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互联网指南北
6月18日还没有到来,但“618”已经开始了。
5月20日,天猫宣布,今年的618活动将于5月24日晚上8点开始预售,6月1日开始尾款支付,活动期间为6月1日至6月20日。京东宣布618预售将于5月24日开始,持续至6月20日。
当天猫与京东默契拉开活动24日时,5月22日零时,拼多多推出百亿补贴2周年活动——为了让618“提前快乐” 。 但要说拼多多是第一个跳到前面的人,还真不是那么回事。 例如,今年的快手616品质购物节从5月20日开始,持续加码至6月20日,持续一个月。 去年成立的抖音电商也在5月25日推出“抖音618带货节”,正式进入年中促销。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平台,当我们统计活跃在618的玩家时,我们会发现,虽然他们中有些人靠电商发家,有些人擅长内容,有些人积累了丰富的社交流量,尽管他们曾经不同的赛道,近年来他们在直播电商领域“狭路相逢”。
因此,我们研究了直播电商行业中出现和消失的平台。 有的占据上风却无法维持,有的打得激烈却结局惨烈,有的迟到却备受关注。 那些轻而易举达到千亿的GMV,编出了当今最吸引人的财富故事。 品牌商、电商、主播、明星、大V都在努力从这股潮流中抢夺一些东西,生怕在指尖错过一些东西。 是的,这是时代的召唤。
我很想记录下这些胜利和失败,为这场没有终点的事件留下一个注脚。 当我看到平台热衷于利用明星、节目、派对在各大直播频道为用户打造购物奇观时,我不禁想到他们也在被观看一场名为直播的“T台秀”。 -商业。 ,正在测试?
靠流量完成销售,靠内容留住流量,直播最适合支撑电商内容。 说白了,这个公式就是淘宝给大家的。 作为电商界的“老大哥”,淘宝在国内直播平台如火如荼的2016年搭上了快车,推出了直播功能。 之后,我们就熟悉了直播卖货三件套:“买它”“哦买”“因果报应”“倒计时五秒,链接5、4、3、2、1”都在那时。
这么说吧,单就直播电商而言,没有人可以与淘宝竞争。 抱歉,暂时没有。 据阿里巴巴202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淘宝直播12个月带来的GMV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
共同参与盛会的感觉也显而易见。 从淘宝直播成功崛起的薇娅和李佳琪,依然是直播电商领域绝对的两位顶级主播。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薇娅和李佳琦以销售额分别超过386亿和252亿,成为TOP2“2020年直播王”。 他们还带来了很多看得见的影响,比如很多城市都在努力成为“电商之都”,带货主播也开设了很多培训课程,专注于量产下一个薇娅。
4月28日,淘宝直播宣布向所有主播开放官方商品池,覆盖淘宝天猫平台至少1亿种商品。 通过报销平台直播选品费用,鼓励直播主力带货。
当然,很难说官方代言的引入是否是直播选品问题的解决方案。 毕竟,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在淘宝直播宣传视频中拥有“选品角色”的薇娅,刚刚卷入了“山寨至尊”事件,翻车后的第一个指责就被牢牢地推到了身上。 “天猫国际官方服务员”——更何况“天猫国际服务员”是否也是受害者之一。 诚然,业务越来越复杂——五年前,甚至两年前,一个主播团队都会配备国际贸易法律顾问。 你能相信这一点吗?
因此,最近越来越多的人看好“冬子”。 即使谈起直播电商,你也想不到有哪个大主播扎根于京东:
供应链上的优势基本上就像行业媒体描述中的“七龙珠”一样——无论你对这件事抱有什么梦想,还是要老老实实地回去寻找——如果你后天努力工作。 不过,与其在新手村杀掉一些鸵鸟树,找个大号带你直接下载血腥副本,不如早点毕业,加入开荒开发团,不是更好吗?
