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网易沸点工作室“网易H5”专栏(公众号:wangyih5)出品。
2020年刚开始,朋友圈就被新年祝福淹没,大家许愿热情高涨抖音买播放量有用吗,想通过抽签、转发锦鲤的方式,获得一份“开门红”的礼物。
在这样的情绪之下,一位“火炬女神”在抖音上走红。
原本端庄的女神,在面对“贫穷”“厄运”“小人”时,手持火炬打败厄运,战斗结束后端正姿态,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这段痛打杜姆的视频被众多网友模仿,抖音#火炬女神#视频播放量突破12亿次,4.8万个视频cosplay了“火炬女神”。
@维维啊的二次创作视频短时间内让视频播放量暴增3000万,收获251万点赞,“火炬女神”战胜各种困难的同时也创造出了网友纷纷效仿的新花样。
很快,“火炬女神”便和“锦鲤”一样,承担起了许愿祈福的职责,网友们也开始纷纷cosplay,希望能够像女神一样,避开厄运。
一年四季,我们在微信朋友圈经常能看到各种形式的“大型许愿场景”。
无论是“火炬女神”、“锦鲤”还是“莲花”,都会被当做祈愿、表达好运的崇拜对象。
90后为何如此热衷于在社交网络上许愿?品牌该如何抓住这个机会进行“愿望营销”?本文,我们将进行分析。
01社交平台=大型许愿网站
|锦鲤祈福
“转发这条锦鲤,2020年你的所有愿望都会实现。”
每逢新年来临,“锦鲤”们就格外忙碌,在年幼的孩子还认为愿望说出口就无法实现的时候,90后们的“超龄儿”们已经开始在社交平台上“转发锦鲤”。
自古以来,锦鲤就与“转运”、“吉祥”等词语联系在一起,鲤鱼代表着丰收,象征着吉祥、富足、多子多福……
在各种美好寓意的祝福下,用户早已形成了“锦鲤=好运”的固定思维,即便平日里没有“中华锦鲤”这样的活动,用户也会欣喜若狂地转发,毫不怀疑锦鲤能带来好运。
荣获“帮你变中国锦鲤”营销活动超级大礼包的辛小呆,将“锦鲤”风潮推向了高潮。
一次中奖,终身富翁。辛小呆的微博粉丝在短短时间内从600多人飙升至120万,无数网友在她“炫富”的评论区痛哭流涕、羡慕不已,“中华锦鲤”事件被广为传播。
不少品牌借势推出自己的“锦鲤”活动,一时间全网抽奖、转发如潮,许愿、成愿的文字充斥社交平台。
其实锦鲤只是个噱头,如果换成“莲花”,网友们也会买账,并自觉转发“好运莲花”表情包。
即使这些代表吉祥的动植物没有被赋予新的概念,用户也愿意参与转发活动。
| 弹幕祝福
现在很多视频播放网站都有弹幕功能,在一些用户眼中,看视频没有弹幕就像做饭没有放盐一样。对于热爱自我表达的年轻消费者来说,他们不仅会看弹幕,还愿意主动发弹幕。根据哔哩哔哩官方统计,过去一年,哔哩哔哩用户发送的弹幕超过14亿条。
弹幕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信息交流池,用户用弹幕来吐槽、表达态度、补充内容、许下愿望。
B站弹幕里的愿望有抽游戏卡、四六级考试、谈恋爱等,看似短短的几个弹幕,却成为年轻人情感表达的重要平台。
弹幕语言的背后,暗示着用户彼此间的文化认同感日渐增强,这也是其对社交平台粘性不断增强的体现。
所以弹幕许愿流行起来也就不足为奇了,只要有人许愿,其他网友也会纷纷效仿,弹幕池成了小众网友的狂欢之地。
|天文现象愿望
2019年4月,人类拍摄到的第一张黑洞照片被发布,在发布照片的直播间里,网友们开始自发许愿,就连央视新闻官方微博也带头“闹事”。
总之,不管什么现象,只要许愿就好。
如果用户最近运气不好,还可以把责任推到“水逆”的身上,说“水逆走开”。
现在的年轻人什么都信,只要心里有个愿望,到处都有许愿井,当然,那股不知名的神秘力量也不会放过。
| 在朋友圈许愿
前不久,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被@微信官方 求国旗的人发的消息刷屏,据说只要在微信朋友圈发这条消息,就能在微信头像上加一面小国旗。
但这只是网友的一次大型恶作剧活动,并不会以国旗作为朋友圈头像。
此次“诈骗”活动虽然是网友自娱自乐的产物,但也点燃了网友许愿的热情,甚至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如“请赐我一个男朋友,最好是胡歌+彭于晏@微信官方”。
02 许愿真的能实现吗?
