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传统媒体“专属”麦克风的权力被分散,给了普通人平等的发声机会。 传统媒体人要面对的是如何在新浪潮中寻找出路。 一方面有多年的媒体行业经验,另一方面短视频领域也存在需要重新学习的“新手规则”。 这条路看似艰难,但有的人已经找到了方向,有的人还在摸索。
传统媒体的“糟糕时代”
老先生戴着小帽子,穿着蓝色布衣,留着灰色胡须,清了清嗓子,摇了摇头,发出声音:“咔嚓一声,老和尚就劈成了两半……”。 ” 声音洪亮,停顿缓慢,谈起别人的世界时,88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鼓传承人王伯奇依然精神抖擞。
就像年轻时一样,老先生笑骂英雄们的忠孝正义,只是舞台从市场图书馆变成了手机屏幕,观众也从路人变成了一代人。在线学生。 这些传承与创新,正在被“南山密码”(快手ID:1084668581)记录下来。
《南山密码》的记录者王志新是一名独立导演,曾担任记者,后来专注于制作纪录片。 2018年9月,他回到家乡山东省济南市南山区西营镇,组建了一个四人团队,计划用快手记录农村生活。 “现在农村的老人应该算是新中国最后一代老农民,很有记载价值。” 至于王志新为何想到用短视频来拍摄,则“一言难尽”。
四十多岁时,面对短视频的冲击,王志新带着自己的纪录片理想和无处可去的挫败感,决定沉入乡村。 “采东篱下菊如何买快手作品播放量,悠然见南山”,从繁华都市回归乡村生活,从历经重重征战的传统媒体行业到未知的短视频赛道,如何辨别真谛,王志新带领他的“南山密码”正在探索中。
事实上,在王伯奇成为老人之前,王志新也曾在快手上上传过其他农村题材的视频,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麻烦。 2019年11月30日,王志新上传了王伯奇的首部讲故事作品,立即获得16000次观看。 “这位老人头脑清醒,有条理,能说会道。” “老夫说得真好,我记得小时候听叔叔讲过三国故事。” “没想到在快手能听到老一辈说书人的声音。”……突如其来的流量和好评,以及随后每条视频的观看量破万,让王志新坚定了自己的方向。
王志新从事传媒行业15年。 大学毕业后,他成为山东电视台记者。 几年后,他来到北京,与团队一起为旅游卫视、中央电视台等电视媒体拍摄纪录片。
近十年来,传统媒体行业进入融合媒体时代,正在经历巨大变革。 从电视台在人才、广告收入、影响力和话语权上的绝对统治地位,到《舌尖上的中国》、《如果国家宝藏会说话》等纪录片走上网络,王志新的纪录片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在内容、平台、渠道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尤其是以短视频、网络直播、垂直视频等为代表的新生事物方兴未艾,颠覆了纪录片行业以往的发展模式和格局。
与其他视听作品相比,纪录片以其思考性和启发性的特点,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然而,他们的受众因此仅限于受教育程度、收入和社会地位较高的少数群体,或者对某一类别有强烈意见的人。 有一些研究利基群体。 从央视公布的调查数据来看如何买快手作品播放量,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平均观看时长约为4分钟。 媒体融合时代,电视台收视率每况愈下,传统纪录片陷入好评但销量不佳的困境。
与商业上已经成熟的电视剧、电影、综艺不同,纪录片商业价值的讨论还处于探索期。 国内纪录片的投资制作长期以来以传统电视媒体和体制内党政机构为中心。 除了传统的广告、版权收入之外,营销、电影、衍生品等产业链流程中还有尚未开发的商业机会。 增量值几乎为零。
近年来,随着资本寒冬的到来,影视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天眼查数据显示,仅2019年,国内影视公司关闭或注销就有1884家之多,娱乐传媒行业投资总额同比下降78.7%。 突如其来的疫情,加剧了严寒。 据经济日报报道,2020年初以来,全国已有5328家影视公司被注销、吊销,是2019年全年注销、吊销数量的1.78倍。
和很多资深纪录片导演一样,王志新缺乏资金是他创作路上的“绊脚石”。 回乡创作一年多来,王志新已投入数十万。 “我很困惑我是否应该坚持,或者我应该如何坚持,但我仍然有表达自己的愿望。”
转变之路是摸着石头过河的。
