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亮爆火,短视频平台回归记录美好生活的初心

有一类人则鼓起勇气,晒出自己同样平凡的生活照片,称“如果不是因为于文良,我这辈子也不会晒这张照片”。

有一群人对他的突然爆红感到不解:“我几天没看你的视频,全网都在背地里知道于文亮的事情了。”“他为什么这么火?”

还有一类人会非常明确地回答上述问题:“他很平凡,有时积极向上,有时忧伤忧郁,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写照。”有人分析,虽然他的视频都是随性拍摄,但内容却充满蓬勃的生命力。

于文亮爆火,短视频平台回归记录美好生活的初心

有人觉得这样随意的拍摄,却充满着活力。/@于文亮

不少网友感叹,拜于文亮所赐,短视频平台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这种“原貌”现在看来确实有些奇怪——社交平台诞生之初,是普通人用来“记录美好生活”的平台。随意拍照的低门槛,让发视频、发图片成为一件人人都能轻松做到的事。在流量爆发的早期,不少草根也成为了网红。

但不知不觉中,短视频、图文内容已逐渐“卷土重来”,出现越来越多精心制作的专业内容,社交平台展现的美好生活也愈发高级、精致。

“20岁赚到第一个100万”、“25岁环游世界”、“30岁实现财务自由”、“35岁提前退休,实现FIRE生活”……在很多“平均工资985,年薪百万,人人有车有房”的平台上如何播放量上十万,随处可见这样的精英人士。

在社交平台上,一百万似乎是一笔很容易赚到的钱/小红书截图

而“炫富”也成为了让人又爱又恨的交通暗号。

去年,不少网友竞相晒出自己的求学经历,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就读于顶尖学校,还不经意间拍下美照炫耀自己的优越感。今年年初,一位“万流大人”爆红,涌现出不少住在万流书院的“大人”、“大小姐”,粉丝迅速增加,一场直播就能收到几十万打赏。

当然,就算不能真正致富,装富也不是什么难事。从假名媛聚在一起订高档下午茶,到几十个人合租一辆法拉利,这些曾经让人看不懂的“性感操作”早已不再是新闻。

假装有钱也能获得流量。图片/安娜

网红不断制造精致焦虑,也让普通人患上“平凡耻辱”,自己拍的视频、照片如果不够出彩,就不好意思发在社交平台上,“就算发了也没人看”。

但事实上,普通人从未放弃发出自己的声音。几年前,短视频平台上就有人发起“对抗外貌焦虑”“用素颜和解”等活动。“精神内耗”“emo”等热词的火爆,也折射出当代普通人抗争的另一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于文亮的出现,就像是一束光照耀在普通人身上,在他的评论区,成千上万的普通人终于摆脱了“平凡的耻辱”,发自拍,接受自己。

于文亮突然走红 牵动普通民众情绪/ 抖音截图

虽然网友们称“于文亮的精神就是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做自己”,但归根结底,真正让人感到安慰的还是他这张不修边幅的脸、这样随意的镜头,能够得到那么多人的认可。

当然,出名了,也常常会遭受批评。于文亮也曾遭受“造假”、“炒作”等批评。对此,有人回应质疑者:“不管他是不是造假,他带来的情感价值是真实的,很多人因为他而获得了信心。”

当“做一个普通人”

成为一种方法论

经常上网的人对于一个人或一件事突然流行起来,必然会引发其他人的效仿,已经不再感到惊讶。

搭便车者以观看的名义,平静地加入了游戏。

网络上,不少博主对“于文良的走红之路”进行了细致分析,甚至有人将于文良的视频进行拆解,总结出他让视频看起来“简单就是关键”的“秘诀”——很多视频结尾都加入了慢动作,让观众多花几秒钟去品味他的情绪。

视频结尾的慢动作让观众回味无穷。图/@于文亮

那些想顺应潮流的人可以通过模仿别人来分得一杯羹。

如今,在普通人纷纷聚集在于文亮视频评论区自拍后,不少博主也开始以“于文亮”、“于文亮精神”为主题,发布自己的“普通人”视频,很难说其中有多少人也期待着被流量冲击,成为下一个幸运儿。

