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第三场记者见面会举行

疫情发生后,福建省广大青年不畏风雨、不惧艰辛,勇担重任,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芒,展现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4月28日,福建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第三次新闻发布会举行,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共青团福建省委联合邀请了7位曾抗击疫情的青年代表与记者见面,分享他们的抗击疫情故事。

焦燕会见时合影

福建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第三场记者见面会举行

这次疫情是00后青年的一场“成年礼”

“疫情期间,看到一批批医护人员志愿支援一线,我很感动。作为一名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我也希望能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

余悦是福州大学“你在前线,我在后方”千人支教项目的志愿者。收到福州大学团委下发的项目筹备通知后,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加入团队。当晚,他们加班到凌晨4点,才完成项目方案和志愿者招募通知。让余悦意想不到的是,招募通知发布后不到8个小时,线上志愿者就已聚集了1300名。

余悦表示,为保证志愿者“一对一”辅导工作有效开展,项目组经过多次沙盘演练,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闭环管理模式。从接收需求到教学档案,一环扣一环地保障了项目有序开展。在志愿者积极报名的同时,项目也收到了来自定点医院、援鄂医院、福建省社区医院等大量辅导需求。

余悦在这个项目里担任数据组组长,她的电脑里,存储了1429条咨询需求信息。如何及时匹配每一条需求,同时保证家庭和志愿者信息零错误,是数据组面临的最大挑战。由于数据量大,变化多,数据整合难度很大。经过多次调整,他们改变工作思路,通过线上系统收集各类信息,将451户家庭按照所在抗“疫”单位进行分类,这样既可以实时更新数据,又方便各类数据的分类统计。

“在我看来,数据不只是一排排的表格,一份数据代表着一个家庭、一位志愿者,更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完成几百个家庭的匹配、几千条信息的整合,任何一个单元格都不能马虎。”余悦介绍,目前,数据组已顺利完成三阶段共1429个家庭需求的匹配,实现家庭、志愿者信息零差错。

千人支教项目的顺利实施,除了得益于服务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也离不开支教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其中,让余悦印象最深刻的是志愿者周文华。周文华辅导的是一名高三学生,其父母在省“战疫”一线单位参加医疗工作。为了真正帮助到面临高考的学生,周文华整理了众多备考资料、试卷诊断,备课两天三夜,就为了一堂2小时的语文课。 这名学生在题为《2020年冬天,我和妈妈一起坚定地站着》的作文中写道:“有阴影的地方就有光明。在这个看似温暖的冬天,福州大学的1400名志愿者选择用自己的方式给这个冬天带来光明。像周文华这样的支教志愿者给学生们带来了光明,但真正带来春天的其实是学生们的家长们。正是他们在抗“疫”一线的拼死一搏,才带来了严冬过后的春天。”

余悦说,回顾两个月来的工作,从宣誓成为一名投身抗疫的复旦青年,到以项目服务人员身份完成各阶段的志愿者配对工作,她最大的收获是用自己的方式为抗击疫情贡献了力量。目前,项目共计派出志愿者1429人,为451名医护人员家属提供线上辅导。

“有人说,这次疫情是我们00后青年的‘成年礼’。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了无数逆流而上的英雄,我们也亲身参与了抗击疫情的斗争。相信经过这次洗礼,我们会以更加坚定的决心面对未来的困难和挑战。”俞越说,疫情终将结束,但志愿者们还会继续,承载着千人支教队的初心与使命,服务更多的家庭,用志愿服务的精神诠释复旦青年的力量!

穿白衣服救人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

“如果不是2月4日医院的通知,青春对我来说就是简单、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是突然接到援鄂医疗队组建通知,让我重新审视青春应该是什么样子。”来自漳州市人民医院的95后护士邱婉婷是福建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她正在支援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

刚到方舱医院时,她和队员们夜以继日地训练,两人一组学习穿防护服。每一步都严格按照要求,没有一处皮肤露在外面。进入方舱医院后,防护服上几乎全是汗水,脸上也因长时间戴着口罩和护目镜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淤青。“但我们这群‘90后’,不怕苦,不怕累,穿上这件白大褂,像前辈们一样学习抢救病人。”邱婉婷说。

因为疫情,很多患者不能回家,那种担心、忐忑、想家的心情可想而知。因为穿着防护服,很多事情都笨手笨脚,邱婉婷一开始还有些失落。有一次给一位“90后”患者打针,第一针没打好,邱婉婷道歉说:“请你再打一次,穿着防护服,我就像笨手笨脚的大白。”可患者却说:“大白很好,大白这个卡通形象是我们患者心中的希望的象征。”这让邱婉婷很感动,让她尽最大努力把快乐带到病房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患者身上。