传统纪录片和短视频是两种逻辑差异明显的媒体类型。 对于如何让两者从“相加”到“融合”,王志新有着自己的看法。 “两者都是视频语言,本质上没有区别,创作理念上也不存在冲突。” 除了视频时长外,短视频平台不受时间段和体量的限制,海量的需求拓宽了纪录片的传播空间。
正因为如此,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对纪录片的表达和剪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做传统纪录片的人,想要在短视频平台上做好,并不容易。” 王志新对短视频持乐观态度,但之前也一直犹豫不决。
直到王博奇在快手受到关注后,他才彻底迈出了这一步。 在王志新看来,讲故事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内容。 他原本以为只有少数人会看,没想到却引来不少老手催更新。 “这让我认识到快手平台拥有巨大的用户粘性和专业细致的分类。” 虽然“南山密码”账号只有两万多粉丝,但可观的浏览量和互动量却给了王志新更多的进步动力。
基于纪录片对客观真实的追求,王志新实地走访了多个村庄。 对农村的深入体验,不仅让他发现了农村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人,也让他关注了当地原生态、无污染的农副产品。 “对于一个真正好的产品来说,当地人的口碑非常重要。”
当日益稳定的私域流量遇到优质农副产品时,王志新一直在思考的内容变现似乎有了出路。 柏树林里的散养绿壳鸡蛋、南山坡上的小米……王志新立即在快手小黄车上推出了口碑好的优质产品。
拥有多年媒体行业经验的王志新深知,判断一部作品好坏的标准在于其真实到达率。 百万点击量并不是最终目标,良好的流量转化率才是内容创作者关注的重点。 从传统媒体的受众思维到互联网化的用户思维,变被动为主动,打造优质内容获取私域流量,用合理的变现模式反哺内容创作,王志新在快手找到了更多可能性。
开通小黄后,王志新还尝试推出付费内容。 “王伯奇老人常说,‘君子不能养艺人’。” 每个人都为自己喜欢的内容付费,这可以鼓励更多优质内容的创作。” 优质内容一直是支撑转化率的核心。
王志新表示:“短视频的优势在于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缩短了情感、知识、商品等的流通环节,建立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最直接的联系。” 谈及短视频未来五年的未来,他认为:“短视频早期进入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 现在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正在逐渐出现,未来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探索道路的先行者
与资深媒体人王志新的“敢做文章”相比,柳岩等“志向旅行”团队的成员似乎走在了前面。 不断创新,紧跟时代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多元化,是它们在纪录片浪潮中生存的关键。
旅游纪实栏目《行者》原创团队,团队核心成员曾任旅游卫视节目导演、编辑、制片人。 拥有15年拍摄经验的旅行纪录片团队,在2016年决定转型。“我们正赶上网络内容的兴起,PGC内容的优势逐渐显现。人们越来越关注有关短视频的内容。”五分钟的旅行+短视频可能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刘岩,作为“志游”团队联合创始人兼COO,专注于视频运营。
从长纪录片到短视频制作,刘岩和他的团队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让内容更具吸引力。 柳岩说:“以前的旅游纪录片更多的是通过拍摄技巧和较高的专业性来拍摄,呈现高质量的内容。但在制作过程中,缺乏鲜明的人物形象,没有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观众”。 团队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最终决定以年轻人为目标,“用影像满足年轻人对世界的好奇心,一起探索下一个目的地”。
然而,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刘彦河和他的团队开始意识到PGC短视频风潮正在消失。 1分钟内短视频的兴起,冲击了整个PGC行业,包括《志游》团队。 与周期短、成本低的短视频制作相比,5-10分钟的视频制作需要更多的人力和资金。 “更大的问题是作品缺乏亲和力,用户粘性弱。”
