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和同事们聊着我们各自大学的专业。
很多人做着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工作。 学医的成为编辑;学医的成为编辑;学医的成为编辑。 学法律的成为设计师;学法律的成为设计师;学法律的成为设计师。 学陶瓷的人都成了商人……
当被问及放弃专业的原因时,很多人的答案是:害怕没有未来、害怕找不到工作。
在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害怕被孤立、被抛弃。 凡事都要学,凡事都要做,凡事不能慢,凡事要高效。
我们越来越“忙碌”,却越来越难“专注”。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专注做自己喜欢的事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但有一群人,依然坚守着“选择一件事一辈子”的信念。 他们是中国传统工匠。
抖音获得700万点赞的“国风伞叔叔”文石山,守护油纸伞传统工艺30年; 被网友称为“女娲转世”的刘坤廷捏了“泥人”李廷槐40多年,一生致力于修复宋代官瓷。
从他们身上,我再次坚信专注是一个人最值得夸耀的魅力。
@卯官窑_刘昆廷(抖音“泥人刘”)
“因为爱,无论多么困难,我都不会放弃。”
刘昆廷今年56岁,是长沙铜官窑烧制技艺的传承人,也是“泥人刘”的第三代传承人。
他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将一团泥球变成栩栩如生、天真的孩子。
网友戏称他是“女娲转世”:“女娲有你的本事,我就不会这样了。”
刘坤廷虽然出身于一个有着悠久陶瓷艺术历史的世家,但因为最初的热爱,他选择了与“泥人”共度一生。
刘昆廷是跟着爷爷长大的。 20世纪70年代,他5、6岁的时候,就在祖父的陶瓷作坊里玩泥巴。 当时他的祖父并没有明确表示要培养他作为继承人。 只是让他玩,让他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一些飞禽走兽。
我周围的朋友都很喜欢这些陶瓷小物件。 他们拿出心爱的弹子和弹弓,排着队与刘坤廷交换。 “我从小就没有买过玩具,但我是孩子们中拥有玩具最多的。” ,都是我捏的这些东西换来的。”
小时候,刘昆廷在玩耍中逐渐爱上了陶艺。 “当我看到其他孩子喜欢我做的泥人时,我就有一种成就感,慢慢地就爱上了它。”
这段爱情持续了40多年。
决定从事这个行业后,刘昆廷的道路一开始很顺利。
初中毕业后,他得到了陶瓷研究所难得的特招名额。 80年代,20分钱一份的酸菜肉和酸菜,他的月薪是21元。 四年后,他被雇主送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 这段时间,他的技术突飞猛进。
但就在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20世纪90年代初,刘坤廷工作的陶瓷研究所倒闭,他突然失业了。 “我感觉天塌下来了。”
那是刘昆廷最迷茫的时期。 “那两三个月里,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开了一个小排档,一遍又一遍地干着几份工作,但总觉得这不是我想做的事。”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他给汕头的一位客户老板打电话,找到了一份继续制作陶瓷的工作。 在沿海工作的十年间,刘昆廷的工资从原来单位的60元涨到了年薪40万元。
但刘昆廷一直想回到家乡。 “虽然他也是专业人士,但他设计的东西都是出口到欧美市场的。我还是不喜欢圣诞老人和复活节装饰品。”
2000年前后,刘坤廷回到潼关镇。 那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小镇一片萧条。 他的亲戚和朋友都劝他不要回来。
但刘昆廷非常执着。 他先开了一家工厂,然后招收学徒。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但因为热爱,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没有放弃。
如今,潼关镇在刘琨廷和他的徒弟们的带领下,正在逐渐走出颓势。
在抖音上,刘昆廷分享最多的作品是关于儿童的。
他喜欢观察生活,观察那些来跟他学陶艺的孩子们,把他们的欢笑、玩耍变成自己的作品,“因为孩子们眼中的天真和单纯,在现代人的眼里很难看到。” ” ”
56岁的刘昆廷依然像6岁时那个玩泥巴的孩子。 他保持初心,专注做自己最爱的事情。
其实,无论是我们做陶艺,还是我们从事的工作,都需要这种孩子般的专注。 正如刘琨婷告诉我的:“你必须从心底里喜欢它,并且你必须能够放下一些东西。”
@儒词传承人李廷怀(抖音儒词大师)
“如果你要做一件事,就尽你所能去做。”
汝瓷大师李廷槐因自幼热爱,从事汝瓷研究、生产四十余年。 “8岁时,我经常听爷爷讲汝瓷的传奇故事,我从心底里爱上了汝瓷。”
但他从一个普通的仓管员到今天的汝瓷大师,却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历程。
1975年中学毕业后,李廷槐想到汝瓷厂当工人。 但由于当时的招工和分配原因点赞抖音,李廷槐意外进入了水泥厂,两年后被调到汝瓷厂。 在汝瓷厂里,李廷槐只是仓管员,不能直接参与汝瓷的生产。