所以穿西装打领带的东子很得体,不乏兄弟。
他的左手抓着快手的“尾巴”:去年5月,快手与京东零售正式宣布战略合作。 “京东零售向快手门店提供品类产品,双方共同构建产品池,快手主播精选产品进行销售。 另一方面,快手用户将可以在快手门店直接购买京东自营产品,体验京东的配送、售后等服务。”
他的右手搭在抖音的“肩膀”上:据36氪此前消息,“京东将开设抖音官方店铺,未来所有京东商品都将接入这家抖音店铺以及所有抖音平台店铺。”用户可以通过抖音使用抖音 无需急于购买京东产品。”
但话又说回来,“远忧”和“近忧”总要面对一个。 即使他们像京东一样强大,也还不够完美,无法超越。 至少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抖音快手打造一个物流,从目前仓储和渠道的电商体系的发展速度来看,这只是时间问题——但现在换个千斤顶就需要一个千斤顶了。轮胎 -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这个角色,对吧? 更何况我们还是电商行业的前辈。 于谦老师说得好:
谁在跟谁玩?
也有不跟他们“玩”的,比如拼多多。 如果说去年1月份多多直播正式上线可以看作是拼多多正式进军电商直播的话,那么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拼多多的优势就是“不拥挤、不聚集”:数字3C、美丽的组合真是热闹,但让我想一想……我希望它来自田野。
说到帮助农民,谁真正知道谁在帮助。 国内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公司QuestMobile发布的《2020下游营销洞察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下行用户已占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58%(6.69亿)。 网红曹县的另一个标签是“继乌镇之后的第二大电商县”,拥有151个淘宝村、17个淘宝镇。
原本站在“地上”的拼多多确实拥有“天地广阔、潜力巨大”:在去年8月发布的中期业绩中,拼多多只有“市县长直播间”一个项目,累计带动平台相关涉农领域及活动期间共成交3.96亿单。
有一个赚钱的方法!
苏宁、国美、网易严选都不是很性感。 身着球衣的苏宁正在舞台一侧进行热身练习。 坐在他身边的是国美,以“真幸福”转型为平台型、娱乐型零售公司。 网易严选身穿标准工作服出现在人群后方。
去年登场的苏宁在直播电商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以2.55亿的GMV占据单场淘宝直播GMV前十之一。 例如,去年7月,苏宁易购正式与抖音音电商达成合作,所有产品均入驻抖音店铺,并向抖音音电商平台上的所有主播开放。 用户无需跳转即可完成购买。
但对于苏宁来说,其直播电商业务的表现始终笼罩在集团财务危机的阴霾之下。 这一现状短期内仍难以扭转。
蘑菇街在直播电商的舞台上难免尴尬。
2016年3月推出直播功能的蘑菇街可以说是直播电商的一个小标杆。 但根据2021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来看,其最终陷入了“早起晚市”的尴尬境地。 本季度直播GMV为22.45亿元,占平台总GMV的87.2%。 创始人陈奇表示,这意味着蘑菇街已完成业务转型,本质上已经成为一家直播电商公司。 但这家“专注”直播电商的公司还有实力去竞争吗?
涉足直播商的电商平台普遍都有一个内容梦。 正如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所写,内容可能是电子商务的终结,因为它正在消耗人们; 它也可以成为电子商务的开始,因为它可以留住人。 对于增长已经见顶的电商平台来说,至少还没有找到第二条路。
