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买转发 人民日报:“公车私用”泛滥的原因是什么?

今年春节假期期间,“公车私用”问题持续发酵。 尽管中央多次下令加强公车管理,但“公车私用”却难以杜绝,由此造成的浪费和腐败更令人触目惊心。

记者采访发现,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是当前“公车私用”现象泛滥的重要原因。 不久前,北京一名小学生提议在公交车上给红牌以方便监管,该消息在微博上被多次推荐和转发。

只有少数人使用公共汽车作私人用途?

微博买转发 人民日报:“公车私用”泛滥的原因是什么?

大年初一,一条有关公交改革的微博在网上被广泛转发。 云南省红河州委宣传部在微博公布了吴浩部长乘坐的公交车车牌号,“请全州干部群众和全国网友关注。”

两天后,广州市南沙区城关分局的4名执法人员在非执勤时间驾驶公交车到市郊一农场吃饭。 他们被网友拍照上传,很快引发热议。 目前,涉事人员已被停职接受检查。

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公众对公交车腐败的监督日益激烈,“当街拍公交车曝光腐败”已成为常见景象。 “中国公交私家曝光站”等微博账号成为公众点击的热门目标。

“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公众监督方式增多,力度加大。” 长期关注“公交改革”的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 据一些政府官员透露,“街拍曝光”越来越多,他们也在收紧乘坐公交车的观念,生怕不小心被曝光。

但从近期曝光的多起“私用公车”事件来看,情况并不乐观。 中央关于节日期间禁止私人使用公共车辆的“八项规定”和“六项禁止”尚未落实。 “车轮上的腐败”不断蔓延。

春节期间,记者在一些地方的餐饮场所、景区门口仍能看到明显标识的公交车。 “军车豪华拍照”活动在网上发起后,我们不断收到公众自发拍摄的“公务自用车”照片,其中不乏奥迪、宝马、路虎等多辆豪华车。 有的在路上,有的停在景区门口。

叶青告诉记者,与这些明目张胆的行为相比,一些隐蔽的“公车私用”问题更为严重。 一般来说,公众一眼就能轻易识别出白牌车、O牌车等清晰的公交车,但那些标识不清晰的公交车却很难识别。 因此,依靠“街拍曝光”的公众监督方式,只有少量公交车被曝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厅级干部表示,公交车数量的增加是“公车私用”现象的背后。 十年前,他们单位只有五六辆车,但现在数量已经翻了好几倍,他们还在想方设法购买新车。 如果没有监管和治理,10年后,“私用公交”将会普遍存在。 “这就像城市的驱逐一样,拖延的时间越长,成本就越高,成本是惊人的。”

监管失灵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公车私用”的管理,各地也在探索监管方式。 2009年,杭州市规定取消市局(副厅)级及以下专用公交车,实行货币补贴。 2010年,广州市试点引入GPS,对公交车全程实时监控。

但从各地试点情况来看,结果并不理想。 GPS等高科技并没有解决“公车私用”的老问题。 一些公职人员仍然无视政府相关禁令,导致监管屡屡失灵。

“如果公交车标志不明显,公众就无法对私用现象进行监督。而没有公众的参与,对公交车的监管手段也必然‘先天不足’。” 吉林大学教授郑兵说。 他介绍,目前对公交车的监管大部分是政府内部监管。 但让乘坐公交车的既得利益者来监督管理公交车,只会使约束机制名存实亡,监管很容易流于形式。

回顾近期发生的“私用公交车”事件,不难发现,外部特征明显的公交车很容易暴露。 比如有喷漆字的军车、警车、执法车等。 然而,大量公共车辆由于外部标志不明显,难以被公众识别。

在浩浩荡荡的迎亲车队中,在金碧辉煌的酒店外,在繁华的景点旁,有多少辆人们认不出来的公交车,又如何监管?

记者了解到,为了逃避外部监管,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 最常见的就是“引人注目法”。 一辆公共车辆配备多套车牌。 参加官方活动时使用“领导车牌”,用于私人用途时则展示普通车牌。 这样一来,群众的监督就更加薄弱。

郑兵认为,在公交使用的整个链条上,缺乏有效的监管,催生了“私用公交”的“毒瘤”。 群众自发监督的范围和方式有限,对“私用公车”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较弱,最终导致“私用公车”现象愈演愈烈。

小学生的建议能否成为国家政策?

不久前,北京市海淀区二里沟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栾松伟建议,公交车挂上红色车牌,便于统一管理和公众监督,遏制“私用公交车”现象。 ”

一名小学生的建议得到了包括一些专家在内的许多人的响应。 不少受访者表示,小学生的建议非常实用,不仅可以提高公交车使用的透明度,也便于公众监督。 在目前监管手段屡屡失灵的情况下,小学生提出的这个建议能否成为国家政策呢?

“如果公交车有明显的标志,在公交车不应该出现的情况下,有多少人敢去试探法律呢?” 叶青问道。

有专家认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车轮腐败,需要“监督+改革”双管齐下,不仅需要内部监督,还需要引入外部监督、舆论监督、公众监督。和网络监管。 同时,公交车的分配和使用也必须纳入政务公开。

“当前,必须以公众监督为突破口,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必须配套。只有将公交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公交私用,从根本上遏制公交私用现象。”公共汽车消费进入系统的笼子。”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百耐说。 他认为微博买转发,监管“公车私用”不仅需要探索新办法,更要坚定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

公众呼吁对过度使用公共巴士和私人使用等违法行为加大问责力度。 今年1月9日,广州市萝岗工商分局工作人员非法乘坐公交车。 被市民发现举报后,该部门不仅发出通报批评,还仅要求当事人缴纳119元附加费。

从事“私用公车”监管七年多的广州区市民少坤表示,这些年,他在监管举报“私用公车”时收到的回复基本都是通知书批评、暂停、检查,或者要求当事人缴纳使用费。 处罚一般较轻。 他建议加大对“私用公车”的问责力度,这既能起到震慑作用,又能体现政府接受监督的诚意。

叶青表示微博买转发,除了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外,还必须最大程度地减少公交车数量。 在韩国首尔、中国香港等地,由于公交车数量较少,基本上不存在监管困难的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公交车一出门就被使用,而且他们自然不敢滥用。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