邱婉婷印象最深的是一位40多岁的阿姨。起初,她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经常一个人坐在床上发呆。邱婉婷看得出她很害怕,很担心,于是经常在工作间隙陪她聊天开导,告诉她不用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后来,这位阿姨渐渐开朗起来,不仅身体变好,还开始跳广场舞。之后,邱婉婷每次下班,这位阿姨都会告诉邱婉婷当天做了什么。这种像家人一样的交谈,让邱婉婷感到无比幸福和喜悦。

虽然这些只是方舱医院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但对于邱婉婷来说,能为患者尽一份力,已经值得她的青春了。

“我很自豪自己是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也很欣慰能为医疗队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觉得青春不只是快乐的,还应该有责任和梦想,我想,这才是我的青春该有的样子。”邱婉婷说。

指尖上的互联网“前线” 抗击疫情

疫情爆发前夕,团福建省委《青春福建》媒体中心编辑唐璐习惯性地在早上打开手机查看热搜。确诊新冠肺炎的消息逐渐占据热搜页面。1月22日,福建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一时之间,谣言四起。那段时间,微博私信每天都爆满,每一条微博评论都是在问疫情相关的问题。

“团团,福建那边情况怎么样了?”“团团,这是真的吗?”“团团,长辈不听劝阻,出门不戴口罩怎么办?”……

唐璐说,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要肩负起关键时刻服务和引领青年的责任。

唐璐说,疫情容易引发群体恐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过于碎片化。个人防护要点、各类管控措施、网上流传的“神药”的真实功效、新冠病毒疫苗研究进展等等,所有信息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网友迫切希望了解,尤其是地方相关信息,很多公告都散落在官网和微信平台上。她想,何不把各类信息整合起来,为网友提供一站式的信息咨询服务?于是,她在微博开设了#福建疫情地图#话题,每天整合福建省各个地市疫情相关信息进行集中播报;对于谣言,尤其是一些“带节奏”的言论,她及时寻找权威发布,整合信息予以驳斥; 同时,在福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时,她又推出“我在福建我承诺”系列微博,积极引导青少年不信谣、不传谣,做好自我防护。

“受疫情影响,活动范围受限,网络信息爆炸式增长,加重个人心理压力,不少人在私下评论中表达自己的担忧和抱怨。”唐璐说,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发布权威信息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和情绪,更要引导大家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因此,他们发现和宣传疫情防控典型,收集发布各地疫情防控利好消息,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疫情防控的重要性。

唐璐被一条微博打动,这条微博是湖北宜昌一小区居民自发在自家阳台唱《歌唱祖国》。评论区很多人表示,还没看完视频就已经泪流满面。在这条微博下,有网友留言:“我这几天失眠了,很需要这样的正能量,加油,一定能挺过去的!”而转发的都是“湖北加油,中国加油”。“感觉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把更多的年轻人团结起来了!”唐璐感叹。

当福建确定对口支援宜昌时,团省委新闻中心迅速发布“情系宜昌”海报,不少宜昌朋友留言,“谢谢福建的亲们,春天来了,欢迎你们来宜昌玩”。唐璐想起有一条微博说,福建首批援华医疗队进入休整期,28天实现患者0死亡、医护人员0感染,阅读量突破800万。有小姑娘私信说:“团团,看到这条微博真的好感动,看到我们医护人员平安归来,我好激动、好欣慰。夜虽长,但他们是最亮的光。今生与中国同行,无怨无悔!”

“这场抗疫战役,我们虽然不在一线,但我们用指尖,在线上奋战在抗疫一线。”据唐璐介绍,她的同事们也在各自的媒体平台上做着同样的事情。同时,为了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她们还发起了“团团助农”活动,积极助力复工复产。唐璐说,未来她们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努力服务和引领青年。

用青春和实际行动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2月26日,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福州机场边检站成立专门小组,负责重点入境航班和旅客的边检工作,严防疫情从境外输入。福州机场边检站第四值班组督察柯伟龙和同志们主动承担起这项任务。

“3月12日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一天。”柯薇龙说。当天,一架载有220名乘客的美国航班从福州入境,柯薇龙照常到柜台接受检查。检查期间,一位回来看望孙子的奶奶走到柯薇龙的柜台前,柯薇龙迅速为她办理了手续。

但在酒店集中隔离期间,奶奶的核酸检测报告呈阳性,成为福建省首例境外输入病例。柯薇龙得知奶奶确诊后,没有慌张,反而为奶奶担心,不知道奶奶现在身体状况怎么样,希望奶奶能早日见到孙子。柯薇龙随后也做了核酸检测快手点赞自助平台有哪些,当报告呈阴性后,柯薇龙尽快返回工作岗位。

在他看来,“面对疫情,90后应该肩负起更多责任”。

随着疫情在海外蔓延,福建省各地边检口岸均发现输入性病例,但柯伟龙和战友们并没有被疫情吓倒,而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开展工作。3月29日,一架从美国抵境的航班上出现4名发热旅客。根据防疫工作要求,边检部门需要派人到负压隔离舱为旅客办理入境手续。队里最年轻的检查员柯伟龙和陈海承担了这项任务。来到隔离舱外,柯伟龙从旅客的表情中看出,他们对疫情很恐慌,很渴望有人帮助他们。柯伟龙和战友们一边检查,一边安慰旅客:“你们一定没事,我们在你们身后,我们还有强大的祖国,一定把你们带回家!”

