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一定听过一句话,叫“Oli Gei”。它来自这个视频
在哔哩哔哩上,这则名为《正能量语录 Oli Gei》的视频,时长18秒,播放量突破1800万,评论7.9万条,这个数据在哔哩哔哩上也算是顶级的了。
不仅Bilibili, 抖音也倒下了......
抖音“Oli Gei”话题
抖音网友抖音效仿,调侃“奥利盖”:
《Oli Gei》到底有多火呢?看下面两张图就能看出来:
百度指数对比:绿色韩美娟、蓝色奥丽给
百度指数对比:绿色的是蔡徐坤,蓝色的是傲丽给
目前《Oli Gei》的热度已经超越了韩美娟巅峰时期,更是把B站上的顶级明星蔡徐坤碾压在地。
“Oli Gei”从何而来?这段“土视频”为何在网络上如此火爆?
消除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面对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奥利给”吧!
01
Ollie Gei 到底是什么?
奥力给,原为快手网红“双叶狐狸哥”(现更名为“奥力给·活素给515”)的口头禅。
雷哥是一名建筑工人,视频中,每次开工前,他都会说“加油”来给自己打气。
“奥力格”创始人雷哥
“对老铁奥很好!”
至于这个词的意思,有人说是“给力”倒读成“傲立给”,很给力的意思,雷哥自己的解释是给自己打气,努力。
这句朗朗上口、充满正能量的“奥力给”也在快手好友中广为流传。
不过雷哥那句“Oli Gei”其实并没有真正火起来,现在网上疯传的“Oli Gei”就出自这位“巨魔战士”。
奥利盖·科伊
“巨魔战将”这个绰号的由来很简单,因为他长得太像DOTA里的巨魔战将了。
《巨魔战士》版奥利格
这位大叔其实是一位拍冬泳视频的快手主播(最近好像沉迷于吃播),拥有80万粉丝。
快手@朝阳冬泳怪鸽
严肃的播音嗓音、连小学生都不相信的正能量鸡汤、余音绕梁的“奥力哥”,让这位长相与众不同的大叔名声大噪。
火灾的原因不仅仅在于这些,更多的是其所代表的精神。
“要想成仙,先要发疯。当你拼命的努力被认为是精神病的时候,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冬泳鸽想与大家分享一种健康、快乐、平和、淡定、宽容的心态,而这正是当前焦虑中的人所缺乏的。
02
快手“Oli Gei”们
一直被视为低俗视频集中营的快手一直处于鄙视链的最底层,被哔哩哔哩等其他视频平台看不起,就连同为短视频平台的抖音,对快手“老朋友”也并不友好。
但《Oli Gei》的突然走红,也是土味内容跨平台传播的又一证明。
这让我们看到,能称霸B站鬼畜社区的,已经不再只是打篮球的蔡徐坤、吃大碗宽面的吴亦凡。《奥利给》这类魔性视频,对用户的吸引力也很大,快手老铁也能爆红。
| 跨平台爆红的“老铁”们
“一切行为都会有结果,而我就是你的报应。”
抖音@韩美娟
韩美娟总是戴着一顶颜色怪异的假发,画着浓重的欧美妆,用她那充满魔力的声音告诉你“记得双击,muah”。
他在抖音上迅速收获了1300多万粉丝,其实他来自快手。
网友力挺韩美娟
当全网高呼“我们中了韩美娟的毒”的时候,可见网友们对于快手的土文化并不是那么的抵触,甚至出现了大规模的“真不错”的场面。
