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星+品牌”提升行业关注度
一季度,直播电商信息量逐月增长,增幅最高达54.3%。
2021年第一季度,直播电商行业总声音数达3114.8万; 单月信息量呈现逐月增加的趋势,最高增幅达到54.3%。
受各电商平台“女王节”活动影响,3月份相关信息量达1394.7万条,较2月份的904.1万条增长54.3%。
2、大型购物节和“明星+品牌”直播活动带动多轮信息传播高峰
从全网信息趋势图可以看出,统计期内,相关信息一直处于持续波动趋势,形成多轮信息传播高峰。 经分析,大型购物节、“明星+品牌”直播活动、超级主播直播是形成多轮信息传播高峰的主要原因。
3、微博成为直播电商相关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
微博已成为品牌商家、直播平台、顶级主播在微博上预览直播赛事、转发奖品的重要平台,获得大量粉丝和网友转发互动。
4、“直播平台”“品牌”“明星”“主播”备受关注
与直播商品信息相关的关键词中,“品牌”、“直播平台”、“明星”、“主播”受到较高关注。
“品牌”商户方面,“护舒宝”、“汰渍”、“宝洁”、“超级”等日用品品牌,以及“玉兰油”、“欧莱雅”等美妆品牌备受关注。
在“直播”平台方面,“天猫”、“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受到更多关注。
在“明星”和“艺人”方面,“成毅”、“迪丽热巴”、“宋茜”参加品牌直播、直播预热等活动,受到粉丝欢迎。
在“主播”方面,两位领军主播“薇娅”和“李佳琪”的“直播间”更受关注。
3、直播电商用户画像
1、产品质量、虚假宣传、假冒销售、假订单等问题引发负面情绪
统计期内,直播投放相关非敏感信息占比97.12%,敏感信息占比2.88%。 经分析,敏感信息多集中在直播中存在的产品质量、哄价、虚假宣传、假冒销售、欺诈订单等方面。
从敏感信息关键词可以看出,购物过程中遇到的“三无品”、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与此同时,“主播”“直播带货”“翻车”事件频发,“消费者”“建议”加强监管。
2、食品、服装、数码产品是直播电商领域最受欢迎的
统计期内,包括:
直播电商人气指数最高,为54.40;
服装鞋帽类产品受欢迎指数为52.87位列第二;
3C数码产品受欢迎指数以51.22排名第三。
食品、服装、数码、化妆品的受欢迎指数均在50以上,明显高于其他品类商品。 这说明这四个品类在直播电商领域更受消费者欢迎,更容易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电商行业十大热点事件直播
一季度与直播电商行业相关的事件超过110起。 经梳理,直播电商行业TOP10热点事件中,《辛巴2021首播》以热度指数4.87位列第一。
《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发布的“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电商直播用户近4亿”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热度指数分别为3.11和2.63。
淘宝直播位列直播商平台人气榜、GMV榜第一。 淘宝直播、抖音快手三大热门直播电商平台。
从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的数据来看,统计期内统计了最热门直播电商平台包括淘宝、抖音、快手、快手、京东、小红书等,与传统直播进行对比直播电商平台。 商业平台和社交直播电商平台的热度指数。 在:
淘宝直播人气指数排名第一,为43.57;
抖音直播以39.23的人气指数排名第二;
快手直播排名第三,人气指数32.55;
除了传统电商平台外,小红书、哔哩哔哩、微信等社交平台也在积极探索进入直播市场。
盘点一季度GMV TOP50:淘宝直播贡献突出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第一季度各平台单月GMV TOP50主播数量对比。
1月至3月,快手上榜主播数量最多,分别为21人、27人、22人。 第一季度共有70人上榜。 淘宝直播和抖音每月上榜的主播数量相差不大,分别为48人和32人。
一季度,淘宝直播、快手、抖音三大平台直播交易额突破370亿元,其中:
淘宝直播共贡献186.8亿,占一季度GMV TOP50总交易额的50.5%;
快手直播贡献131.3亿,占交易总额35.5%;
抖音直播贡献了51.9亿,占总交易额的14.0%。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淘宝直播一季度人气和总交易额均排名第一。
凭借多年在电商领域积累的经验,淘宝已成为直播电商行业的“领头羊”。 其完整的直播电商生态、强大的消费心态、高效的平台治理能力,推动了平台GMV的持续增长。
抖音快手都有广告和内容营销的基因。 它们已成为互联网新的流量入口,并逐渐成为电子商务的新极。
薇娅李佳琪辛巴在主播人气榜和GMV榜上排名前三,薇娅李佳琪辛巴在主播人气榜上排名前三。
带货主播被纳入专业类别,“网络营销员”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和鼓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新增“直播推销员”岗位类别。
带货主播正在失去“网红”标签,走向常态化、平民化,行业对带货主播的培训也日趋专业化。
统计期内,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统计了淘宝、抖音、快手三大直播电商平台近500名带货主播的人气指数。
TOP10主播中:
薇娅热度指数最高,为51.01;
排名第二的是李佳琦,人气指数为33.47;
辛巴排名第三,人气指数21.87;
