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岁抹灰哥石建国:工地挥洒汗水,快手书写人生

生活不止一种样子

29岁的施建国拥有双重身份。

大部分时间,他是杭州市萧山区建筑工地的一名工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搅拌水泥,戴着防护服,一手握着抹灰刀,将水泥砂浆整齐流畅地涂抹在装配式建筑的墙面、地面、天花板上,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亚运村建设贡献力量。

29 岁抹灰哥石建国:工地挥洒汗水,快手书写人生

工作之余,他甩掉身上的尘埃,化身快手上的“抹灰哥”(快手ID:shixiuxuan)。

◭石建国为同事们准备春联

在不到20平方米的8人宿舍里,施建国铺上蓝色席子,俯身在地,用大毛笔在铺满房间的红色宣纸上写下一个大大的“福”字,床上、桌子上、地板上,全是红底黑字,写得清秀雅致,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施建国说,这是春节期间他免费为工地上每一位工人准备的祝福,“虽然我们在工地上,但依然能感受到过年的喜庆气氛。”

石建国老家在河南濮阳农村,虽然是90后,但工作经验却有10多年。初中时爱上书法,但家里穷,不久便辍学外出打工,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辗转于云南、新疆、山东等地。2013年定居浙江后,他开始练习书法,并快手拍摄短视频记录练习过程。

这些笔墨纸砚每个月都要几百元。起初,一些工人不理解,说他“浪费钱”。工地上工作时间长,强度大,下班后,工人们只想打牌、玩游戏,放松一下。为了省钱省时间,施建国在宿舍的地板上、工地的水泥地砖上写字。有时,他干脆拿着墨水瓶,在地上写几笔。甚至在抹灰的间隙,他也能用抹灰刀在还未凝固的水泥上刻出几笔。

很快,一段他戴着安全帽、穿着满是灰尘的安全服,在临时桌子上抄写《兰亭序》的视频在快手上疯传。

◭史建国在工地上练习书法

一边是工地的喧闹和尘土,一边是静谧淡雅的笔墨纸砚。这少有的反差,点赞,纷纷称他为热爱书法的“抹灰哥”。 “太美了”、“高手在民间”、“有梦想的人都是伟大的”。天道酬勤,这不仅是他作品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写照。

《人民日报》评价他:“即使身在尘土,心里也有山河湖海。”家乡书法家协会还专门为他颁发了聘书。也有人说,他把建筑工人的生活写得诗意盎然。

施建国笑称,自己只是个业余爱好者,主业还是抹灰工,没想到会受到这么多关注。但快手上的点赞让他感到温暖,也激励他继续练下去,“如果我不多练,就对不起那些关注我、鼓励我的人了。”

曾几何时,在快手上被称为“村鸡司令”(快手ID:syk981114)的23岁尚宇康也是千万农民工中的一员。他是一名留守儿童,初中毕业后便辍学。17岁那年,他收拾行囊,先后到北京、广州、苏州等地打工,做过餐厅调料工、电子工。两年后,他带着攒下的4万元回到甘肃陇南老家,并告诉家人,自己再也不出去打工了,以后就在家里养鸡。

“养鸡的前景怎么样?能赚多少钱?”老人们听到这话,都急了。在尚玉康的西北老家,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靠外出打工谋生,300多人中,只有100多位老人和孩子是常住户。尚玉康不顾劝阻,留下来,成为村里唯一一个在家务农的年轻人。从童年的留守儿童,变成了新留守青年。

◭尚裕康推出自家贵妃鸡

上虞康阳饲养的鸡是来自欧洲的特有品种贵妃鸡,头戴凤冠,羽毛蓝黑色,有白色斑点,体重轻,卖价比普通鸡高。这是他工作时看的央视《致富经》节目启发而来的。视频里,上千只贵妃鸡在院子里奔跑追逐,看上去十分热闹。

但相比城市的喧嚣,养鸡却显得格外枯燥。起初,尚玉康一个人负责养鸡、卖鸡,喂食、打扫,这些琐碎的步骤,往往都要花上半天时间。他没钱建鸡舍,就把家里的新房腾出来,支起炉灶,插上电暖器,有时还要熬夜,只为给500只鸡取暖。