韩美娟在视频中表示:有人说我是小丑,说我化浓妆是为了吸引眼球。我想说不是,我只想给大家带来快乐。
“这对我来说太难了……”
你们肯定被这个配音洗脑了,一时间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说“我好难啊”。
让大家感觉“太难了”的一句段子,来自快手网红乔哥。
微博@我的女朋友是个神经病
乔哥凭借其魔性说唱和每支视频结尾的标志性台词“给我乔哥”成为网络红人,甚至还被邀请参加《中国新说唱》。
“别人笑我太疯狂,又笑我太懒惰。”
河北保定有一位“爱迪生”,凭借出色的手艺,他的账号“v手工~庚”在快手平台积累了3.69w粉丝,抖音上积累了2.50w粉丝。
一年前,他曾把一些看似没什么实用价值的发明拍成视频,并配上严肃的评论,网友调侃他“除了做生意,什么都会”。
比如这款“脑崩辅助器”,很多朋友打牌的时候喜欢玩脑崩,但很多人因为手指力道不够吃亏,耿老师就为他们做了这款,被网友们称为“友情致死器”。
当耿帅的快手粉丝突破200万时,他自嘲道:“以前身边的人都笑我老是搞些没用的东西,那时候我就是个‘疯子’。现在,百万人都笑我,我就是个网红。”
随着越来越多的“Oli Gei”走出快手,我们可以肯定,这些由老朋友创作的泥土视频,正散发出强大的文化穿透力和传播力。
| 二次创作助力土味视频
B站堪称是“二次创作”的天堂,快手快手的那些搞笑视频,已经成为了B站的流行文化。
低俗视频《暗影之王》超越《极乐净土》,荣登某日B站舞蹈板块冠军。
奥利在B站爆红
B站的up主们非常擅长素材的二次创作,鬼畜也是B站的一大文化。
大量创作者将原有的视频进行解构、重组,融入不同亚文化圈层的文化,然后进行传播。
有时候,了解一种流行文化,并不是主动去搜索,而是被铺天盖地的相关内容所吸引,对它了解有限的用户会进行进一步的搜索和了解,然后不断裂变、传播,成为流行文化。
《奥利给》的火爆方式是这样的:这支正能量语录视频爆红后,B站上对其的恶搞、混音、拼接等二次编辑,占据了B站土味视频的半壁江山。
| 你说不,但你不能没有它
显然,几乎所有平台都害怕被贴上“土气”的标签。
但低俗视频真的没有市场吗?不是的。快手上那些爆红的老朋友已经证明了低俗视频是有市场的。
即使是看起来纯洁无瑕的艺术也必须吸引精英和大众,更不用说可供所有人娱乐的内容了。
2018年夏天,华农兄弟因“吃竹鼠的100个理由”成为网红。
美女、中暑、打架、抑郁……这些症状,都成为了华农兄弟“心碎”、不得不吃竹鼠的理由。
一时间,网上到处都是华农兄弟吃竹鼠的表情。
微博@娱乐圈大吉
“万恶之源”华农兄弟以淳朴的农场生活为背景,以幽默为主旋律,做出“接地气”的短视频,也让网友惊呼这才是真正的“向往的生活”。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华农兄弟凭借接地气、硬核的短视频在西瓜视频、哔哩哔哩等平台上吸引了数百万粉丝。
所以Bilibili这样的视频平台肯定和土味视频并不矛盾。
B站的用户群体比较年轻,涉及“三农”主题的内容比较缺乏。
华农兄弟抓住了入驻哔哩哔哩的机会,把火搬到了氧气更多的地方,也将华农兄弟推向了流量巅峰。
03
兔尾文化为何在网络上如此火爆?
