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犯法吗 新中国成立 70 年,淮安女性在改革洪流中脱颖而出,贡献卓越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淮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幅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中,忠诚坚韧、创新优雅的淮安女性也留下了她们坚实的足迹。一批时代楷模、勤劳进取的女企业家、引领风骚的道德楷模,在改革洪流中脱颖而出,为淮安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淮安新周刊记者走进城市社区、农村田野,和你一起寻找那些带着露水、带着蒸气、带着温暖的女性故事。

回馈家乡爱心 创业点亮未来

激发女性的雄心壮志,为她们提供知识

点赞犯法吗 新中国成立 70 年,淮安女性在改革洪流中脱颖而出,贡献卓越

春日的午后,盱眙县马坝镇的一间培训教室里,30岁的美容师潘菁华正自信而从容地给学员们讲解美容技巧。望着这一幕,站在不远处的张红梅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几年前,潘菁华还是一名家庭主妇,全家的开销全靠丈夫在外打工维持。随着二胎的出生,家里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听说镇上开办了一所培训技能学校,不仅培训技术,还安排就业,潘菁华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了“女性创客”张红梅的培训班。在这个培训学校里,原本对美容化妆一窍不通的潘菁华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快掌握了美容、烘焙等专业技能,并在学校提供的房子里开始了创业实习体验。经过学校半年的支持,潘菁华如今已经自己创业,家庭收入也翻了一番。为了感谢导师张红梅的支持,事业有成的潘菁华还自愿加入培训学校,帮助其他女性实现创业梦想。

谈起办培训班的初衷,张红梅说:“小时候家里穷,得到父母和老乡的无私帮助。”1991年大学毕业后,张红梅到南京打拼,很快在一家外贸公司当上了白领。但她始终没有忘记帮助过自己的老乡。1995年,张红梅成功介绍本村250多人到企业就业,无意间成了一名职业介绍员。1997年,她拿出自己的积蓄,在家乡开办了一所既传授文化知识又培训专业技能的培训班。2001年,她四处求助亲朋好友,四处借钱,创办了楚东技工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技术培训的同时,还帮助安排就业。很多农民在这里接受短期培训后,很快就找到了工作。

“一个人的价值不能只用金钱来衡量,还要看他对社会做了什么贡献,这种无形的价值比金钱更重要。”怀着大爱,张红梅20年来一直致力于技能培训。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张红梅敏锐地发现,家政服务行业存在着巨大的缺口。2019年2月,她注册成立了江苏千百万现代家庭服务有限公司,带领更多农村女性独立自主就业创业。“通过我的努力,让那些和我一样来自农家的孩子走出去,见识见识世界,长出一技之长,过上体面的生活点赞犯法吗,这不也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吗?”张红梅笑着说。

让女性有梦、敢追梦、圆梦,是一个时代的进步。近年来,淮安市妇联先后组织实施了“巾帼创客明星1+1”“巾帼扶贫”“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创业百强百名女大学生创业创新创业计划”等项目,创新推出“巾帼创富贷”政策、“巾帼工匠之星”评选表彰点赞犯法吗,定期开展“巾帼创业百家企业行”“创客产品展销”“创业故事行”等系列活动,举办女性创业创新人才培训、互联网思维提升、管家式服务等,为城乡女性创业、就业、成才提供政策、项目、资金、宣传等全方位服务。 全年创建省市巾帼示范基地59个、省市巾帼文明岗位75个,评选表彰首届“巾帼工匠之星”40名,全年为327名妇女发放小额贷款5600万元。

开展法制宣传维护妇女权益

凝聚女性力量,用法治守护“她”的幸福

3月5日,涟水县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法制宣传文艺汇演活动上,卢云慧工作的妇女儿童维权咨询点内外聚集了不少群众,大家纷纷讲述自己维权路上的经历和困惑,卢云慧用专业的法律知识一一耐心解答。

年近60岁的卢云慧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22年,22年来,她坚持开法制讲座、解答法律咨询,参与群众来访接待、矛盾调解等工作。在涟水县涟城镇,只要提起司法所所长卢云慧,社区居民无不夸赞她:“她嘴巴伶俐,心地热,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她。”即使她已经退休,仍有很多居民来找她咨询法律问题,请她调解。

“陆主任,我是听了您的讲座才知道家暴是违法的。我和老公结婚三十年了,还是时不时遭受家暴,您能帮帮我吗?”在陆云慧的一次社区普法讲座上,一位50多岁的妇女含着委屈的眼泪向陆云慧吐露了自己的经历。了解情况后,陆云慧多次上门拜访家暴受害者,与他们交流,普及法律知识。起初,对方有很强的抵触情绪,认为家暴是自己家的事,别人无权干涉。陆云慧用身边的典型案例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动情而理直气壮地讲解,告诉他们家暴对双方及整个家庭的不良影响,让当事人认识到家暴的危害,最终制止家暴,并签署了保证书。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淮安,像卢云慧这样运用专业特长、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热心妇女调解工作的优秀女性还有很多,她们正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细心,成为妇女们的知心朋友。与此同时,市妇联还实施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干预、离婚干预项目,开展流动维权课堂、家事法官接待室等法制宣传活动,进一步打造立体维权品牌,让尊重和关爱妇女成为全社会的风尚,带动更多的妇女姐妹为淮安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与你携手同行 女强男弱

彰显女性之美,用智慧展现魅力

“往年,一季水稻栽植前后要喷洒十多次农药,但还是出现白穗枯萎、粒大黑粒大等现象,亩产也只有一千公斤左右。自从使用新产品、新技术后,一年只需喷洒五次农药,田里的水稻不仅无虫无病,水稻产量也大幅提高,亩产能达到一万三四千公斤,稻粒金黄,真是厉害!”槐荫区竹坝镇新河村村民葛培彪看着自家的田地,不禁竖起大拇指。

农作物如花般美丽,都离不开肥料。近年来,国家启动农作物化学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计划。如何减少农作物化学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成为广大农业科研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市农科院种子中心主任、研究员李儒带领团队,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艰苦攻关,终于研发出新的种植技术和水稻品种。他们先后在淮安区、淮阴区、洪泽区等地多个乡镇选址,开展水稻、小麦化肥农药减量、稳产高产试验示范,形成了以化肥农药减量为基础的水稻、小麦精准绿色防控和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在农药使用量减少20%、化肥使用量减少10%的情况下,实现了水稻、小麦增产5%以上。 “很多人不理解我作为一名女性,为什么选择了农学专业。在我看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直接关系到14亿人的吃饭问题,我做的工作很有意义!”

23年来,李茹一直耕耘在田间地头,常年服务各类农业经营者,致力于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新型农药研发、新品种高产栽培研究。她研究的9个科技新产品均取得三农证书并实现产业化,在3500多万亩土地上推广应用,创造社会效益近10亿元,不仅有效解决了水稻、小麦为主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难题,也为农作物生产高产稳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女性是社会的半边天,女性自强不息对一个社会的建设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淮安市,女性作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一直奋战在社会建设的第一线,用勤劳和智慧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贡献着智慧、贡献着热情、贡献着业绩,成为城乡女性成长、发展、进步的榜样和标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