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城市”出圈,现在的时代有什么特点?

继淄博之后,圈内又崛起了一座“网红城市”。

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哈尔滨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的热度,每天热搜榜霸屏。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哈尔滨共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旅游收入59.14亿元。 此后,黑龙江旅游收入达到69.20亿元,同比增长364.7%,高出全国增速164个百分点。

“网红城市”出圈,现在的时代有什么特点?

此后,哈尔滨的热度不断,仅冰雪大世界就吸引了近10亿的微博浏览量。

从“糖橙”到“小土豆”,哈尔滨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2024年的第一个网红城市将会比以往更早到来。”

哈尔滨为何率先冲出圈子? 首先,这是“正确的时间”。

所谓“天时”,指的是时代的普遍消费背景。

当今时代有什么特点?

1.高性价比消费受到高度重视。

商场下面一楼人气最高,折扣超市遍布全县。 拼多多超越阿里巴巴和京东就是最好的例子。

2、群众厌倦了宏大叙事,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消费,即“自己的生活怎么样?”

我们看到,网络上,有关“大国看重武器”的传统话题已经降温。 相比之下,圈内频繁出现涉及民生、小事的话题。

3、游客更加追求“即时满足”。

人们外出游玩,更注重吃、玩、服务好、即时满足。

在我看来,哈尔滨成功的核心恰恰是淄博“性价比模式”的延续。

又大又便宜的费用(吃住)+雪冰雕(风景)+洗澡(玩)+旅游服务(领队车站接送,有烟花)。

这个组合公式几乎是从淄博照搬过来的。

而这里,“性价比”是核心。

哈尔滨的优势是门票、浴场门票、吃饭、住宿都比较便宜,这一点和淄博一脉相承。

这也是哈尔滨与江浙沪、大湾区等人口聚集地消费习惯的最大差异。 (大盘菜少,人多冷,物价水平高)

飞猪数据显示,广东、浙江、上海是冰雪旅游的前三大客源地。

东北雪景民宿的老板说:“元旦期间,来自南方的客人最多,其中不少来自广东、江苏。”

与淄博相比,哈尔滨不仅拥有“天时地利”微博买热搜,还拥有诸多“地利优势”。

无论是美食特产的数量、自然景观,还是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都令人目不暇接。

哈尔滨从事“冰雪大世界”雪冰雕多年,有着深厚的运营积累。

借助网络推广以及很少见到雪的南方人的视觉好奇心,很容易通过短视频的展示吸引网友的崇拜。

东北的沐浴文化也是一种“极致体验”。

最冷的地方,泡最热的水,200元就能吃喝玩乐一天。

这让南方人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温馨氛围。

这就是旅游的核心功能之一——抚慰心灵。

当然,有很多城市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

东北物美价廉的城市不仅有哈尔滨,还有长春、鞍山、吉林、齐齐哈尔、锦州等。

为何哈尔滨独出圈?

最重要的是人。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哈尔滨的城市营销布局。

与淄博一样,哈尔滨的人气也有长期、详细、配套的规划计划。

1月2日,黑龙江省相关领导告诉记者:

“今年冬天哈尔滨的走红其实并不是偶然,我们已经准备了一年。”

在哈尔滨走红之前,网络对东北冰雪旅游最大的认知不是“暖心”而是“坑蒙拐骗”。

2019年,“东北雪乡”被央视批评,称很多地方抢客风气严重,一碗方便面卖60元; 导游还强行买卖旅游项目,商家抬高价格,甚至扔掉游客的行李出门……

当时,一位女导游直言:“雪乡磨刀要九个月,杀羊要三个月”。

她还大胆表示,“羊”指的是游客。

面对这一长期存在的疑虑,黑龙江必须有“改头换面”的勇气和决心,彻底整顿东北旅游环境。

2023年11月,黑龙江省公布“哈雅雪”旅游线路诚信指导价,设定固定提价,并提醒游客选择信誉好的旅行社,详细阅读旅游合同和行程单。

这不仅是为了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也是为了恢复声誉。

首先,一是消除短板,二是开拓客源。

冰雪节来临之际,黑龙江启动全省冬季旅游“百日行动”,推出“十大”主题线路、“百场”美食盛宴、“千场”文旅赴台活动和“十场”旅游盛会。千”种龙江好东西。

在省文化和旅游局的领导下,大家密切配合,提前准备好玩的、吃的,调动气氛,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游客。

其次,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局也主动出击,积极南下开拓新市场。

去年11月,黑龙江在广州举办旅游推介会。 主讲人推出了冰雪大世界新建的梦幻冰雪馆、游乐厅、冰火锅、冰吧等一系列冰雪新产品。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局还密切联系部分南方旅游团组,推动全省文化旅游资源输出营销。

这是真正的主动行动。

最后,建立一个终极标杆项目。

1999年开工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在2023年达到历史最高投资,打造了一座面积比故宫还大、占地81万平方米的“冰雪城”,展现了其冰雪之都的魅力。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另外,哈尔滨本身就有很多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这在东北城市中是独一无二的。 哈尔滨成功擦亮了“冰雪”标签。

城市营销为什么需要标签?