与当前流行的悲伤文化、可爱文化一样,土文化也是亚文化的一个分支。
土味文化最初被理解为说唱、吃播、交谊舞等,场景多设定在农村、城镇,视频内容也相对夸张、粗俗。
不过,现在出现了很多“清新田园”风格的乡村视频,“泥土气息”又增添了一层乡村文化意味。
打开快手,去掉了精美的滤镜,乡下小伙伴们的家乡口音和粗犷的面孔显得格外亲切。
别以为自己离土味很远了,其实你的生活已经被土味包围了。
走在街上,会听到“一块钱四个馒头”这句俗气的广告词,打开音乐听到《野狼Disco》,就连约会,也会脱口而出几句俗气的情话。
尽管有些人不太习惯,但一切皆可“本地化”。
土尾文化为何如此受欢迎?我们从三个角度来分析。
| 公众需要娱乐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看直播、短视频,不一定是因为对视频内容很感兴趣,也可能是因为无聊。
韩美娟、乔哥、守宫耿等都是“无聊经济”的产物,是广大网民的精神需要。
一开始快手上的美食主播们的饮食风格浮夸,吃饭的样貌肯定不好看,一些干吃火锅底料、吞活鱿鱼之类的土视频,与精致生活毫无关系。
在好奇心的影响下,人们更愿意放纵自己,观看一些“刺激”的视频来释放精神压力。
低俗的趣味有悖于大众的审美,但洗脑的画面和语言却让人大开眼界。
这种跨越时间、空间、地域的差异,给大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新鲜感,除了粗犷的硬汉,我们还看到了小镇里慢节奏的生活。
| 小镇青年获得话语权
《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年度报告》显示,三四五线城市下沉市场占比高达54.5%。
三四线小城市很少出现在主流媒体中,但快手和哔哩哔哩为小城镇的年轻人提供了内容创作的平台。
土味内容的创作者一般是来自三四线城市的中青年快手刷双击有什么影响,视频不加任何修饰,展现了他们真实的生活。
你可以穿着黑色的保暖衣服摇滚起来,或者你可以带着相机去厨房,教大家如何在炉子上生火。
抖音 @影流君
新媒体平台的出现,让小镇青年有了麦克风,从此他们不再无言,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论。
随着民间文化在网络上逐渐与精英文化“平起平坐”,处于网络边缘的草根年轻人开始社交、售卖商品、致富。
定义主流文化的普通大众能够以宽容的态度接受新兴的亚文化,土味文化的创造者得到肯定,也会继续产出更多土味内容。
小镇青少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 土味营销是品牌年轻化的捷径
年轻消费群体是品牌们最青睐的群体,为了取悦消费者,品牌不介意进行本土化,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今年8月,华农兄弟发布“烤鸡视频”。
和往期节目一样,华农兄弟抓了一只鸡,处理了鸡肉,烤了一只“健身鸡”,每完成一个动作,他都会说一句“这些也算Keep”。
华农兄弟XKeep
这是Keep与华农兄弟联合出品的广告片,将Keep广告信息柔和地嵌入到接地气的内容中,将slogan与视频内容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快手刷双击有什么影响,易于观众记忆。
Keep 的创新视频,土味十足,看似没有相关产品,却用“健身鸡”作为介绍,组合方式很不常规。
因为这则广告,不少粉丝纷纷效仿,在评论弹幕上留言“Keep”,“Keep”也成为了华农兄弟的梗。
王敬泽和京东移动联合制作的一支广告也颇具土气,一出“真好”二字,立马就带着一股土气。
京东 x 汪敬泽广告
品牌忙着跨界、变得更乡村化,乡村品牌则在思考如何转型。
乡村风品牌代表老干妈跨界时尚圈,推出联名卫衣,门店售价为120美元;脑白金也与两个潮流品牌合作,推出复古风十足的联名服饰。
褪黑素联名卫衣/微博@年轻態蒙白金
其实,真实、幽默、接地气的视频更能让用户看到自己的另一面,让用户感同身受,品牌也能更容易融入消费者的生活。
过去我们认为“土”是一种低级的审美,但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土内容”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扭转了一些社会偏见。
事实上,兔尾文化并非小镇青年自娱自乐的产物,而是一种由消费者推动的大众文化。
虽然土文化被贴上了粗制滥造的标签,但一些硬核的本土文化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最真实的生活。
有人叫嚣低俗,有人却乐在其中,多听听底层民众的声音,文化就会更加繁荣。
毕竟,消除恐惧的最好方法就是面对它。
加油,奥利盖!
作者|久崎&焦世武
编辑 | 九崎 & 决明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