但他不放过任何机会,随身携带小本子,“偷师父之技艺”。 李廷槐回忆说:“我清楚地记录了每种材料从仓库出来的数量以及配料的使用量。一有机会,我就迅速进行实验,进行调整,并将结果数据记录在笔记本上。”
靠着“师承偷艺”,李廷槐从一名普通工人成为汝瓷厂的骨干力量。
2001年,汝州市张公巷发现北宋官窑遗址,并出土了一批宋代汝瓷。 李廷槐还有另一个“汝瓷梦”。 他想仿制800年前张公巷的蛋青釉汝瓷。
当时,李廷槐因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体重突然从160多公斤降到了100多公斤。 “但我还是放不下我的如瓷梦。”
他没日没夜地去工厂拉煤,攒下5万元,建造了自己的小窑炉。 我阅读了相关书籍并研究了几年的公式和比例。 最终,在张公巷北宋官窑经过1800多次失败、195次试烧后,800年前的官瓷“复活”了。
李廷槐说,“我是一个很坚强的人,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尽力而为。”
汝瓷的设计和烧制需要7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工匠的高度专注。 “尤其是等待它出窑的过程,有时我要在那里呆上10多个小时不离开,而且温度也稍微不合适。” ,一切都会失去。”
我在抖音上观看了李廷槐制作汝瓷的过程,从配釉、修整、烧成,到出窑时发出清脆的爆裂声。 每一步都像欣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表现。
网友们也纷纷称赞:“太震撼了”、“太美了”、“惊艳到我了”、“佩服大师”……
在李廷槐的手下,汝瓷散发着穿越千年的独特魅力,因为无论是李廷槐一生追寻的汝瓷梦想,还是每件汝瓷作品的烧制,他都做到了极致,“我”认为一件事可以做得更好,没关系,你必须比一件事更好,不断超越自己,人生才有意义。”
@文叔叔的伞(抖音国风伞叔叔)
“一生只能做一件事,就不会孤独。”
温石山是油纸伞制作技艺的非物质传承人。 今年4月以来,他以“文叔的雨伞”昵称在抖音,点点赞超过700万。 网友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国风伞叔叔”。
近日,央视新闻联播也对文叔和他的雨伞进行了报道,称他为“新网红”。
说到油纸伞,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旅游景点摊位上卖的“油纸伞”,每把几十块钱,用完就坏。
直到看了抖音文叔的短视频,我才发现我和身边的人对油纸伞有着很深的误解。 “30多年来,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关心油纸伞。”
文叔告诉我,他的伞一定是用六年以上的冬竹做的,在水里浸泡六个月,把竹子里的糖分泡出来,防止虫子吃掉; 然后必须经过机器和手工打磨、缝合、穿线等106层工序,装订过程中哪怕出现一条裂痕,整个东西都要扔掉。
文叔对自己的雨伞质量非常有信心,能抵御台风,50年不蛀虫。
然而,优质、美观的油纸伞在国内却长期找不到销售。 因为国内一些油纸伞厂家会偷工减料,压低价格。 “这样的价格连我做雨伞都不够。”
虽然销量不好,但文叔一直坚持着自己对油纸伞的高要求。 他说,这是工匠的“不妥协”。
直到2018年10月,几个年轻人找到文叔叔,想帮他制作一个短视频,宣传他的油纸伞。
没想到,他在抖音上发布第一个油纸伞视频后,就获得了一万个点赞。 后来,在粉丝的要求下,文叔开始在抖音上卖雨伞,第一个月就卖出了10万把。 美元。
此前,他在中国一把雨伞都卖不出去。
以前,文叔在最困难的时候会有些迷茫,但他始终相信,只要我的手艺好,就会有人喜欢。 “只要还有人喜欢,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现在点赞抖音,文叔的粉丝已经超过60万。 他的雨伞非常受欢迎,以至于他的产量已经跟不上了。 文叔叔白天做雨伞,下午到大学讲课。 他每天都很忙碌,但看到抖音网友给他评论后,他还是很兴奋,“很高兴看到年轻人喜欢我做的这么多雨伞。”
虽然一生只做过油纸伞,但文叔觉得自己并不孤独,“我喜欢油纸伞,不是油纸伞不能没有我,而是我不能”生活离不开油纸伞。”
如今,像“抖音伞叔”温石山、汝瓷大师李廷怀、“泥人刘”传人刘坤廷等,越来越多的工匠在抖音上展示自己的创作过程。 让被遗忘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活力。
他们的爱心和奉献也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选择一辈子做一件事,就不会孤独。
当我对生活感到不知所措的时候,我就会看工匠的视频。
他们全神贯注地完成一件作品的状态让人感到幸福和向往。
也许你曾经拥有一份自己热爱的职业,或者也许你从未忘记小时候最想成为的人。 也许你在生活的沉重打击下失去了初心,也许你在天平的两端难以做出选择。 但我希望你不要放弃曾经的热情。 既然决定了,就集中精力继续做吧。
我们或许无法像工匠一样一生只做一件事,但他们的“工匠”精神同样适用于一切事情。
正如儒辞大师李廷槐在抖音上所说:只要我们有一颗纯粹的愿望把事情做好、把工作做好,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工匠”。
当你专注时,你会比以往更有吸引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