虽然我们很多人都说“不要随意给xx贴标签”,但事实上,在网络文化中,只有贴标签才能获得更快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你。

因为人与人之间最便捷的沟通方式就是给对方贴标签。

而只有明显的标签才能起到沟通的效果。

在哈尔滨做好基础准备后,接下来的关键任务就是“引爆热搜”,依次“引爆热搜”。

最开始引发讨论的是一个负面话题——“冰雪大世界”门票退款问题。

2023年12月18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业不到3小时,吸引了4万余名游客涌入。

面对庞大的客流,排队的人自然不少,有游客开始喊着要求退款。

如果是一个普通的游乐园,甚至像上海迪士尼这样的世界级项目,会不会被撤?

一般不会,但哈尔滨退了钱,所以后来很多人用这种退钱去卖淫场所。

此外,哈尔滨市文化和旅游局领导亲临现场督导,公开向游客致歉,立即落实整改,并下发了《致游客的一封信》。

此事瞬间成为热门话题。

哈尔滨通过积极回应负面事件,用谦虚低调的态度唤醒了网友由衷的点赞。 同时摘掉了“欺骗顾客”的标签,取而代之的是“诚实人”的桂冠。

看似小亏,实则大赚。

这种做法其实在企业负面事件公关中经常使用,效果惊人。

比如,丰田汽车的召回道歉、海尔砸冰箱事件,都是营销课堂上的经典案例。

这个话题登上热搜后,哈尔滨策划了一系列热搜。

例如,冰雪大世界和太阳岛之间的轮渡是免费的。

例如,对诈骗乘客的出租车将实施严厉处罚。

比如,空姐在机场快闪、交响乐团在商场表演、鄂伦春人在街头互动微博买热搜,为游客提供暖宝宝、冻梨、冻柿子等一系列免费服务。

甚至还有专门为不耐霜冻的南方人设立的“温暖站”。

可以说,哈尔滨真是“宠游客上天”。

而这种“哄娃行为”每天都有新话题、上热搜。

比如,如果游客想在索菲亚大教堂拍一张雪景和月亮的照片,好吧,无人机会帮你把大月亮挂在上面。

比如游客想看火凤凰,好的,我们从沉阳直接转给您。

又如各种“小土豆”“糖橙”的暖心故事轮番出现。

这些暖心故事通过视频传播。 你不能不说他们是提前设好的,但你也不得不承认策划是缜密而巧妙的。

世界上总有温暖,城市营销的关键是找到各种极端案例并集中展示。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互联网的传播效果。

很多人认为,能够搭上“洪水泛滥”的,是哈尔滨的冰雪旅游资源和文化积淀。

但如果没有新媒体平台的大力推广和表情包的不断创作,以及社交平台的病毒式传播,流量怎么会如此铺天盖地?

每个人都想成为网红城市。

尤其是淄博流行之后,随着统治者的提拔、地方经济的提升、投资者的进入,诱惑十足。

可以预见,以淄博、哈尔滨两个例子,2024年将有更多旅游城市主动开展“圈外营销”。

因为一旦成功,收入不会是“上限”,而是会翻几倍。

然而,许多城市常常做出错误的努力。

讲城市故事时,我总是讲我所缺少的。

显然产业基础不好,产业虽好,但旅游资源显然不多,而且旅游资源是高价打造的。

城市营销的基础是要有“根”。

方法论就是根据已有的基础找到一个(或多个)终极点,铺好,讲好故事,走群众路线,调动群众情绪。

这个点就是标签,现在也称为“IP”。

“IP”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是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也可以是当地的特产、风景。

它甚至可能是一个特色角色。

在哈尔滨破圈的案例中,我们看到哈尔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新文化旅游产品,迎合年轻人的时尚娱乐需求。

例如,为索菲亚教堂配备一匹带翅膀的黑马,营造出东方“霍格沃茨”的氛围。

为了满足游客朋友圈的“高品质展示”,提供了企鹅、鸵鸟、骆驼等独特的拍照背景和互动体验。

同时,我们深挖护城河,在原有基础上加入虚拟现实(VR)等科技手段,提供全新的互动体验,引导消费者尝试冰雪运动和新型冰雪游戏。

而且,还将这一切提升到文化层面,加强与周边省市的联动,甚至借助国际媒体输出到外界。

对于这种所谓的创新营销方式,我想用一个词来概括:群众路线。

就是说,群众喜欢什么就服务什么,群众要求你办什么就办什么。 只要能服务好群众,就一定会受到群众的好评。

吃喝住行便宜,玩得开心,在朋友圈里口碑好,服务人员不冷不热,这才是群众想要的。

哈尔滨的火是为了满足群众的需要。

索菲亚广场建成了温馨的客栈,中央大街铺上了红地毯。 普通人能享受这些福利吗?

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自嘲的口号曾经只是一个笑话。

但哈尔滨让你享受它。

城市营销其实很简单。 就是提倡脚踏实地、扎根、贴近群众的东西。

讲的故事要有趣,老人和孩子都感兴趣。

最后,我相信任何一个城市的营销策划,无论有多少技巧,都比不过“细心”二字。

和淄博的工作人员一样,哈尔滨的服务人员此刻也忙碌着,只为让游客更温暖、更幸福。

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你们对游客和市民的真诚。

而这不仅靠宣传,更靠真诚服务,靠观念和行动的彻底转变。

能照顾好群众的城市迟早会出圈。

而当一个城市每天只想着如何出圈时,它是最不可能出圈的。

因为一个真正关心市民和游客的城市总会有无穷无尽的创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