疫情发生以来,柯伟龙所带领的值班组共检查航班46个,旅客3000余人次,为12名发热旅客办理边检手续,其中柯伟龙检查的确诊旅客有4人。

在两个多月的工作中,让柯伟龙感动的故事还有很多。他的战友关英超、孙立强毫不犹豫地放弃了队里预留的春节休假名额,投入到抗疫一线,这已经是他们第五年没有回乡过年了。还有谭英,他的女友李亚曦是援鄂医疗队队员,增援湖北宜昌。福建医疗队返回福州的那天,谭英在停机坪上向女友求婚,这一幕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如今谭英依然奋战在抗疫一线,两人的婚期不得不推迟。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防范输入性病例成为当前防疫工作的重点。抗疫之战远未结束,柯伟龙和战友们还将继续奋战在边检一线,继续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的辉煌篇章。

筑起“心理防护墙”,用专业隔离病毒

陈梅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已有5年,每天出入学校、社区、家庭,服务边缘、无所事事的青少年是她的主要工作,青少年们亲切地称她为“梅姐”。

2020年伊始,陈梅看着确诊人数一天天增加,心里充满了紧张和焦虑。春节期间,陈梅接到了一个青少年母亲的深夜电话。

“小陈,我家孩子又离家出走了,我找了一天都没找到,担心他又跟那些朋友混在一起干坏事了,怎么办?”妈妈的声音格外焦急。

因为与这名少年有过接触和了解,在帮助家长排解情绪后,陈玫立即通过微信、快手等方式进行网上搜索,最后在少年好友的帮助下,终于联系上了少年。

“我在家呆得太久了,都快发霉了,每天要面对父母,他们管这管那,让我上网课,一次又一次,父母可以在家天天玩手机,而我不能,我们经常因为这些事吵架,我觉得在这个家里快窒息了。”这位少年说。

在深入了解少年的心理需求后,陈梅开始进行线上冲突调解,经过近4个小时的辅导,这个家庭的亲子关系得到缓解,少年回到了家中。

这件事情让陈玫感触颇深。疫情当前,成年人难免焦虑浮躁,更何况这些青少年呢!作为一名青少年社工,她深知心理防护与日常防护同样重要,她和其他社工的专业服务,就是帮助青少年和家长穿上心理“防护服”。

大年初七,陈玫返岗后,立即组织鲲鹏中心6名专业青少年社工,组成心理咨询战“疫”小组,开通24小时心理防疫热线。疫情期间,不少青少年的亲子问题、情绪问题、学习问题,就像家庭中的又一场“战役”,一下子全部爆发。她和其他社工为80余名青少年及家长提供了亲子沟通、情绪疏导、压力调节、疫情防控等相关方面的咨询和帮助。对于年龄较大、有越轨行为的青少年,他们配合司法部门,通过对接帮扶、警示重心、宣传教育等个性化服务方式,积极跟踪辅导这些青少年,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守护特殊时期的青少年,帮助他们成长。

为防止部分青少年出现不当行为,给疫情防控带来不利影响,心理辅导小组还通过“线上+线下”服务形式,对涉案青少年开展社会调查和对接帮扶工作。她和其他社工每天通过网络向青少年宣传防疫知识。刚开始,青少年只是被动接受信息,响应的很少。在心理辅导小组每天坚持不懈的关怀和陪伴下,青少年开始有响应,并表示“在这个特殊时期,社工们的持续关爱让我很感动”。不久后,一些青少年主动在网上分享防疫知识。于是,她和其他社工组建了一支20余人的网络志愿者队伍,让青少年加入到防疫宣传工作中来,通过志愿服务增强防控意识和帮助他人,实现自救。

“都说社工是一个助人为乐的职业,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我们用专业精神,牢牢筑起隔离病毒的‘心理防护墙’,做好青少年防疫工作。”陈玫说,未来她会和其他社工们一样,继续坚守专业道路,坚持自助助人,用爱传递温暖,用生命影响生命。

00后在刑侦一线磨练钢铁意志

今年寒假,福建警官学院侦查系2018级学生林硕来到仙游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报到实习,可没想到,实习刚一周,疫情就暴发了。

