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问政成潮流,官员如何应对?中国青年报记者盘点官员个人微博

目前,“微博问政”正逐渐被民众接受,昆明市市长李文荣就是一位刚刚步入微博世界的官员。

5月17日,他开通个人微博,并在当天回应中石化云南炼油项目,两天内,微博粉丝数突破6万,第一条微博3小时内转发量超过1万次。

“网络社会深刻改变着中国的基本国情、党情、民情,全面塑造着中国的政治生态和执政环境。”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管理学博士陈力在近期撰文指出,他本人在舆论场上成功扮演了副厅级干部和网络意见领袖的双重角色。

微博问政成潮流,官员如何应对?中国青年报记者盘点官员个人微博

但官员个人微博能存活多久?他们又该如何对待微博和网民的声音?在缺乏既定规则的情况下,官员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中国青年报》记者梳理、研究了官员个人微博“生存”的种种方式。

“一把手”成为“微博新人”

“刚才看大家评论的时候,不小心转发了昨晚的微博,希望大家原谅我这个微博菜鸟。”这是迄今为止“昆明市长”微博上最私人、最不市长气息的一句话。

他的话或许正是很多官员所想的。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新浪已认证政务微博7万余个,其中地方公职人员微博29228个;截至2012年底,腾讯也已认证政务微博7万余个,其中党政官员微博25054个。

这么多人,真正下功夫管理微博的人并不多,很多官员不知道如何用微博“对付”网民,微博成了新闻发布会的复制粘贴,甚至是官员政绩的证明。

5月17日晚9点左右,“昆明市长”微博发文,开头就不太对劲。

虽然回应了安宁炼油项目,但复制了5月10日新闻发布会的新闻稿。不少网友认为市长的回应毫无诚意。网友“罗西菁”质疑:“5月10日的讲话一再发布,是不是意味着10日就做出了最后的结论?现在只是通知,而不是征求意见?”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使党和人民关系实现双向互动。

“传统社会中,上级党政要通过下级机构了解情况,其渠道是单向的,往往只报好消息不报坏消息、只报成绩不报缺点,上级机构无法了解社会真实情况。互联网社会弥补了这一缺憾,互联网社会使上下级沟通互动化、多向化,为党员和群众表达利益、表达意向、参与政治决策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陈力说。

开通微博,就意味着尝试打开直接面对舆论的大门。

直至6月11日晚9点,“昆明市长”在微博上祝大家端午节快乐时,仍有部分网友在评论中对炼油项目提出质疑,网友“惊涛海浪Jackson”提出昆明的教育问题,网友“柴梦柴柴”举报强拆……

武汉大学教授沈阳注意到,各部门、地方政府一把手很少开通微博。“在舆论压力下,不开通微博,就与最有感情、最关心、最能有效动员的群体隔绝了。不管你有多忙,也要和网民代表的民众在一起,不然就是白忙。”

官方微博必须习惯大量网民的呼声,昆明市长微博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6月9日,其作出全面回应:“近期,我已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对大家反映的城市管理、民生问题进行处理,目前已交办91件,已回复79件。常见问题将公开回复,涉及个人隐私的将私信回复。目前@昆明12345市长热线已对大家反映的公交运营、黄金大道卡车噪音扰民、部分餐厅通宵营业等问题进行了回复。谢谢大家提出的宝贵建议。”

网友们对此纷纷表示赞赏和鼓励。网友“曹敏伟宇”表示:“市长带头开设博客,积极倾听民众声音,主动与民众沟通互动,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和勇气。”

5月18日下午,“昆明市长”在微博上回应:“感谢‘虚拟水MX’提出我关注范围太窄的问题,我会进一步拓宽视野,扩大关注范围。有什么好的推荐,请@我。”结果,不少人向他“推荐”微博红人和网络意见领袖。

记者注意到,该账号目前有122名粉丝,包括“作业本”、“李开复”等媒体和微博名人,粉丝最多的是昆明市政府的微博。李文荣在微博中解释道:“这也是一种随时了解各部门工作动态的方式。”

然而,网友们对这个账号的质疑却一直没有停止。

有网友怀疑该账号是否为李文荣本人运营。对此,昆明市委宣传部暂未回应。网友们也对其微博名“昆明市长”表示不认同。“既然是实名认证,为什么不能改成自己的名字?难道他一直都是市长吗?”网友“记者刘杰”说。

从诞生到“僵尸”

“关注网络社会、努力提高网络社会条件下的执政能力微博买转发,对于党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实现科学治国、民主治国、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陈力说。

在李文荣之前,已有很多官员进行了“上网”的各种尝试,但时间和精力可能是第一个障碍。

早在2011年3月2日,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就开通了腾讯微博,成为第一位“触碰微博”的高官。

张春贤在微博上的第一条帖子是一封致网友的信,《民生牵系民心》。在帖子中,张春贤引用了群众的来信:“我们现在下班时哼歌,买菜回家时哼歌,在家做饭时哼歌,和家人边说边笑吃饭,因为身边有很多让我们开心的事。”在一天之内,这条帖子吸引了1.2万名“听众”。

