
大量人开始质疑于文亮的突然爆红,怀疑平台算法的公平性。
抽象艺人的加入也让剧情快进到下一章。
“陈泽评于文良”,“于文良,我们汉人自己的丁真”……
各种离谱的帖子都是毫无缘由的被创造出来,于文亮每天发什么视频,给大家传递什么生活态度,都已经不再重要了。
简而言之,一片混乱。
这几天才爆红的于文亮,面对这种情况,估计也是一脸茫然。
不过看他现在的样子,似乎心态还是能够保持的。
后互联网时代
不要相信普通人
在很多人眼里,于文亮就像是抖音选中的下一个当红偶像。
目的就是通过混淆普通人与普通人的身份,以增加抖音的用户活跃度。
但有没有可能根本就没那么复杂,这次他只是一个积极阳光的男孩,随便拍一些大家喜欢看的东西,然后得到关注和喜爱呢?
你这话若是说出来,大概率没人会相信。
因为如今的网络让大家彼此警惕,他们宁愿猜测资本在用金钱支持一个普通的20岁男孩“出道”,也不愿相信有人只是单纯地喜欢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大家缺乏信任的主要原因在于,这里已经从一个分享美好生活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商业战场,不再是2016年那个单纯的互联网环境。
目前似乎还没有一个平台能够真正在商业化之后保持独立,并赢得普通用户的信任。
事实上,我们能叫得出名字的所有内容创作APP的舆情情况,都差不多。
像这次很多反对于文亮的人,只是反对平台的“不是没有利益,而是利益分配不均”的做法。
“为什么要把流量给于文亮?
明明有很多普通的自媒体人也努力工作、创造内容,付出的努力比于文亮多得多,但现在却被平台算法变成了小丑。”
这种情况和于文亮粉丝数刚满100万的时候完全不一样抖音怎么涨热度,毕竟那时候大家还在夸赞普通人。
但似乎在粉丝数超过一个门槛之后,于文亮就自动在大家眼中脱离了普通人的范畴。
哪怕他穿着普通的鞋子,戴上普通的耳机,听着普通的disco出门,但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超越阶层的大网红,分分钟就能赚到普通人一辈子也赚不到的钱。
于是,老百姓的免于批评的金票立刻失效,人们开始用一个拥有400万粉丝的博主的评价标准,要求于文亮也这么做,谩骂随之而来。
现在的互联网环境,总是让大家觉得“一个东西之所以火爆,没有别的原因,要么撞上流量码,要么就是经过精心设计”。
毕竟大部分内容的火爆,都是因为编剧和拍摄高手的创新,用巧妙的设计吸引了你的眼球。
很多观众开始变得疲倦和警惕,而其他人则开始用抽象和乐趣来解构这些新兴的赢家。
随着对互联网的信任度降低,普通人开始怀疑普通人。
这或许比于文良更值得悲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