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圈内很多朋友在聊天的时候,总是会遇到操作转换的问题,比如下面这位朋友的留言。
这个问题一般出现在微信裂变、吸引新用户之后的转化阶段。 为了打造所谓的用户流量池,很多公司或个人使用各种手段来吸引新用户,以为有了流量,就不容易变现了吗?
但事情往往适得其反。 目标用户这么多,为什么没有转化? 什么地方出了错?
1. 变身为王
现阶段,由于获取新用户的成本不断增加,大多数企业都出现了流量恐慌。
在此背景下,很多基于微信生态的低成本获客方式被开发出来,效果确实非常显着。 有的甚至在7天内增加了20万粉丝。 比如朋友圈经常刷屏的剑锋小团队。 王六六等裂变大牌。
在流量获取时代,让所有红利都来自微信,也将微信裂变吸引新客户的理念推向了运营获客的高潮。 各地都在讨论如何裂变吸粉,如何通过小程序、个人号、公众号等方式吸粉等等。
我对此一直持观望态度:
1、当某种吸引新用户的方式流行到一定程度时,它的获客成本也会上升,因为用户培养起来之后,他们的排斥套路会越来越严重。 这一波只看前期。 奖金期。
2、微信一直与这种新的招聘方式保持着暧昧的关系。 很难保证哪一天会彻底取缔那些通过裂变方式增加粉丝的小渠道。 账号被封、粉丝被清除的情况屡见不鲜。
3、裂变而来的用户后续的维护和改造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以至于群体被抛弃的概率越来越高。
让我们用最近流行的增长黑客概念来分解这个问题。 增长黑客最常见的漏斗理论是客户获取、激活、保留、转化(利润)和自我传播。
整个模式中,最重要的杠杆就是留存,但即使有很高的用户留存,如果几乎没有用户转化,对于商业企业来说最终也会是失败的。
因此快速买赞,转化是商业化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各大运营商优化的重点。 提高转化率,为企业创造利润,是发展的目的。
2、为什么转化不高
首先,什么是精准用户?
比如我想创建一个葡萄酒自媒体账号,我的粉丝年龄范围是多少? 你平时喜欢做什么? 根据用户的使用场景定义用户的偏好。
例如,用户群体定义为25岁至35岁左右,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参加鸡尾酒会、参加高端聚会、喜欢拍照分享给朋友等。
因此,精准用户就是喜欢我们的产品或者与我们的产品定位一致的人群。
正因为如此,粉丝精准但转化不高。 我有以下猜测:
1、用户来源不够精准,导致他们在裂变诱饵的诱惑下变相成为粉丝。 在标签操作的情况下,这样的羊毛用户被错误地定义为准确用户。
2、用户精细化运营过程中,与用户沟通不够深入,潜在需求挖掘不足,导致后期产品推广不精准,最终转化率低。 向和尚卖梳子如何提高转化率?
3、用户精准,但转化路径过长,导致转化过程中用户流失。 这是一个遗憾。
4、转换门槛太高。 来自0元裂变的用户对价格策略非常敏感。 如果超出预期的价格定位,显然会造成大量的转换损失。
5、产品的用户体验不好,对整体转化率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按点击付费、支付渠道的各种bug以及无法让用户感受到“啊哈”感觉的产品使用体验可能是转化损失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想把你拥有的几百万粉丝全部转化,就必须了解以上问题,并尝试一一改善。
3、如何提高转化率? 1、好产品是前提,精准渠道是保障。
首先你要知道你的产品好不好,是否足够好,是否实用,是否是刚需,是否足够便宜,是否性价比,你的用户是否足够有针对性、转化过程是否足够简单便捷等等,这些维度都决定了你的产品是否具有能够快速产生购买冲动并导致快速转化的优势?