告别“直播赚打赏”,全面拥抱“直播+电商”的健康内容创业模式,其实是2019年之后发生的事情,直到抖音、快手走到场边,向观众喊话:就加上一个,我们不知道怎么打。
你真的不能战斗吗? 谁能相信呢? 一旦你看到它,你就会做好准备。
2017年11月,“菜”上线直播功能,2018年12月,“菜”开通抖音购物车功能。 掀起了一波重新定义的热潮:你说电商核心是需求,他说电商靠需求。 这是关于社交的,但我认为你必须对买东西有“兴趣”。
——如果你在行业媒体上搜索“兴趣”这个词,太容易找到相关特征:这个词太Z世代了。
还可以进行“俚语解读”:据抖音,平台和商家通过帮助用户发现潜在需求,完善优质内容,结合推荐和信息分发技术,达到目标用户的兴趣。 电子商务将“创造美好生活”。 也就是说,抖音的“兴趣电商”涵盖了内容和运营两个维度,两者在“人”上互动——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提升的需求,市场对个人兴趣的理解和接近。 它正在彻底改变“人、货、地”之间的关系。 因为人不仅可以赋予“物品”意义和解释,而且也是“场域”的活跃部分。
无独有偶,在引力大会上,快手商负责人小顾郑重警告“别骗我”,也有意打造一个以“人”为基础的电商生态。 依托用户与主播之间的牢固关系,支持快手直播赏业务,这也为快手直播电商节省了很大一部分用户教育成本。 根据CBNData提供的快手用户调查数据,32%的快手用户会因为信任主播而选择购买主播推荐的商品。
“老铁文化”让私域流量成为快手的一大标签,积累了辛巴、二路、散打等六大家族。 但对于急于进一步完善商业运营的快手来说,私营领域存在风险:当年辛巴兜售假燕窝、尹世航被禁630年、后来二路夫妇带假机。
只能说二鹿说“现在流量散了”,辛巴在直播间抱怨平台限流。 这或许证明快手已经开始在私域上“运营”。 然而,如何处理主播、用户、平台之间的微妙平衡,仍然是快手商的一个课题。 毕竟,退伍军人是构建“信任经济”的基础。
其实,逃生路线太多并不是一件好事。 看看舞台上那个来自古斯昌的女孩。 她打扮得整整齐齐,打扮得很华丽,只是鞋子还没有选好。 她看起来不像你的女朋友面对着满满一柜子吗? 我担心我的衣服:嘿,我又没有衣服穿了。
其实围观的人也很担心,你想穿哪一款呢? 几年前,人们总说腾讯有一个电子商务梦,从2005年专注于C2C拍拍网,到2011年推出基于B2C模式的QQ网购,再到投资京东、拼多多、蘑菇街、唯品会等电商平台……这几年,虎嗅36氪等行业媒体的行业分析十分之九是这样开头的:“你们为什么频繁、执着地投资电商? ?XXX看到了鹅厂忽视的一面……》。
现在好像很少有人提到这个了。 主要说的是腾讯有一个短视频梦。 在这个梦想中,微视是一个例子,yoo video是一个例子,QIM、MOKA、DOV、MO sound是一个例子,投资快手是一个例子。 最近的例子就是视频账号,这意味着要谨慎,不愿过多打扰。 用户张小龙已经在朋友圈宣传了该视频账号。 品品鹅厂在这件事上的决心有多大?
——万亿级企业的梦想只是时间问题吗? 答案或许是,那些“对流量深感焦虑”、见过被逼内卷的成功案例的互联网人,已经把腾讯模板化了,把腾讯的财报玩成了“捏人”的小游戏:如果我有这么多流量,那又怎样?我应该发明什么样的模型来使这种流量更有价值?
为了更形象、更贴近资本市场,鹅厂那些看似容易联想到的地方快手怎么买流量让直播间有人,却太容易被放大,甚至连因果都无法追溯:小马喜欢用“战争结束了”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形容微信公众号诞生时,张小龙只会秒回复“视频号的消息”。 微视2015年因为没烧钱而死了……
你品品,就是喜欢说、听这些谣言的人?