不过张春贤一开始表示,自己的微博账号只是暂时的,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因为工作忙,很难长期坚持下去。”

尽管如此,张春贤在当年两会期间还是尽力在微博上亲自回复网友留言。从2011年3月10日凌晨1点开始,连续四天,张春贤深夜在微博上亲自回复网友留言,一共回复了70多条网友留言。

半个月内,张春贤共发了86条微博,阅读量近30万。

2011年3月18日,全国人大召开之夜,张春贤连续发三条微博向网友们告别,“回到乌鲁木齐后,不容易像两会期间那样把精力集中在这个地方,所以和大家在微博上的交流就暂时告一段落了,但我还是会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了解大家的意见、声音,使我们的工作更加贴近群众,使我们的决策更加科学。”

今天,在腾讯微博上搜索用户“张春贤”,显示的结果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搜索结果未显示”。

事实上,在开通微博的官员中,省部级官员并非主力军。《2013年第一季度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显示,开通实名微博的省部级官员为33人。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政务微博报告》则显示,当时开通微博的省部级官员已达30人。近一年过去了,开通微博的省部级官员数量并未出现明显增长。

根据《新浪政务微博2013年第一季度报告》对公职人员微博基本行为分布的分析,“发布原创微博”仅占全部微博使用行为的15%。

吕梁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张晓彪的微博粉丝有3万多,但张晓彪的微博却“红一天”。2012年11月4日微博买转发,他连续发5条微博介绍吕梁新城项目建设情况,之后除了发过一条客户端更新消息外,再没有更新过微博。

不要做僵尸,看看五个“最”

但非“僵尸”微博官方账号的使用方式却大不相同,如何界定官方微博官方账号也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

据中国青年报记者查看,微博上最“公私不分”的官员是公安部反拐办主任陈士渠。

自2010年12月12日开通新浪微博以来,他已发了7000多条微博,粉丝近400万,微博头像是一名警察抱着被救出的婴儿,他收到的拐卖犯罪线索最多。“一年来,有45万多人关注我,平均每天收到100多条私信。拐卖犯罪的线索,必须查出来。”

最“不愿意当官”的是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

与陈士渠将微博用于工作不同,廖心波对自己的微博的定位是:“粉丝可能因为我是卫生局副局长而关注我,但在交流的时候,我希望他们眼中出现的是廖心波这个人。”

如今,廖心波的粉丝已超过350万。他的微博实名认证信息是“新浪知名博主医哥博子”,并没有出现“副主任”二字。在使用微博时,廖心波更多关注医改、医患关系,强调自己“医哥”的身份,很少过问政务。

微博中“心灵鸡汤”最多的官员是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他的粉丝有923万余人,但发的内容大多是人生感悟、读书心得等。

最懂营销的官方微博账号,是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王晖。她不仅负责“北京发布”的管理,还管理着一个粉丝超过260万的个人微博账号。她的自我介绍是“资深媒体人、政府新闻官、中外文化交流大使”。微博最大的特点,是给内容贴上标签:“晖关注”、“晖生活”、“晖提醒”、“晖说北京”、“晖情怀”……

最受争议的官方微博账号当属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伟忠的微博。刘伟忠拥有267万粉丝,但他在微博上“问诊”的时间比“问政治”的时间还多,被网友戏称为“猪蹄厅长”。

2011年5月31日,刘伟忠开通了新浪微博。第一条微博,他没有急着跟人打招呼,而是“推介”中医,称酒泉当地医院重视中医治疗,成功躲过了甲流。这也为刘伟忠之后的微博定下了基调。

作为中医的倡导者,刘伟忠充分利用微博平台宣传中医,但也因此招致不少非议。2011年,刘伟忠多次发微博宣传“猪蹄疗法”:甘肃一名画家脑溢血,服用猪蹄汤后痊愈;舟曲一名面临截肢的女孩,在吃了猪蹄、喝了黄芪水后,脚部活动恢复正常。

“一个处长不能因为个人喜好,就浪费这么多公共资源,这是变相的寻租行为。”刘伟忠对食疗的热爱,不仅让他饱受诟病,还引发了公众对官员使用微博的争议。

针对网友质疑,他表示,所谓的“猪蹄疗法”只是辅助治疗手段,并非过度饮食疗法,“就算被批评,我也不会放弃,也不会远离微博。”

事实上,刘伟忠在微博上不仅提供医疗咨询,还谈时政,还经常发布卫生系统的工作动态,对社会热点发表看法。5月8日,他评论北京出租车费太高:“如果真的这么多,出租车司机就难了,降低收费就对了。”

事实上,无论官员们多么低调,他们吸引粉丝的最大原因还是其职位的“金字招牌”,数以百万计的粉丝是他们信誉和压力的沉重来源。

目前,官员个人微博的重要性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奥巴马拥有自己的Facebook账户,欧洲理事会主席范佩龙甚至聘请了200人的团队管理其微博,不仅与网友互动,还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的“粉丝”进行交流。

陈力呼吁培育“党和政府网络意见领袖”,提升党和政府在网络社会的凝聚力、号召力。“网络政治的出现,不是对政治的挑战,而是提升党和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机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