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直播,人人皆可卖货。
网络直播正热火朝天,相信后面总有一场“直播”。你有没有听过或者关注过“OMG,全妹子来啦!”“4000万火箭一秒被抢购一空”“CCTV4boys为湖北复工带货”……
与此同时,夸大宣传、私下交易、假冒伪劣、售后服务差等直播货乱象也日益暴露。电商直播谁来监管?专家建议建立黑名单制度、信用评价制度、投诉监管制度。“只有把消费者权益放在第一位,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热点。”
高温背后
直播货无疑是2020年最大的趋势,几分钟销量过百万、一场直播销售额过亿这样的新闻,今年开始在我们各个领域频繁出现。
不可否认,直播货确实带来了超过线下的交易量,也拯救了疫情期间无数滞销的商品快手咋买播放量,给主播们带来了可观的财富,甚至带动了直播货培训课程的热销。就连罗永浩、董明珠、张朝阳、丁磊等CEO也不想错过这个机会,纷纷进入直播带货行业。
然而,直播的火爆,也使其与微博、微信公众号一样,催生出了大量灰色产业链。
网上可以找到大量为视频直播平台提供数据服务的商家。真人账号收费8元,互动一小时;快手1.5元可以买到1万次播放量。有业内人士指出,直播数据50%都是水,如今全民直播的泡沫被炒得沸沸扬扬。
在淘宝、QQ、抖音等平台上,你可以搜索到不少为快手、抖音等直播平台提供视频热门提升、直播直播间人气提升等服务的“公司”,他们根据需求提供套餐快手咋买播放量,价格低廉。
有卖家表示,炒作直播间播放量,已经是平台、主播、MCN公司之间公开的秘密。
频繁翻车
媒体报道显示,一些质量不达标、无法在正规广告中出现的“三无”产品,也搭上了网络直播这趟“快车”。一些“网红”也因所推广的产品存在问题而“闹翻”,有的甚至涉嫌违法犯罪。
由于直播货涉及主播、商家、平台等多个层级,不少用户觉得在直播平台购物只是“一次性交易”,当商品出现质量、售后问题时,消费者往往难以双方协商解决。
对于直播引发的售后问题该由哪一方买单,各方看法不一。
有专家指出,在直播过程中,商家向网红支付服务费,让主播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以自己的名义或形象向消费者推荐商品和服务,本质上是一种商业广告活动。
有专家认为,进行直播带货需要区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主播推销自己销售的产品,这种情况下责任非常明确,主播的职责就是推销产品,如果推销的内容是虚假的,就涉嫌诈骗,需要承担虚假内容金额三倍赔偿的法律责任。
二是主播为其他商家推广产品,这种情况下主播的角色其实是广告经营者、广告主,因此需要尽到审核商家广告真实性、合法性的义务,否则将为此承担连带责任。
此外,也有专家强调,作为新生事物,直播电商及其主播亟需专门制定的监管法规,规范行业乱象。“只有先立法,创新才有保障,直播也只有把消费者权益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成为热点。”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直播购物中你遇到过什么问题吗?欢迎留言参与互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