罗永浩排名第七,人气指数为10.29。
从前10名主播所属的不同平台来看,淘宝直播有5位主播上榜,而快手和抖音平台分别有3位和2位主播上榜。
淘宝人气指数前10名主播中:
薇娅、李佳琪两位领衔主播的人气指数远高于其他主播;
李想排名第三,人气指数19.18;
迪丽热巴、鹿晗、张雨绮、宋茜、刘涛、汪涵等一大批明星主播上榜;
此外,网红主播雪莉也跻身前十名。
抖音主播带货人气指数前10名中:
“ 抖音一哥”罗永浩人气指数最高,为10.29;
网红主播一哥排名第二,人气指数6.45;
金晨排名第三,人气指数为5.42。 3月7日,演员金晨在抖音“女王节”直播直播间开启了首次个人直播。 整个直播期间售货总额突破5100万元;
小米董事长雷军、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分别排名第四、第五;
陈赫、贾乃亮、潘长江、杜海涛等明星主播榜上有名;
一哥、子安等网红主播也跻身前十。
快手外卖主播人气指数前十名中:“辛巴”辛有志排名第一,人气指数为21.87。
3月27日,因“糖水燕窝”事件被封禁的辛巴正式回归,并进行了长达13个小时直播。 直播间共投放106款产品,总销售额超20亿。
二路、散打哥、蛋蛋小盆友、咸阳、猫姐分列第二至第五位。
从名单中可以发现,快手平台上的主播以网红主播为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淘宝直播两大主播薇娅和李佳琪资源突出,粉丝较多,产品较多快手怎么买热度的,关注度较高。
直播的出现和流行,离不开直播平台顶级主播的带动。 随着品牌直播需求的增加,平台拟打破头部主播的马太效应,丰富直播内容和形式,增加直播间 也逐渐多元化。 除了顶级网红之外,平台和机构也在加速培育中端网红。
此外,自带流量和话题的明星、能够更好地代言品牌的创业老总、更加接地气、熟悉产品和顾客的业余导购也纷纷涌入直播间开始卖货。 。
一季度直播电商主播GMV榜单中,前三名贡献超过138亿。
一季度,直播电商主播GMV总榜中,薇娅个人贡献71.5亿元,李佳琦贡献45.0亿元,辛巴辛贡献21.5亿元。 三者合计GMV达138亿元,占据一季度GMV前50名。 占总成交额的37.3%。
蛋蛋小游、薛莉、罗永浩、于先生等主播个人GMV均突破10亿元。
从第一季度直播电商GMV月度排行榜前十来看,薇娅单月GMV金额最高,分别为19.2亿元、1.83元、34亿元;
李佳琦在1、2月份单月GMV TOP10榜单中排名第二快手怎么买热度的,3月份排名榜单第三,月GMV突破10亿元;
Simbasin定于3月27日卷土重来,交易额超21.5亿元,位居3月TOP10榜单第二位。
1-3月GMV TOP10中,网红主播雪莉、蛋蛋小盆友双双上榜。
其中,悉尼成交金额分别为5.5亿元、1.8亿元、9.1亿元,蛋蛋小盆友成交金额分别为4.5亿元、2亿元、12.8亿元。
4、品牌店自播成为电商新趋势
店铺自播作为平台流量和品牌增长的窗口,已成为平台和品牌IP营销的新标准。
统计期内,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统计了淘宝、抖音两大直播电商平台上350家品牌店的人气指数。
淘宝店自播人气指数TOP10中:
美的官方旗舰店排名第一,人气指数2.65;
小米官方旗舰店排名第二,人气指数1.60;
华为官方旗舰店排名第三,人气指数为1.38。
从TOP10榜单门店品牌来看,美妆个护品牌上榜最多,完美日记、欧莱雅、Mac、宝洁等4个品牌上榜;
其次是3C数码,小米、华为、荣耀三个品牌上榜;
此外,家电、服装鞋包品类仅有美的和耐克一家品牌上榜。
抖音店铺自播热度指数前10名中:
小米直播间排名第一,人气指数2.09;
国内美妆品牌完美日记、花西子分别排名第二、第三,人气指数分别为0.93、0.52;
零食品牌包括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分别排名第四和第六;
服装鞋包品牌李宁、太平鸟上榜;
这家网购平台小米有品和网易精选也榜上有名。
从名单中可以发现,抖音平台上的店铺以国产品牌为主。
3月份淘宝店自播GMV前10名中,小米官方旗舰店以超6.2亿元的交易额位列第一;
联想官方旗舰店、vivo官方旗舰店、欧莱雅官方旗舰店交易额均突破亿元。
从前10名门店品牌来看,3C数码、美妆品类商家对店内商品促销效果明显。 这些品牌大多是国内外大牌。
3月份抖音店铺自播GMV前10名中,音儿官方旗舰店交易额突破5597.2万元,排名第一;
花西子公众号交易金额突破3103.2万元,排名第二; Ubras官方旗舰店以2111万元的交易金额排名第三。
从榜单前10名店铺的品牌来看,抖音店铺自播各个品类、各个产品、各个级别的品牌都有。 这说明抖音店铺自播尚未成为商家发展的主战场,仍处于起步阶段。 成长期。
2021年,直播电商下半场,品牌店自播或将成为新趋势。
一方面,领先的带货专家资源有限,通过李佳琪、薇娅等人的带货成本较以往有所上升。 顶尖专家带货并不是直播电商的唯一出路;
另一方面,以淘宝抖音为代表的直播平台也开始投入资源支持平台店播的发展。 领先品牌不断进入市场,越来越多的商家看到了店内直播的增长潜力。
5、直播电商用户画像
90后更青睐直播电商,价格成为直播购物的优势,北京、广东用户更加关注直播电商。
对直播电商相关信息所属区域进行分析。 依托庞大的网民基数,北京和广东的信息量最为显着。
同时,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等省份信息量地域分布也跻身前10名。
根据中国市场营销学会、阿里巴巴研究院、淘宝直播ON MAP联合发布的《直播电商区域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显示,直播商区域发展指数前100名的地区分布在16个地区。浙江、广东、上海、北京等省份。 其中,江苏、山东分别有21个、18个、13个、12个、6个、5个百强区县。
可以看出,直播电商百强地区的省际分布与信息量的地区分布基本对应。