为了排解寂寞,尚宇康开始将养鸡过程拍成快手快手视频。这是他心路历程的记录,也是在艰辛中寻找快乐的方式。2017年的一天,他别出心裁,将饲料摊成心形,让几百只鸡聚在一起呈心形进食,并拍摄视频上传到快手。第二天,视频点击量过百万,尚宇康收获了数万个点赞和粉丝。他回乡养鸡的故事开始为人熟知。

快手粉丝们纷纷点赞,亲切地称这个拥有5000只贵妃鸡的年轻人为“鸡司令”。

受到快手和不断成长的养鸡经验的启发,尚宇康利用喂食机会,让鸡摆出各种造型,如国庆节摆“70”,元旦摆“2020”,临近春节摆大“福”“嘉”。

在快手评论区看到有粉丝向女友告白,尚宇康就举着“I LOVE YOU”的牌子摆造型帮忙,每个姿势摆拍往往要几个小时,“鸡吃得太快了,一头还没吃完,另一头就没了。”

◭尚宇康让鸡摆出“I LOVE YOU”的姿势

如今,尚宇康在快手上积累了46万粉丝,其养鸡的销量也不断扩大。

一些同样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通过快手看到视频,向他请教种田方面的事,表示自己在城里打工累了,想回家乡创业。不少快手粉丝留言,要求他注意鸡的防疫,好好吃饭,多休息,坚持下去。“现在这样的年轻人太少了。”

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50多岁的东北大妈,是他的铁杆粉丝,她会点赞他的每一条快手视频,并送上一颗“小红心”,告诉他人生不只限于北上广深,哪怕你生活在偏远的农村,只要你努力,就会有回报。

连接,从屏幕到生活

在中国最东边的河流乌苏里江上,35岁的渔民张鹏(快手ID:93245414)是快手的资深主播。乌苏里江是中俄界河,是中国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盛产鲑鱼、鲟鱼、哲罗鱼等冷水鱼。每年冬天,张鹏都要在零下20度的低温下,用各种设备在几米厚的冰层上凿洞、布网、收网,并直播捕鱼。

这种在极端天气下独特的捕鱼方式,在快手上很受欢迎。张鹏每次直播网,都会有数万人涌向现场。晒得黝黑的张鹏已经习惯抱着几百斤的鱼从网里跳出来,在凛冽的寒风中对着镜头大喊:“朋友们,给我双击666。”

◭张鹏直播钓鱼

在快手上,“点赞”是用户之间最重要的互动形式之一,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只需要在视频页面双击,就能看到几颗跳动的红心快手刷双击,代表着对内容的认可与肯定。

如果快手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人性舞台,那么“点赞”这些跳动的红心,就是观众的掌声。“点赞”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互动形式,默契十足、人情味十足,让人们从屏幕走到生活中,从陌生人走到熟悉的人。

张鹏家住乌苏里江抓集镇赫哲村,祖上世代以打鱼为生,由于地处偏僻,当地的鱼卖得不好,旅游收入惨淡,夫妻俩每月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2016年,张鹏一家遭遇车祸,生活陷入贫困。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鹏得知一位老乡在快手直播赚钱,在对方的帮助下,他做起了直播,第一天就赚了20元,“我很高兴”。

三年下来,张鹏在快手上积累了数百万粉丝,他们来自世界各地,热爱看钓鱼。

让张鹏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来自唐山的粉丝,每场直播都到场,却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默默点赞、送礼物就走。还有两位来自石家庄的粉丝,他们很快就不满足于点赞,飞到乌苏里江去,张鹏请他们体验了冰钓的乐趣。

◭张鹏放生小鱼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粉丝来自北京,家境不错。在一次直播中,张鹏在粉丝的要求下,抓到了一条15磅重的鱼,并把它放生了。为了表达歉意,粉丝邀请张鹏来北京住几天,包吃包住。张鹏说,从那以后,他每次钓鱼,都会把太小、太大、被保护起来的鱼放生。这也是很多粉丝的要求,“他们都是很善良的人。”

张鹏也开始回馈粉丝。通过直播间,张鹏建立了粉丝群,春节临近,他把自己捕捞的鱼免费送给粉丝。一条鱼并不便宜,在当地能卖到几十元,但张鹏觉得很值得。“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最能理解快手上的“点赞”如何从屏幕渗透到现实生活的人情味的,是货车司机肖欢梅的家人。