|转学焦虑
近年来流行的“悲伤文化”感染了不少人,诸如“伤心青蛙”“懒蛋”“葛优瘫”“我好难受”等忧郁表情引发用户共鸣。
即使用户不愿意当面说出自己的困境,他们也会用表情符号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当前的处境。
年轻人的流行语中也有很多典型的令人沮丧的表达,例如“人生充满坎坷”、“人生不值得”、“感觉身体被掏空了”等。
这种自嘲式的社会风气,促使年轻人更加注重祈福,希望通过改变运势,实现转运,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与焦虑。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认为,狂欢节的庆祝仪式在文学作品中是可以被解构的。
当“锦鲤”成为许愿的重要象征时,在释放压力的同时,自然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祈求好运可以让使用者摆脱压抑的社交圈,找到和自己一样的人,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己的身心疲惫。
| 心理暗示激发行动
许愿是一种心理寄托,用户在参与许愿活动时抖音买播放量有用吗,总是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
当这种期望在社交平台上公开分享时,用户也会得到一种自我激励的心理暗示,促使他们朝着目标采取行动。
一旦愿望实现,用户就会本能地认为转发行为起了作用,认为“转发锦鲤”是有用的。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自我实现预言”,人们在面对新事物时,总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判断。
无论这种判断正确与否,它都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甚至可能最终促成预期判断的实现。
当然,想要实现愿望,不能只靠运气,用户还是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的。只能说,因为转发锦鲤会改变愿望实现的概率,所以或许会加快愿望实现的进程。
|顺应潮流,刷新你的存在感
明知自己“与中奖无缘”,不少用户仍会孜孜不倦地逐条转发“锦鲤”抽奖短信,甚至开设专门的抽奖账户,以为广撒网总能捕到“大鱼”。
当然,用户知道中奖的概率,转发彩票的心理原因有两个。
第一,用户还是有侥幸心理的,只要转发多,就一直能中奖,毕竟辛小呆是经过7级转发,还是成为了“中华锦鲤”。
“年轻时不努力,老了就倒霉。”在反鸡汤文化中,“非洲裔”用户给自己足够的理由参与抽奖和许愿活动。
他们希望成为话题的参与者、主导者,将祝福或转发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谈资,避免成为局外人,被大众忽视。
0390后们都是怎样许新年愿望的?
| 错误操作:直男的“感动礼物”
许愿转运的潜台词是,自己今年过得不好,希望通过许愿,让自己以后的日子能够顺利一些。
有时候你许下的新年愿望可能并不是你真正在意的,但身边的人却可能把它当成一个玩笑,并努力帮你实现它。
比如,如果你想要变得更漂亮,你的男朋友会送你一支你拿不动的芭比粉色口红。
新年许愿去浪漫的土耳其旅游,男友送了我一个地球仪,说先熟悉一下地图……
送礼从来都是件大事,如果你在电商平台搜索“送女朋友的新年礼物”,立刻就能看到一大堆花哨的“直男”礼物,或者“让女朋友哭的许愿瓶”……
送新年礼物时要注意不要做出错误的选择。
|新年仪式
新年的仪式感要求我们购买新的物品:更换新年头像、收集新年祝福表情。
我们经常会随心所欲地购买和更换东西,但事实上,有很多小物品在我们购买之后就被搁置一旁。
比如过年的时候,我翻开新的日历,总想着每天记录生活中的小幸福,但这种精致的生活过了几天之后,使用频率就会急剧下降。
半年后,我发现书桌一角堆放着那本日历,日期仍是正月十五。
年轻消费群体经常挂在嘴边的“精致贫困”,但他们却无法坚守“精致”,而已经习惯了“贫困”。
“许愿”这门玄学自然是话题性十足,也是朋友圈最热的话题之一。
从长远来看,“转发赢大奖”只是一种营销手段,话题内容才是品牌占领社交媒体的传播利器。
在数亿人同时到场的情况下,品牌如果想吸引注意力,就需要在传统方法上发挥创意。
只有把引发讨论、争议性高的内容转化为易于大家讨论和传播的优质内容,才能加快品牌信息传播的速度,提升品牌的话语权。
创意方法、选题策略、交互设计、文案秘诀……搜索关注网易H5微信公众号(ID:wangyih5),分享你想要的知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