从关注直播电商的用户所在城市分布来看,一线城市占比18.84%,二线城市占比15.72%,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占比9.74%分别为 % 和 5.62%。
基于一二线城市的互联网用户基础和较高的消费水平,关注直播电商的人群比例也较高。 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也占比较大,直播正逐步向更多城市拓展。
90后更喜欢看电商直播,其中80后、00后占比超过10%。
在关注直播电商的用户中,对其填写的年龄信息进行统计显示,21岁至30岁的用户占比最高,占比59.32%;
其次是31岁至40岁的用户,占比23.56%;
20岁以下的用户占比为11.57%,41岁以上的消费者也达到了5.56%。
对比淘宝、抖音、快手、京东四大直播电商平台的用户年龄分布,90后用户是四大直播电商平台的重要用户群体,其次是80后、00后、70后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
此外,快手平台40岁以上的用户群体明显高于其他三大平台。
在当前直播电商的形式下,越来越多的明星开始入局,从而吸引了一定的粉丝和用户的关注。 大量粉丝用户群体的涌入,也对关注用户的整体年龄比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产品品质和价格是用户观看直播购物的重要考虑因素
据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统计,通过分析用户观看直播购物的原因,29.89%的用户更关注直播间售商品的品牌,25.05%的用户更关注产品价格,18.50%的用户看重产品。 的质量。
此外,12.67%的用户在购物时会根据直播平台进行选择,7.00%的用户会选择参考商品的销量。
(2)大多数用户直播间购物是因为价格便宜或折扣力度大。
据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统计,通过对用户选择直播作为购物渠道的原因分析,40.80%的用户是因为直播间商品价格便宜、折扣力度大; 方便快捷、直播间产品展示效果良好的原因占比超过10%。
4、直播电商行业监管政策
1、行业乱象不容忽视,政策监管日趋严格
电商直播走在前列的同时,行业发展也存在诸多乱象,包括直播过程中主播虚假宣传、产品质量不合格、直播时虚假下单、售后服务无保障等。 。
直播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12315平台共受理“直播”投诉举报2.55万件,其中“直播带货”投诉占比近80%,同比增长357.74%。
对此,监管部门不断加强行业监管,进一步规范直播行为。 此外,因“糖水燕窝”事件被禁的辛巴(辛宥志饰)高调复出,引发舆论争议和质疑。
2、代表委员为直播电商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为直播行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喜欢:
全国政协委员皮建龙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直播相关各方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尹岩建议,“对非法带货的主播、商家、平台应取缔市场”。
从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和提案来看,直播助力乡村振兴和行业监管问题成为焦点。
3、政策监管趋严,引导直播电商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随着直播电商的兴起,虚假宣传、欺诈订单、数据造假、售后维权困难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对此,国家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正在加强监管,加快完善相关法规。
3月1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31届“3月15”晚会上正式发布。
针对社交电商、“直播”等网络交易新业态,《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角色,明确了各参与者的责任和义务。
《办法》明确规范虚假交易、误导性展示评价、虚构流量数据等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禁止各类网络消费侵权行为。
3月16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提高直播带货平台产品质量的行政指导意见》,提出六点指导要求:
提高质量意识,为直播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做遵纪守法模范,落实《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切实增强守法合规意识,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开发;
将立即实施更改。 各直播平台要迅速对直播产品质量进行自查和全面检查。 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和主播一定要尽快处理。 同时,要举一反三,防止出现其他质量问题。 发生;
着力打造“品质直播”,围绕加强平台内部产品质量管控建立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信用的约束力和约束力,努力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