31岁的小欢妹(快手ID:w55559999w)是辽宁人,全家都靠车为生,包括她53岁的母亲。小欢妹的母亲从小身材高大,干练干练,喜欢摆弄汽车。“比如倒车,只要男司机能做到,我妈也要做到。”结婚当天,母亲凌晨3点才从停车场回来

长大后,小欢妹也追随妈妈的脚步开起了货车,并用快手记录自己的货车生活,成为快手上少有的母女货车搭档。

◭小欢梅和妈妈在路上

在快手上,路上的生活是碎片化的。母女俩往返于云南、贵州和四川之间,加油装货、开怀大笑、在驾驶座上做饭、在路边用软管洗手洗头发,构成了这对母女的日常生活。最远的地方,她们从辽宁装水果穿越老挝,穿越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然后马不停蹄地直下秦岭。就这样,她们把水果送到了北京五环外的新发地市场。

很多时候,开车的都是车技更好的妈妈——不少快手粉丝都难以相信,一位53岁的妈妈竟然能自如驾驭13米长的拖车,行驶在老挝山区泥泞崎岖的山路上,任由高耸的树枝扫过玻璃,两辆擦肩而过的汽车只是点赞双击视频下方的“小红心”:“咔嚓真给力”、“女英雄”、“咔嚓出击,一人顶两人”。

粉丝和母女俩卡车司机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有时,母女俩去一个地方,当地粉丝会主动招待她们。一位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的粉丝已经连续当了好几次庄家,以至于母女俩在全国各地路过都不敢在快手上发帖,“怕打扰到别人”。

2019年10月,灾难降临。母亲和女婿在路上,一辆货车在河南省的一条高速公路上翻车,坐在副驾驶的母亲受了重伤。事故发生后,对方车辆的司机下车看了一眼,然后就没再理会。

◭“咔嚓”在快手粉丝的关爱下逐渐康复

远在千里之外的女儿心急如焚,发来快手求助。当地的快手粉丝和司机看到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有的看车,有的帮忙。一位同样是货车司机的粉丝帮忙拨打了120,并陪同“妈妈咔”去了医院,还想出医药费快手刷双击,但赶过来的女儿感动不已,赶紧阻止了他。屏幕上的这份“点赞”,屏幕外的情谊,成为那些红心最好的现实注脚。

在快手上,点赞不仅连接了内容和人,也连接了人与人。这种连接已经成为一种情感共同体,在内容的万花筒里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中国3000万卡车司机中,快手上不计其数。除了小欢妹母女,还有夫妻、兄弟、父子。由于卡车司机职业的特殊性,他们在路上的互动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你路过我家,我招待你;你有难,我帮你;如果你正好在服务区,何不一起坐下来吃个饭,拍个视频。

来自河北省杏台市的货车司机倪万辉夫妇,再也无法享受这样的生活了。2018年底,夫妻俩在青藏线上运送货物时,在“生命禁区”五道梁因一氧化碳中毒身亡,价值100多万元的货物滞留在高原,家中还要靠两个孩子和一个老人维生。

快手上,夫妻二人的名字是“货车司机小慧慧”(快手ID:li18003395277),事发前有21万粉丝。他们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幕,是前一天晚上在快手上传的一段12秒在车里吸氧的视频。视频中,他们神色疲惫,并写道:“青藏线不好开,晚安!”

◭倪万辉夫妇在快手视频中的寄语

无数的关心和哀悼瞬间涌入这个快手账号,短短几天内,账号热度破亿,他离世前最后一个视频播放量破3000万,评论超27万条,粉丝数突破130万,300多个视频下方,都有许多网友留言哀悼。

快手上的卡车司机们情同手足。快手快手线的两名卡车司机甚至行动起来,从兰州折返五道梁,用自己的卡车帮助倪万辉夫妇将最后一车货物运到西藏的目的地,完成接力。数千名卡车司机也在快手上得知消息,纷纷赶回家乡河北省省会城市 ...

