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快手早期的视频内容完全配得上这个称号,甚至比这个还要出色。
相信大家都看过那篇在网络上疯传的《底层的残酷故事:一款视频软件在中国农村的恶搞》的文章。文章列举了快手各种煽情的视频,让看惯了明星主播、美女主播的人们震惊不已。文章将当时快手的内容概括为“自虐视频、低俗笑话、各种怪异行为的人”,比如裤裆断了吃异物的自虐群体,还有抽烟喝酒、秀怀孕的儿童群体。其“野蛮”程度让人难以想象。
文中作者将天安社和韩麦等列为“野蛮”,我有自己的看法,这里就不表达了,后面再详细阐述。
诚然,快手早期的视频内容很容易让人产生不适感,作为一个城市人,简直可以称之为“野蛮”。但文章中也提到了“健身小凯”这个平民厨师直播健身吸引眼球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怪兽背后农村群体的诉求。
在童话、奇闻异事中,有句俗语叫做“人妖各有各的路”。但殊不知,妖也是动物,最终也会变成人,进而快手快手乡村文化选择将自己改造成畸形文化,通过好奇心将文化输出到高高在上的城市,希望得到城市的回馈,进而建立稳定有效的沟通互动,打破文化隔阂,谋求社会进步。其理由,和现在微博粉丝求明星周转,或者刘梓晨这样的话题网红无异。
此时的快手还处于较强的文化自卑状态,甚至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更谈不上文化的产业化。
2. 你在看什么?
随着快手的进一步发展,东北方言词“老铁”成功落地并迅速传播。这个词究竟起源于快手何处,实在无法考证,但在我个人的印象里,天安社经常出现在说唱短视频、直播里。
“来吧朋友们,今晚好好吃饭吧!份量看起来不错!来吧朋友们!双击666按钮,我给你来个大猪肘!家里有钱了!一定要吃猪肘!不然会伤牙的!”
“关注主播别迷路,双击666,小伙伴们,送礼物给我吧!我是MC小东!送你们一曲《独酌》!”
诸如此类的口号在快手平台上一度家喻户晓,“老铁”也成为现阶段快手文化的最佳代名词。
天安社和韩麦之所以被区别看待,是因为它们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外在形态,具有各自的特点。天安社的金链子、纹身已经成为这个群体的文化符号,而各种口号、韩麦歌词则建立了快手文化本身的语言体系。比如导言开头的“康康赛,你叫什么名字”等主流文化中毫无意义的词语,就是老铁亚文化群体自我认同的体现。紧随其后的,还有老铁亚文化本身建立起来的明星效应和文化产业的潜力,比如韩麦王MC天佑和迅速扩张的韩麦直播。
同一时期的快手社区中,除了老铁占多数外,还有一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力量,那就是沙马特家族。但沙马特家族与老铁不同之处在于,其早已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亚文化体系,只是借用快手来施展自己的亚文化,属于外来物种,而老铁则是在快手平台上土生土长的原生态产物,与快手平台的同步率更高,更适合作为未来潜在的行业储备。
最关键的是,老铁文化处于未成型的成长期,自身的文化体系还未封闭,留下了模仿和对接主流城市文化与资源的空间。正是这一点,让老铁文化得以成功转型,而沙马特群体在如今的短视频平台上,愈发显得无力。
3.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话
每代都有才子辈出,每一代都引领潮流数百年。如今,快手上快手不再是MC天佑,而是“社会要”创始人拍拍人气!不知不觉中,“老铁”已经渐渐淡出了短视频舞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常见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社会人”这个看似平淡甚至过于严肃的名字。
如今的短视频平台上,剧情型短视频搭配“社交梗”“社交摇”,几乎成了一个合格“社会人”的标志。社会男女演绎爱恨情仇,大佬小伙教你黑社会规则,你自编自导自拍自演自己的作品。镜头语言越来越复杂,素人演技越来越自然,当然还有卡牌玩家越来越潇洒、千变万化、气势磅礴的社交摇,无一不在展现着“社会人”文化的蓬勃发展。
前面说了,“老铁文化”是快手平台从农村草根阶层孕育出来的半成品亚文化,那么“社会人文化”几乎可以说是草根逆袭出来的成品亚文化。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社会人”是一个非常准确的同义词,它代表着快手文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及最终实现与城市主流文明对接。当城乡之间的文化鸿沟最终被弥合时,两者之间自然会形成一个相互融合的中间地带,而“社会人”正是处于这个文化过渡地带的人们。
老子讲阴阳,孔子讲中庸,“社会人”文化能在今天的环境中崛起,以小见大,是今天多元社会文化生态融合的体现,背后是更大领域文化产业资源优化整合的实现。
2.快手背后
1. 自媒体与泛娱乐
2015年快手爆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流量费用的下降,自媒体迎来了真正的春天,以微博、微信为首的众多社交平台纷纷上线,传统资讯、媒体、社交行业纷纷转型,迎合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推动各大媒体行业高效互动,催生全媒体产业链概念,正式进入泛娱乐时代,娱乐成为第一主题,消除了文化阶层之间的隔阂与鄙视链,让多元文化既能被精英阶层欣赏,也能被大众大众欣赏。
短视频具备碎片化、高效、娱乐性强等优势,在移动互联网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去年的乌镇峰会上,快手公布注册用户7亿、日活跃用户1亿的新数据。今日头条在短视频营销峰会上宣布,短视频日播放量达30亿,同比增长200%。再加上今日头条、360等巨头的布局,说明短视频已经基本覆盖了移动互联网用户。
