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粉丝圈“写博客”行为微博粉丝链接,很多APP提供此类服务;律师称数据造假违法,应被禁止
“AlphaGo”应用中出售的微博粉丝。应用截图
“超级支持”APP内自动排名的价格。APP截图
近日,一款造假流量APP被关停。该APP利用粉丝为偶像刷流量的需求,疯狂牟利,半年内收入超800万元。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只要你肯花钱,就能获得任意数量的转发、点赞、评论。流量背后已形成产业链。
对于粉丝购买相关服务,通过平台和商家自动转发、评论明星微博的行为,律师表示,这是数据造假,违反了相关规定。“APP相关行为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严重者涉嫌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新京报6月10日独家报道,蔡徐坤微博转发量破亿的幕后推手“星缘”APP被关停。用户可通过该APP直接登录新浪微博账号,付费成为会员后,可将多个微博账号绑定到自己的微博账号上。绑定后,两个账号可转发同一篇内容,转发量加倍。
该APP利用粉丝为偶像增加流量的需求,疯狂牟利,半年内获利逾800万元。目前,主犯蔡某某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丰台检察院批准逮捕,其余三人仍在侦办中。
粉丝为偶像增加流量的行为,圈内人称之为“论播”。粉丝通过大量转发偶像的微博,增加偶像的曝光度,进而让偶像登上热搜榜,获得更多关注。记者从多个社交平台了解到,除了“星缘”,粉丝常用的应援APP还有“应缘宝”、“AlphaGo”、“偶像”、“超级应缘”、“魔凡声”等,均提供“论播”服务。
现象1
不同粉丝转发奖励不同
由于在应用商店找不到AlphaGo,只能通过专门的页面下载,记者通过网络搜索联系到卖家小凡,每个下载链接售价20元,新用户需要用老用户的身份证进行验证。
记者购买了“AlphaGo”的下载链接,验证了推荐人ID,然后绑定手机号登录。页面导航按平台名称分类,包括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以微博为例,列表分为粉丝、转发评论、点赞、阅读等多个选项。点击“粉丝”选项,会显示出售微博粉丝的价格列表,根据粉丝质量不同,每条价格都不同:“初级粉丝0.00117元/条”、“精致老粉丝0.00260元/条”。在转发项中显示,根据转发内容和形式,价格也从刷量转发的“0.00117元/条”到达人转发的“0.33800元/条”不等,相当于转发100次收费1毛钱到30元不等。 此外,还能通过“AlphaGo”增加微博“想看”电影的数量,“0.03120元/部”。
现象2
“超级应援”APP每月收费自动上榜
记者下载了“超级应援”APP,软件启动页显示,该APP提供自动排行、明星动态提醒、粉丝应援等服务,“为偶像助力”。APP首页有明星人气榜、明星增值榜等板块。记者选定一位明星作为应援对象,点击明星个人页面,找到“自动排行”功能。
点击“自动排行”后,APP会跳转至支付页面,自动排行期限分为:1个月5.99元、3个月14.97元、6个月23.94元、12个月35.88元,用户可通过支付宝、微信等平台支付。
自动排序规则显示,购买该服务后,平台每天将自动为用户转发、评论明星近30天发布的微博,此外,带有明星姓名或昵称的微博也会被发布,该服务次日生效。
该公司客服人员表示,他们通过后台系统自动转发、评论明星的微博,至于微博是否会因为自动转发、评论而认定为垃圾账号,该客服人员表示,他们可以随时更换自己的微博账号或帖子,“这样比较安全”。
现象3
该平台称不会对“扶持计划”承担任何法律后果
一款名为“模范生Pro”的APP自称是“专业粉丝应援平台”,为APP内众多娱乐明星的“应援计划”提供筹款服务。
记者看到,一个名为“李宏毅明星全球后援会”的用户发起了针对明星21岁生日的应援计划,筹款目标金额为2.1万元,目前已筹得1510.7元。点击“我要应援”跳转至订单提交页面,用户可以支付1元至1998元不等的价格来应援该项目。
记者注意到,相关扶持协议中写明,魔凡盛作为平台,仅为发起者与支持者之间的扶持提供平台网络空间、技术及扶持服务,不属于发起者或支持者一方。“扶持与魔凡盛平台无关,使用魔凡盛平台产生的法律后果由发起者和支持者自行承担。”协议中还写明,生成的订单不可取消或退款,“如有特殊问题,支持者自行与发起者沟通解决。”
■ 后续行动
粉丝每月花费600元做任务
陈欣(化名)是一名高中生。2019年1月初加入粉丝团后,她每天都会登录各种应援APP开始做任务,转发微博、互动超级话题、百度人气榜等,一项一项地做。一开始,她每天只需要转发100条微博,但后来,她需要同时做多个任务,有些任务需要她在应援APP上充值才能完成。她平均每个月为“偶像”做任务要花费600元左右。
陈欣告诉记者,完成大量任务的粉丝有机会参加抽奖,赢取明星纪念品,甚至有机会与明星见面。粉丝群里每个人都在做任务,每天会有领队统计任务数量微博粉丝链接,完成不了的会被其他粉丝“鄙视”,如果有人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就会被踢出群。
■ 声音
伪造律师资料涉及违法和违规行为
对于粉丝购买相关服务,通过平台、商家自动转发、评论明星微博的行为,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韩骁表示,这虽然是粉丝自愿行为,但属于数据造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条例》关于实名登记、禁止使用虚假身份办理入网手续、扰乱网络通信秩序的规定,应予禁止。“APP相关行为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严重者涉嫌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近年来,一些“粉丝领头人”借集资之名实施诈骗,甚至携巨额资金销声匿迹。对此,韩晓表示,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成立专项行动组,对“粉丝领头人”新型违法犯罪行为开展专项打击,设立专门投诉举报渠道,协同公安、网信等监管部门出台打击此类犯罪的专业意见,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成本,加大处罚力度。
对于粉丝为偶像砸钱砸时间“刷博”的行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青少年犯罪与未成年人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亚军表示,他觉得学生每月花费数千元为偶像刷博、“刷博”已经超出了正常限度。在皮亚军看来,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对美好事物有着渴望,娱乐明星的形象在经过媒体塑造后,往往是财富、颜值、风度的结合,青少年对其产生偶像崇拜也就不足为奇了。“但这种有限度的追星行为,是心理依赖的表现。”他表示,粉丝通过这样的行为来维持与明星的联系,从而产生了一种投射心态,认为自己与明星是一体的。“如果沉迷于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对生活、工作、学业产生负面影响。”
新京报记者 张静雅 潘文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