如何留住用户? 团队开始在内容分层上寻找突破:改变创作理念和方法,用玩法替代“个性”,融入到内容创作中。 与平常的纪实类节目不同,定位为旅游微综艺的《胡来决定去旅行》于2019年3月上线,第一期视频观看量就达到数十万。 最初的试验效果很好,团队决定继续研究。
确定受众和内容定位后,下一步就是考虑变现模式。 “从现阶段来看,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视频广告收入,2018年仍处于相对亏损状态。” 从电视台起步,早期电视制作收入和广告收入占很大比例。 但受互联网影响,电视广告投入有所萎缩。 ,盈利能力自然是个问题。 对于中小型视频团队来说,品牌广告可以说是直接生死攸关的大事。 在刘岩看来,仅靠传统且相对单一的变现模式已经不足以支撑团队的长期发展。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本已低迷的资本市场雪上加霜。 “预计今年广告市场预算将再次减少,对于那些做内容、正在寻找出路的人来说,很难。尤其是我们这些从事旅游行业的人,谁都不能出去,而且拍摄已被中断。”
路口在快手
道路畅通了,或许疫情是一个新的机遇。 “疫情期间,人们在关注健康问题的同时,安全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突发的突发事件和不确定性是引发恐慌的主要原因。要想防患于未然,就需要把它们像种子一样埋在心里。”提前。” 基于旅游的摄影经历了这件事后,团队决定开设“野心生存课程”,并在短视频平台上更新。
用短视频试水并不是要破釜沉舟。 柳岩说道:“说实话,这只是一开始大家聊天时无意中提到的,谁也不敢保证效果。既然出不来,我就试一试。” 短视频的进入门槛较低,前期基本不需要太多成本。 从今年1月份开始,“志气旅行”团队首先在快手上运营“志气旅行”(快手ID:1320914493)账号,主要分为“志气旅行”、“志气生存课”和“志气旅行”三个栏目。好货”。
让刘彦河和他的团队没想到的不仅是用户对短视频平台的高度关注,还有快手所展现出的强大粉丝粘性和高转化率。
“以优质内容吸引用户,通过沟通互动增进相互了解,最终形成长期关系,粉丝粘性在一步步过程中不断增强。” 随着视频的不断更新,柳岩发现大家都对《野心生存课程》很感兴趣,“有时候视频一上传,很多老兵就提出问题。这也符合我们最初的猜测,大家都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知识,而我们邀请来分享的是专业救援队的王鑫老师,帅哥美女主播都比不了,但老铁同意了“录音和。”分享真相是快手的一贯作风。
在快手,从喜欢某样东西到想买它,从内容生产到变现,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生存课里提到的装备哪里可以买到?” “我也想买一些你视频里提到的蜂蜜。” 柳岩经常在评论区和私信中看到类似的消息。 在浓厚的电商氛围下,刘岩和他的团队想抓住这个机会,前段时间在快手上开了一辆小黄车。
“每个人依靠自己的能力,利用内容获取流量、实现变现。快手不仅有内容生产生态,还有完整的商业闭环。”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的注意力转向短视频平台,传统媒体人需要更多的创新。
”快手不会以在公司的时间来评判英雄,只要内容优质,定位准确,就会取得好的成绩。但说起来容易,但还是有一些问题。实践中的挑战。像我们这样在媒体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家伙,在进入短视频之前,你必须告别以前专注于长视频的情况,你可以继续使用以前的技术,但你需要。变得更加开放。” 了解老铁的视频观看习惯,结合自己的制作经验,在快手开放内容。 +流量+产品的“多向流通”是柳岩和“志游”团队的下一步目标。
对于短视频变现模式,柳岩也有自己的看法。 “很多人会认为,一旦内容创作者开始涉足电商、卖货,内容就会萎缩。其实,内容创作和直播之间并不冲突。只要我们进入互联网圈,我们的任务就是不仅仅是做好生产”从过去的内容生产、运营、传播到现在的电商投放,柳岩认为,选择产品、创作内容要始终保持初心。 寻找优质供应链,给老铁实惠的价格,刘岩说:“一切才刚刚开始,但我们相信未来会更好。”
当一些人先行并取得一些成果时,后人可以向他们学习想法和经验。 转型落地进程正在加速。 随波逐流但不随波逐流或许才是正确的道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