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注你的粉丝不是活跃用户
4. 营销成分过重,不够真实,也缺乏说服力
从粉丝角度来说,主要原因有:
1. 账户未个性化
2. 没有引导粉丝互动的习惯
3.粉丝互动行为未得到及时回应
4. 没有满足粉丝们的需求
5. 只强调品牌意识传播,没有匹配相应的受众
这些分析同样适用于直播行业,你必须明白,粉丝运营的最终目的不是让你的主播观看人数不断增加,而是让你的粉丝活跃起来,为你的直播付费,从而转化为你的核心粉丝,再让核心粉丝影响更多的人加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简单来说,“激活粉丝”就是不断让粉丝找到相似的人,并制造出很多惊喜的过程。
总结起来,做好粉丝营销可以从五个维度来考虑:个性化账号(亲密度)、引导粉丝互动(亲近度)、及时反馈互动行为(尊重)、合理的兴趣点(惊喜)、对特定人群更精准的营销(寻找相似人群)。
从内容输出到情感输出,再到价值输出
大多数粉丝不可能永远忠诚于你,随着审美疲劳,眼光会越来越挑剔,只会为真正有价值的优质内容付费。
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才能真正打动粉丝呢?
情感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也是人类的底层操作系统,我们的一言一行,无不受到某种情感的驱动。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戴着不同的面具。有的是老板,有的是员工,有的是销售员,有的是顾客。正是这种角色设定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打破口罩的束缚、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最有效方式,是建立情感的认同与共鸣。
对于内容传播来说,其背后有三大效应:
1、投射效应——粉丝会把自己的梦想、欲望、快乐投射到“KOL”和“网红”身上,相信自己所关注的人的经历等同于自己的经历。
2、认同效应——“KOL”、“网红”的言行、价值观会为他人树立榜样,让粉丝产生无尽的幻想,对其个人魅力产生认同。
3、归属效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心理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类,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粉丝需要关注什么呢?就是归属感的需要。
投射情绪、寻求认同、确定归属,是“粉丝”生产内容的三个阶段。归根结底,人是情感动物,理性很容易被情绪打败。因此,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在内容中反复加入常见的情绪,比如爱、痛苦、快乐、悲伤、迷茫、离别等等。不管你是卖化妆品还是卖零食,这些进阶的内容都是必须的。
当然,情感驱动、引发共鸣并不是内容制作的最终目的,因为粉丝忠诚度始于情感共鸣,稳定于价值观共鸣。
什么是价值共鸣?
就是把自己的想法给别人,相当于一种有意识的催眠,一旦陷入,就很难逃脱。马云的强项就是制造价值观的共鸣。他每次给阿里巴巴员工讲话,经常会讲一些长篇大论,但会把讲话内容概括成两句话,再重复一遍。他在喊口号吗?不是。马云是在“输出价值观”,用最简单的表达如何获得1000粉丝,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1000个铁杆粉丝,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远非易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关于主播的数据,叫“粉丝号召力”,你可以简单理解这个指标就是铁杆粉丝数量的指标。在所有主播中,只有李佳琪和薇娅两个主播的粉丝号召力达到了1000如何获得1000粉丝,可想而知这有多难。
所以我开头说的“只要能收获一千个忠实粉丝,就足以让你生活无忧”绝不是夸张。
一千名忠实粉丝可以是一个目标,也可以只是一个起点。
我想有一千名粉丝,你应该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