当“普通人”也有机会成为“成功人士”的时候,成功学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要知道,自媒体平台上从不乏兜售“自媒体成功案例”的博主,他们常常打着“做自媒体月赚×百万”的旗号,分享一长串如何做博主的经验,但当你点进他们的主页,会发现很多人都在不断分享类似内容。

熟悉的“自媒体成功论”让人审美疲劳。图/小红书截图

“教你如何在7天快速创建账号:前期要多看标杆博主的视频,多互动,提高活跃度,强化账号标签;发视频前,先看一段5-10分钟的视频;模仿当下最火的视频,发几条测试数据……”

当然,对于自媒体博主来说,最重要的是打造一致的个性——而在今天,即便你无法打造自己的个性,你也可以模仿别人的个性。

事实上,确实有一些人通过模仿来获得流量和金钱。

或许,这能为爆款产品的诞生提供一些线索。图片/ 抖音截图

模仿明星鹿晗的凌大乐(鹿晗),近日在直播中自曝“月入500万,7个月带货赚3500万”;而脾气暴躁的小鹏哥,几乎一模一样复制了直播大主播疯狂小杨格,长相、表情甚至直播间布置都与他相似,在视频号上售出了近15万件商品。

尤其是当少数普通人偶然成名时,网络上总会适时出现新的“成功论”,比如唱《哇呀哇》的黄老师,比如脸贴着目标自拍的于文亮,他们带来了“做自媒体别过度准备,越随意越有流量”这样的新暗号。

然而,模仿一个普通人真的能轻易成名吗?

据新帮网报道,仅10月13日上午,抖音网站就至少上线5个与于文亮有关的话题,#于文亮#抖音话题播放量达11.9亿次。而在微博上,单个于文亮话题最高阅读量“仅”有3554万如何播放量上十万,两大平台数据相差甚远。

因此也有人猜测,于文亮的走红,也是得益于平台的宣传。

多年来,社交媒体一直被视为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有发言权,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可以聚集在一起,推荐普通人喜欢看的热门话题。依靠推荐算法的新平台看似给了用户选择的机会,但其实真正的中心是制定规则的平台本身。

普通人越来越成为电视剧的热门话题。图片来源:我的解放日记

越来越多的传播学学者指出,从控制社会理论的视角看,平台对自媒体博主的“控制”,体现在博主希望自己创作的内容符合规则,被放置在更大的流量池中。

但博主们只知道流量池规则的大概框架,只能通过不断发布内容、汇总数据来进行推测,流量池规则是一个“黑盒子”。

很多博主根据自己摸索出来的规律,精心塑造自己的人物形象、设计自己的内容风格,甚至在发布频率和时间上遵循特定的“形而上学”——但无论他们如何努力,都未必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流量。

相反,一些“真正的普通人”随手拍的视频,有时候却“莫名其妙”地爆红,于是有人发出心酸评论:“你和于文亮的区别就在于,他有流量,你没有。”

普通人成名毕竟是少数幸运儿。图片来源:《脱口秀大会》

当一个普通人爆红,很多质疑声就会随之而来。“是团队包养吗?”“他是想通过直播赚钱吗?”毕竟,有太多先例让网友们对网红失去了信任。

面对流量,于文亮依然保持清醒,在账号简介中表示“不接广告”。但他所遭受的质疑,却说明了一个问题:当一个普通人爆红,成为拥有百万粉丝的博主,甚至年入百万,观众还能心平气和地为他感同身受吗?

不是因为她们出名才了不起,而是普通人也很了不起。图/《娇生惯养的女生青春白皮书》

网红来来去去,平凡的内容总是受到普通人的欢迎。但如果博主花大量时间研究如何显得平凡、如何获得流量,根本上是为了流量变现,最终“平凡”就会成为一种刻意的表现。

自媒体人千万种,不如真正践行热评里说的那句话:“不用模仿于文良,做自己就好。”做自己不应该是手段,而应该成为目的。

平凡已然精彩

【天天有礼物送】小编将从这篇文章中选取1句肺腑之言,赠送2023年第22期《青春文摘》一本哦~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新周刊》(ID:new-weekly)微信公众号。《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定位为“中国最前沿的生活方式周刊”,二十余年来,以前沿的姿态测量时代温度。从杂志到新媒体,《新周刊》不断寻找你我共同的痛点、泪点、笑点。关注《新周刊》微信公众号,与你一起有态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周刊。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