在好产品的基础上,依靠裂变的力量,投放到精准的渠道,用户会更加精准。
比如我卖酒,我需要扩大用户关注度。 我在四大门户网站的首页投放了广告,花费了巨额的广告费。 虽然我流量巨大,但是转化注意力的人却很少,更何况最终的付费转化更是少之又少。
因为我们这里犯了一个错误,高流量≠高转化,所以我们把流量作为衡量转化效果的标准。
在微信裂变的场景下,将诱饵设置在精准用户最需要的产品上或者设置入门级的付费过滤器,可以消除那些“噪音”用户。
目前,微信、淘宝、Facebook等产品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用户行为,可以更好地评估用户的年龄、职业、兴趣等。 用户的筛选、广告的投放也将更加精准。 越细分,越精准广告,广点通和朋友圈广告都是值得尝试的精准用户渠道。
2、产品卖点要引人注目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条消息停留和到达的时间都非常有限,用户扫一眼就结束了。 如果没有足够的卖点来持续吸引,那么这个转化基本上不会很好。
在Growth Hacker Sean的一项不可或缺的调查中,“如果有一天你不能再使用/购买我们的产品,你会感到失望吗?”,如果超过40%的人非常失望,那么对于用户来说,这个产品如果有价值并且具有有了卖点,就会相对容易转化。 完善产品是快速转化的唯一方法。
肖恩测试
吸引用户的方法有很多。 你可以尝试文案、图片、视频甚至声音来突出要点和创意内容。
比如视频>声音>图片>文字显然会产生更强的冲击力。 如果平时通过文案或者海报来鼓励用户转化,是否可以尝试一些新颖内容的视频来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
例如,现在电商网站的头部图片都采用视频作为第一展示内容,因为生动灵活的内容和更详细的产品功能更能引起用户的共鸣,产生购买的欲望。 动态视频主图可以提高20%的交易转化。
京东大数据显示,京东产品短视频用户平均观看视频时长为51秒,播放完成率超过80%。 家电品类测试表明,高质量视频可以提高18%的销售转化率,部分产品的转化率甚至可以提高18%。 双倍的。 这证明产品短视频对于提升用户体验、促进高效转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清晰沟通,持续激发购买动力
在促销过程中,用户应该能够轻松了解产品的卖点、特点、价值,甚至当前的活动强度,增加满足需求的欲望,消除一切购买障碍。
比如,那些关于环境污染危害和PM2.5巨大影响的危言耸听的谣言,导致当年口罩断货。 例如,在电商导购的详情页上,描述了产品的危害:“螨虫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虫巢里”。
读完本文你是否感到恐慌? 这样的产品描述清晰且令人共鸣。
交互是下一步可能的先决条件。 当用户利用人性的弱点在熟悉的场景中包装产品时,很容易与用户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终导致转化。
4、消除疑虑,快速转化
对于数以万计的裂变粉丝社区来说,用户留存和转化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因为为裂变付出成本的粉丝如果不能得到重用,初期的成本投入就会被浪费,边际成本也会无限膨胀。 ,维护成本逐渐增加。
因此,裂变后的7天生命周期内,需要用户快速激活、快速转化。 由于这段时间用户对群主和商家仍保持短期信任,因此能够及时激起购买欲望,促进转化。
运营要做的就是提前预测用户关心的问题,提前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如果0元裂变团突然开始销售高价值产品,用户会问“为什么这么贵?” 你可能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应对措施或者产品卖点,逐步消除用户的顾虑。 还是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 是正品吗? 有折扣吗? ETC。
当你能一步步减少这些疑虑时,你的产品转化率自然会提高!
比如最近火爆的知识星球,很多大牌都会在购买前提醒你,三天内不满意可以申请全额退款! 还有打卡学习训练营。 如果你坚持签到并学习,课程结束后你可以获得全额退款,甚至还可以获得一份礼物。
通过这些运营方式,提前减少甚至彻底消除用户对产品的顾虑,然后推波助澜,促进用户转化,一切都会水到渠成,一切都会顺利。
5、降低门槛,优化路径,引导行动
用户转化门槛越高,路径越长,转化难度也越大。 因此,降低门槛、缩短转化路径是优化的关键一步。
不管你的产品卖点有多突出,产品有多好,如果多增加一道工序,用户的流失就会增加,转化自然就会减少。 因此,在用户冲动的消费心理下,尽可能减少步骤,促进快速转化,及时促进购买。 减少疑虑会增加转化。
举几个例子,比如现在各大视频网站的会员都通过“7天免费试用”、“新用户半价买会员”甚至“买会员送京东Plus会员”来降低用户的使用费。心理阈值,提高产品附加值。 ,而且支付过程快捷方便,点击购买→支付金额→支付成功,三步转换。
当用户对你的产品产生兴趣、产生冲动时,一定要及时引导转化行为,因为冲动期过后,后续的转化会变得更加困难。 用户越理性快速买赞,产品就越难转化。
6、如有Bug,应及时修复。 用户体验差也会导致转化率低。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我参加过多次付费知识课程的分发活动。 也就是说,如果我的朋友扫描我的二维码进行支付,我就可以获得相应的佣金。
然而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原本有兴趣购买该产品的朋友在多次尝试付款失败后放弃了购买该产品。 原因是付款过程中购买失败。 而且,当我的朋友成功付款时,我应该得到的佣金并没有及时反映在产品上,这导致我对后续促销的兴趣降低了。
原本火爆的分发活动,由于接二连三的体验不佳,逐渐失去了人气,以至于最终的转化不高,也招致了大量用户的批评,给产品带来了负面影响。
这是非常典型的因产品体验不佳而导致的用户流失。 这个问题其实在大多数团队中都存在。 产品的品质控制和体验流程一定是优化的首要重点。
回到产品好不好的问题,用户体验也是衡量产品好坏的一个标准。 所以如果你的用户足够精准,但是你的产品转化却没有提升,不妨和用户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看看是否是产品体验的问题。 导致了人员流失。
4. 总结
如果你有几百万的精准粉丝,不妨尝试用精细化的方式来运营这些用户,比如标签运营,把合适的产品推送给合适的人。
降低购买门槛、减少后顾之忧、优化购买路径和支付体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转化率。
当你发现转化没有达到预期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从用户来源去分析,看看你所谓的“准确度”是否真的足够准确。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从你的产品和体验出发,一一优化。
请记住,要让用户为你的产品付费,你首先要让他们知道你的产品的价值超出了他们的心理预期。 如果没有,那就降低他们的购买门槛,实现快速转化。
希望以上的想法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感谢您的阅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