百度的道路被称为“知识电商”,并且已经坚持了好几年。 大概从之前的“All in AI”开始,百度就利用“千播计划”等一揽子扶持政策,孵化了一大批主播,分布在好看。 视频、全民短视频、百度搜索结果页——直到去年YY被收购,用营销圈的话来说,顺理成章的是“硬料都到位了,按照传播节点准备爆炸”。 ”
所以如果这个T台上有百度,他一定是一个穿着格子衫的程序员,整理和拾取他拥有的和他留下的。 “当YY现有资源并入百度后,将与百度直播、知识、电商、视频等多元化内容一起承载服务。”
在今年的万象大会上,百度集团副总裁王凤阳指出,“随着95后逐渐成长为消费主力,用户消费习惯正在快速改变,去中心化电商正在兴起。” 百度方面表示,依托百度的移动生态、直播场景以及基于智能小程序的反向链接服务能力,此时回归电商赛道是水到渠成的选择。
小红书上最热门的关键词恐怕就是“种草社区”了。 在小红书的社区生态中,不存在追求流量倾斜的情况,对普通KOC也比较友好,所以这位身穿红色T恤的时尚女性能够以相对舒服的表情出现。
但在直播电商领域,小红书并不容易。 2019年11月,小红书宣布进军直播。 但直到2020年7月,直播计划和相对更完整的品牌支持策略才正式公布。 自建电商业务的缺乏以及维持社群气质的需要,导致电商成绩平淡。
左下角,作为上一个直播时代仅存的“元老”,斗鱼和虎牙并不愿意彻底放弃直播电商。
尽管斗鱼在2016年11月嵌入了购物链接,但效果并不理想。 直到2019年,“斗鱼购物”才借助潮流上线。 同年底,虎牙还在直播间推出了“小黄车”入口快手怎么买流量让直播间有人,选择与有赞合作。 主播可以自己开店,也可以选择带货、分成佣金。
电商直播节目不仅仅涉及电商平台或内容平台。 这一年来,直播间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 我们选了一些来详细谈谈。
屏幕下方,面向直播台和补光灯,董明珠女士正在讲解空调。 参加博鳌亚洲论坛时,董女士表示,她全身心投入直播带货,所以不会感到累。 她一次最多能赚到100亿。
抛开这个数据不谈,近一年来,总裁、高管进直播间带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除了上面提到的董女士之外,面对受疫情严重影响的旅游业,梁建章走进直播间,cosplay各种造型,以增加直播效果。 据携程直播战报显示,去年携程的118场直播带动携程总预售GMV超过40亿。
除了退场的CEO之外,明星、主持人也跨界直播。 一年后的上帝视角下,有的人来发公告,有的人是“正式安排”,有的人真的开始了事业,有的人“年底不保”。
公告的常见途径是去头部主播的直播间做客。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去年4月3日至5月20日期间,薇娅、李佳琦的直播间做客的明星多达60人。
去年特殊环境下,为助力疫后经济复苏,企业复工复产,一系列官方主导的直播出现。 去年4月,央视主持人朱广权和李佳琪组成的“小朱佩琪”组合吸引了超过1.2亿观众。 两个小时的直播期间,湖北产品共售出价值4014万元。
还有像刘涛(刘一刀)、华少(胖子华)这样的名人和主持人,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事业而名声大噪。 他们确实打算将直播电商作为第二职业发展。 自去年5月14日首次亮相淘宝直播以来,她在直播间的出现相当频繁。 凭借在综艺节目中贤惠干练的形象以及不俗的直播功底,她获得了众多消费者的信任。 。
然而,在屏幕的右上角,“嘎子”和“潘子”正坐在几箱酒上,换着酒杯,这就是明星直播中的反面教材。 话说回来,嘎叔,你还是给潘子出出主意吧。
直播电商诞生之初,一度被视为“引进新人、唤醒旧人”的理想工具。 这种观点在去年达到顶峰,直播电商被视为不可或缺。 财富的密码,掌握了,就能实现蜕变。 然而,一年后,人们对直播电商的期待是否还会一样,恐怕要打一个问号。
确实堆积了惊人的财富故事,但对于主播来说,这是一个头脑清醒的行业。 《2021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指出,薇娅、李佳琪、罗永浩等前10名主播占据了整个市场的一半以上。 对于企业来说,他们仍在努力让自己成为“幸存者偏见”。 对于平台来说,如果“性价比和价格是吸引消费者直播购物的主要原因”,那么他们无法消除中间环节的原因是什么?
看完直播商直播的T台秀,总觉得舞台上的故事似乎有点眼熟。
电商与内容的结合是一个新事物吗? 并不真地。 早年在网上购物时,我们会寻找值得购买的东西。 当公众号兴起时,评论和软文改变了平台并继续生存。 微博、小红书通过短小快的图文内容引领消费潮流的同时,杭州、Discovery、今日头条也在电商平台上开展内容业务。
在电商的成长史上,内容从未离开过,只是在不同时期被“装扮”过。 内容平台纷纷涌向电商,可能是因为“内容利润并不高”,人们总是需要变现。
不信,抬头看看,舞台上飘来的,真的不是烟花和纸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