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一篇题为《新华网:腾讯想停多少个文件》的文章被推送到了今日头条用户的手机上。同时,该文章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各大资讯网站转载,并登上微博热搜榜。
不过,不少媒体从业者纷纷表示,这波“操作”非常明显。
首先,文章有意无意地将新华社与新华网混为一谈,两款书不是同一个主题。其次,原文仅以网络游戏腾讯游戏为例,标题被任意篡改。最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是一篇“无人认领”的未署名文章。
推送错误或恶意篡改?平台的边界在哪里?
截至目前,今日头条尚未更正此信息,也未作出回应。然而微博买热搜,它引起了业内意见领袖的评论,抗议头条新闻不尊重新闻事实的方式。
网络评论员葛佳认为,“新华社和新华网在普及知识方面是不同的,有很大的不同,两者不应该混为一谈。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而新华网是上市公司和事业单位,两者的内容并不都是相互关联的。标题用新华网的文章作为新华社的开播是不合适的。要求对中央级网络媒体进行管理微博买热搜,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有自媒体也指出:“这篇文章没有负责任的编辑,显然不可能成为新华社的官方社论。但今日头条选择以头条派对的形式全网推送,这么明显的公关策划黑稿,花得太值了。"
肆意操纵舆论,平台野心有多大?
事实上,今日头条上的内容一直以“爆炸性”和“吸睛”著称。制作夸张的标题以追求点击率也是一种常见的策略。更不用说未经任何来源验证的假新闻如何成为误导读者的谣言。
Tiger Sniff “今日头条英文版有多不靠谱?”曾指出,我几乎每天都在这个平台上看到假新闻。在很多情况下,平台甚至会主动为我推送假新闻。但即便如此,我从未收到过罗伊·摩尔不是阿拉巴马州参议员的通知,平台也没有告诉我希拉里·克林顿和小野洋子之间没有婚外情。
毕竟,比这些荒谬的假新闻更令人担忧的是该平台操纵舆论和引导公众情绪的能力。不仅通过算法机制和激励机制带动平台作者进行虚假夸大的报道,更重要的是,不久前今日头条与腾讯的公关战,不禁引发了业界对这一举动的质疑。至于文章迅速获得大量转载,登上微博热榜,更是自相矛盾。
自媒体人士李军指出,今天的头条是此事背后的驱动力。冯大辉也认为,此时此刻,(今日头条)与腾讯打手,可以提升自己的身价,吸引阿里对今日头条的认可。不过,阿里愿意给今日头条多少估值,自己在头条的投资在流量上能否通过电商实现,阿里也得算算自己的账。选择最大的对手不会出错。但这种打法看起来很奇怪......
因此,今日头条是否在利用平台之手操纵舆论,是否利用主流媒体篡改标题引导舆情,是否利用公关手段火上浇油?所有这些事情,行业从业者必须看得清清楚楚。
当产品利用内容推送功能作为公关战手段,胁迫用户操纵舆论时,对于行业和舆论来说都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人们不禁要问,今天的边界在哪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