2. 技术降低行业准入门槛
我们总说“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我看来,这句话其实有两个维度,外在和内在。当人类对外探索世界,科技走向高端精准;当人类对内改善生活,科技走向短小、扁平、快速。短视频显然属于后者。
文娱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包装,满足受众的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蜂窝技术、云技术让智能手机变成了移动终端,开辟了全新的技术生态。摄影配件、音乐剪辑、视频剪辑,以及众多简单优化的应用软件,迅速壮大了自媒体的产业生态。各类文娱产业从高科技、高精尖被拉下神坛,沦为脚踏实地的短平快模式。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交人”,你必须给土里土气的挖掘机老师交一份作业。常规作业内容是,作为社交大哥,你发现有人欺负你的女朋友,还向你炫耀,你轻松解决,并给他“社交化”教育,最后留下一句做人处事的至理名言。此时,音乐响起,慢动作,你转身走开,结尾还不忘跳一段迷人的社交舞。
其实,这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短视频,而是一部十秒的微电影,虽小但很完整。以上所有内容,用一部装有短视频社交应用的智能手机就可以轻松搞定。
3.快手的理念:真正的P2P
综上所述,自媒体娱乐发展至今,流量经济已成为娱乐行业的主要经济模式,其内容生产、传播、变现形成了完整的行业内循环。短视频社交本身拥有巨大的动能和势能,而用户群的数量和多样性决定了其内循环效益的基础量。抓住了用户群快手刷双击,就等于抓住了流量经济的根本。
快手曾一度独霸市场,并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抓住了当时关注度不高、还未进入自媒体生态的广大农村人群,瞬间激活了一大批潜在用户群体,带来了流量的爆发式增长。今日头条更名为“西瓜视频”,独立成为平台,抖音瞄准城市群体,一炮走红。MC天佑被火山视频以2000万挖角。今日头条用三种方式与快手正面争夺农村流量,可见当时快手眼光有多么独特。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宿华、曾光明加入后,快手对自身定位的坚定执行之上。
自2012年出任快手CEO以来,宿华始终把快手定位为“记录与分享”,并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不断努力推进快手后台的推荐算法快手刷双击,以达到点对点个性化推广用户,提升用户体验,真正实现以用户为核心的P2P。当其他竞争对手把重心放在“唱歌跳舞”、“帅哥美女”、“玩得开心”、“展现自我”、榜单排名、直播女王的商业包装上时,宿华始终立足于自媒体的本质。即便现在打开快手APP,排在最前面的依然是“关注、发现、同城”,即便直播行业如此火爆,它也只是静静地躺在快手的关注度里。
快手自成立以来,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曾在深渊挣扎了六年,始终把用户份额作为第一目标,直到2016年底,迫于竞争对手的压力,才适应市场环境,正式开启商业化。技术迭代日新月异,但自媒体的核心和市场始终是广大平民用户。以人为本才是长久发展之路吗?科技与人文的平衡点又在哪里?
4. 民俗文化的潜在市场
严肃了这么久,我们还是放松一点回归生活吧。一切产业都是建立在社会生活的基础上的,文化产业尤其如此,娱乐产业更是如此。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技术迭代周期越来越短。数据显示,2015年至2035年,中国将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占比29%。从悲观的角度看,这意味着社会淘汰率不断提高,社会负担加重;从乐观的角度看,越来越多的昔日精英开始在民间成长,民间文化将积聚强大的潜在生产力。
民间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其强大的消化和学习能力。这一点从中国文化的历史变迁中就可以看出,今天也有无数的例子。比如清华大学建筑系博士生徐腾在一次演讲中专门提到了逸仙奶奶庙,还有前文提到的社会震动。快手的标签“喊话”,押韵、排比,还有大量的古汉语基础,虽然带有浓重的中二气息,但何尝不是民间自发的文学学习呢?
结论
如今我们生活在多元文化的社会,更应该放下偏见,客观看待其他文化。以前我因为习惯性思维而看不起广场舞,后来看到新闻说一男子为躲避酒驾混进广场舞,却因跟不上节奏而被抓。出于好奇,我亲自在周边体验了一下广场舞,果然没那么容易。早些年,墨尔本的拖步舞风靡网络,法国蒙面人就是其代表。如今,视频网站上也不乏大爷大妈们轻松跳舞的身影。
这是否意味着,自媒体下的民间文化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潜在文化产业市场等待我们去挖掘?据悉,阿里巴巴目前已开始只招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要求最好是精通网购的广场舞阿姨。
2018 精美礼品 | 免费礼品!
每周留言“质量最高+数量最多”的前五名朋友,将获赠价值88元/本的《北大教授陈少峰二十年文化产业新锐观点》一本,包邮哦~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请留言并表达您对文章的看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
文化产业研究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