春节期间,警务工作已经十分繁忙,县城又开始实行封闭管理,公安战线急需人手。看到刚上班的学长们日夜奋战,林硕心想:“学长们这么辛苦,我才刚来实习,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一个人怎么能请假呢?”于是林硕主动放弃7天春节假期,留下来支援。

疫情期间,民警除了日常执勤外,最常面对的案件就是涉疫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谎称有口罩库存,利用虚假信息欺骗受害人,将口罩高价“卖出”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骗取钱财。

只要发现有关嫌疑人的线索,林硕和同事们就会在各个乡镇的大街小巷搜寻嫌疑车辆,追踪嫌疑人。然而疫情期间,由于封闭管理,排查工作并不容易开展,很多时候,林硕和同事们都被拦在村口。然而秘密调查需要林硕和同事们不能暴露身份,还要深入田野,摸清嫌疑人的信息,这就导致林硕和同事们要向当地人做很多解释。因为戴着口罩,这种反反复复的解释,常常让林硕感到呼吸困难,平时可以简单解释的事情,总是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解释清楚。

“而之后的蹲守就更累了,村民们对老乡的情况很熟悉,有时候一头陌生的牛出现,他们就会认出来。更何况疫情期间,村里无缘无故就跑来几个陌生人,很容易引起怀疑。”林硕说快手点赞自助平台有哪些,这增加了他们办案的难度。蹲守任务往往从白天持续到晚上,一等就是十几个小时,唯一的娱乐就是一起开玩笑聊天。“很多时候要到凌晨才能回家。那段时间,照镜子的时候,眼睛红肿,胡子凌乱,脸上还有口罩留下的深深的印子,连我自己都对自己邋遢的样子有些厌恶。”

林硕说,自己一开始其实也害怕,但看到重庆潜江民警王兆宇在防控期间坚守岗位,用馒头当年夜饭时,他若无其事地挂断了与母亲的视频通话,然后擦干眼泪,哭着说“妈妈,我也好想你”,那一刻,林硕突然找到了支持。

林硕回忆起自己报考警校的初衷,警校、大队老师的教诲,从小看到听到的英雄事迹,黑暗中的守望者,那些信念:“他们一直是我心里的光,指引我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行。能和他们一起为同一个事业而奋斗,是我的荣幸。”

让台湾青年回大陆复工路上不再迷路

“齐大泰祥是一家服务台湾青少年的企业,更是一家融合两岸的企业,从管理层到运营人员,所有部门都是由海峡两岸的伙伴组成,共同为台湾青少年提供服务。”会上,厦门齐大泰祥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员工刘欣银分享了她和团队成员的抗“疫”故事。

刘欣茵来自台湾,春节回老家过年。2月中旬,各家企业陆续复工。此时,不少亲朋好友劝刘欣茵观望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回厦门,甚至劝刘欣茵不要回大陆。但她还是决定回大陆复工。一来刘欣茵想与朋友共进退,二来她想回到岗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刘欣茵所在的部门专注于新媒体,她的工作就是利用新媒体向台湾民众展示大陆真实的情况。

刘心银及其团队策划“台湾抗疫专场”,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系列文章,迄今已三十篇。他们将入境检疫、产业扶持等政策整理成“懒人包”,用台湾青年熟悉的语言,为台湾青年提供信息,让他们回大陆复工路上不“迷路”。他们持续跟进发布就业服务、财税减免、增产增效、金融扶持等最新产业政策。同时,他们不仅提供政策内容,还准备了申请指南,如申请条件、申请方式、申请材料、联系方式等,都在“懒人包”里一一罗列。

更重要的是,刘欣银和她的团队成员把大陆的防疫工作和抗击疫情的努力传达给台湾年轻人,而且,不仅在微信公众号上,还在海外媒体平台通过图文、视频等方式告诉台湾年轻人,他们可以放心返岗工作。

刘欣银说,这些努力没有白费,很多台湾年轻人了解到信息,知道该如何回大陆复工,也因为知道大陆疫情在稳步得到控制,而选择回大陆复工。

“我回厦门已经快两个月了,这期间,我看到了厦门人民抗击疫情的努力,也看到了厦门的复苏。”刘欣银说。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90后、00后年轻人

用实际行动证明抗击疫情

他们成为保卫国家和家园的一代人。

为福建抗击疫情的青春力量点赞!

他们都很棒!

人民日报福建频道、关八民综合整理

厦门广电微信矩阵

昵称

微信号码

昵称

微信号码

厦门广播电视台

xmgd2015

爱听厦门

伊廷克斯姆

厦门电视台

xmstar2005

厦门卫视手机电视

韋斯特

为抗击疫情的青年力量点赞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