事故发生后,小欢妹母女再也没有开过车。母亲在家休养,目前已康复。小欢妹暂时在家乡驾校当驾驶教练。这几个月,粉丝们经常快手留言:“卡妈还好吗?”“欢妹,你还在开车吗?”因为原车在车祸中报废了。春节过后,她们会买辆新车,再次上路。

点赞,我们的中国新年

临近春节,来自河南鹤壁的31岁小伙朱福军(快手ID:nibatttt)正忙碌地准备着过年。所谓的准备,主要就是玩泥巴。朱福军身材高大,身高189厘米,体重200多公斤,但他的泥塑手艺却十分精湛,能把中原黄土捏成各种泥塑,飞机、大炮、传奇人物、建筑墙面等,泥塑得栩栩如生,很多都可以活动。这项手艺在快手上吸引了200万粉丝。

朱福军家住鹤壁钧县四下头村。这里的黄土细腻无沙,黏附力强,是制作泥塑的好原料。村里几乎每个老人都会做。因为小时候家里穷,用黄泥巴捏泥塑成了朱福军童年唯一的玩具。

◭泥巴制作的泥塑

鹤壁泥塑制作需经过高温烧制等工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当地年轻人很少知道这门独特的手艺。和当地农村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朱福军也曾外出打工,2018年他在打工时摔断了腿,不能再干重活,便回家休养。

失意之时,看到快手与家乡达成城市战略合作,推广当地民间文化,他想起小时候奶奶教他的手艺,又重拾起这门手艺。

朱福军快手有一座“泥城”,里面囊括了泥土做成的现代生活的所有元素。在十几秒的视频里,按比例制作的拖拉机最受粉丝欢迎。他让拖拉机自己启动,并因玩拖拉机时发出“腾腾”的声音,粉丝昵称他为“腾哥”。

附近几个城镇的小粉丝们看了朱福俊的视频后,便托父母周末带他们到朱福俊家里看作品、学手艺,还让朱福俊“唱几句台词”,临走时朱福俊还会送他们一辆泥塑车作为纪念。

滕的泥城还能还原经典场景,拍“大场面”。他和哥哥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把城墙、大炮、人物都塑造出来,在网上学剪辑,还原了《亮剑》里李云龙解放平安县的场景,目前观看量已经突破1000万。

◭尼巴格重现《亮剑》中李云龙解放平安县场景

朱福军的泥塑作品还原了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的场景。点赞快手评论:“腾哥”的视频不仅好玩,还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与心思。

朱福军说,他特别怀念小时候过年的情景。村子附近一座山上有一个热闹的集市,村民们会去那里看舞狮、踩高跷,锣鼓齐鸣,老人提着一筐筐泥塑,叫卖着货物。

前不久,朱福军快手期间鞭炮齐鸣、亲朋好友、家人团聚的喜庆场景。视频最后,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吃年夜饭、看2020年春晚、抢红包的场景。

◭在“泥城”看春晚

春晚、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抢红包,是每个中国人最熟悉、最温馨的场景。

2020年央视春晚,快手将作为独家合作伙伴,在除夕夜为全国人民送出10亿元红包。本次史上金额最高的春晚红包互动,以“点赞赞过年”为主题,将为国人带来“视频+点赞”的独特互动体验和情感连接。如果说春晚是国人全民情感最大的共鸣舞台,那么快手是人与人之间情感连接的最佳平台。

通过连接和互动提升每个人的幸福感,是快手的初衷,也是快手被选择担负如此重任的主要原因:在技术的驱动下,约有3亿活跃用户每天在快手上分享自己的生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被中国人民看在眼里,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等国家级主题从未缺席。

随着中国逐渐摆脱积贫积弱的形象,越来越多地以发展大国的身份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春节早已成为全球华人的聚会,内敛的中国人也变得热衷于记录和分享,在中国大地上展现着中国人的多元与精彩。

快手的愿景是让注意力资源像阳光一样触及更多人,让大多数中国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

这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点赞、互动和温暖,正是在快手好友们的温柔点赞中,凝聚了国家、民族、个体同胞之间的精神纽带,这是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在互联网时代的最好写照。

这种共同体,不仅存在于除夕夜的团圆、春晚的热闹,也存在于快手上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工人、风雨无阻清晨深夜的留守青年、不分昼夜装卸货物的货车司机。这是中国人独有的勤劳与乐观——哪怕平淡、劳累,我们依然可以活得有意义。因为最好的作品,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