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生中有6、7岁的小学生,也有50多岁、60多岁退休在家的叔叔阿姨。”
沉阳音乐学院教师李峰在菜市场买菜时被姑姑认出了。 “年轻人,你在快手上教音乐,你比视频里胖了一点。”
其快手账号“艺声欧巴声乐课”目前拥有188.3万粉丝。 据官方统计,已有超过3万用户购买了他的付费课程,年交易量排名第一。
据观察,在快手课堂,这些付费课程大多价格在100元以内,学习门槛较低。 据最新官方数据显示,目前船上有教师超过1万名,累计更新付费课程超过4万门。 用户数量超过160万。
这次我们采访了三位创作者和他们的领导者,看看他们是如何创作在线课程的? 用户反馈是什么? 他们对这个行业有何看法?
01
以前直播唱歌,
现已通过短视频教188万人学习音乐
小学二年级时,李峰开始拉小提琴。 后来,他继续学习音乐,并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留在沉阳音乐学院任教。
2016年,李峰看到周围有人用快手,就自己注册了一个。 起初,我只是发布了一些宠物视频,并获得了100多个关注者。
那一年也被称为“移动直播元年”。 据《中国直播行业流行度报告(2016)》数据显示,当时国内有近200家直播平台。
日常工作之余,李峰会花一个小时唱歌、弹钢琴,或者直播分享声乐技巧。 但由于直播时间不多,他并没有得到更多的认可。
直到2017年3月,他才重新开始在快手上发布视频,并通过翻唱《南山南》的视频走红。 观看次数一下子从两位数增加到了6000次。 他形容自己当时“血压飙升”,第一次感受到“被平台和粉丝认可”。
随后,他粗略地研究了多个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的声乐老师,发现他们的作品大多是直播课的录音,或者是对知识的全面讲解。
短视频平台上的受众并不像艺术院校的学生,更多的是零基础的新手。 他担心只制作某一种类型的内容会让用户感到单调,所以他将内容分为歌唱分享、发声技巧、笑话等。 有点搞笑的作品。
比如,在9月7日发布的《艺生偶吧声乐课》的一作品中,他认真分析了韩美娟的一句“凡事必有其果,你的报应就是我”,教用户学习歌曲的含义韵律。
有时晚上九点、十点,他会在直播间和粉丝聊天,进行点评和总结,教大家如何改进唱歌中遇到的问题,偶尔也会亲自示范。
“去年5月份,很多拥有70万到100万粉丝的声乐老师已经推出了自己的付费课程,但效果并不好,只有几十人购买了20到40元的课程。”
他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课程的包装过于专业和晦涩,比如“如何登上高位”,很多零基础的人都无法理解。
后来他推出了自己的课程快手发作品上热门技巧,课程主题也更加接地气,从发音、语调、节奏,到真假音的转换。 今天,点击拥有188.2万粉丝的快手账号“一声欧巴声乐课”首页,可以看到13门付费课程,其中售价39元的《呼吸日常声乐音阶》课程已有1.7万人购买。
据李峰介绍快手发作品上热门技巧,他在快手课堂的年收入近200万,每月直播收入在1万到2万左右。
目前,他有十几个微信课程群,每个群的人数基本在200到400人之间。只有购买了课程的学生才能加入群进行交流。 班上学生的年龄跨度也很广。 年龄最小的还在小学二、三年级,最大的今年已经66岁了。
如今,李峰邀请学校不同专业的同事一起制作短视频。 比如《偶吧欧巴的声乐课》主打美声教学,目前拥有17.4万粉丝。
“与那些业余爱好者不同,我们要不辜负我们的专业地位,让更多人认识唱歌、热爱唱歌。”
02
他教农民种植玉米,
还教农民如何利用短视频创业
2016年之前,徐明是一名农业讲师,提供线下农业技术课程,教授肥料、种子或农药等技术。
现在他也是快手课堂的一名老师,拥有“现代农业(徐老师)”账号,粉丝128.8万。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田间与农民交流时,发现他们都在玩快手,于是他也下载了,并发布了一些与农作物相关的内容。
他正在田间讲述花生种植技术
“早期平台上的内容大多以娱乐元素为主,很少有像我们这样专注于农业的主播。”徐明说。 他最初的粉丝大多是他在线下课堂上认识的农民,他们通过快手全城活动跟随他。
他会在直播间里谈论大型农业技术,比如玉米等大田作物。 “当时的内容比较随意,没有固定时间,也没有设计剧本。”
采访中,他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解农民比较关心的问题,比如春播的播种时间、病虫害防治、粮价走势等。
他开设的第一门付费课程是《大田农业技术》,主要包括玉米、谷物等农作物的种植和施肥技术。
他告诉我,听他课程的人大多是30岁到35岁的农民,他们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接触付费内容。 加之现在农村大学生就业难,返乡创业已是一种趋势。 他还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短视频获得流量,希望给家庭农场、合作社带来一定的转型。
这在内容上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又推出了另一门课程“教农民如何使用快手创业”,将重点转向如何创建农业账户的技术。 课程章节定位良好,很快就流行起来。 粉丝、账号维护、购物车、线上线下整合等
他说,除了线下授课外,他每天还专门花3到4个小时录制视频,一共花了20多天。
截至发稿,共有59人购买了该课程,售价99元。 “去年,由于报名人数有限,我们课程的总收入大概有几十万。”
部分课程已下架
他还列出了一些方法,比如:相机不要晃动,画面要清晰; 15秒到30秒是热门几率较高的时间段; 最好有一些问题式的指导和热点话题……
不过,他也承认自己并不专业做短视频。 随着粉丝数量的增加,粉丝对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短视频的拍摄难度也越来越大。 平庸的作品想要获得更多的曝光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我会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细节,比如蝴蝶落在蔬菜上的三五秒的镜头。以后有了作品,我可以通过剪辑把它拼凑起来;或者我会拍一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照片。”农民,然后在需要时添加他们再玩一次。”
03
从个位数学徒模式开始,
现在教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如何修理手机
与益生欧巴、徐明类似,杨长顺也拥有丰富的职业经验。 他修手机已经有20年了。
以前他多是学技术,接受一些修理厂的订单,或者通过圈内的人介绍带了几个徒弟来传授技术。 2017年,一位同事劝说他应该建立一个更大的培训中心,从外面招收学生。
找到合作伙伴后,杨长顺培训中心很快就开班了,杨长顺负责设置所有技术课程。
也是在那个时候,他们开通了快手账号“杨长顺手机维修培训中心”。 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发布的第一批作品是为了展现传统工匠的不易,比如:摆满一桌子修不起来的手机,需要熬夜加班的维修。 掌握。
之后,他们在作品中添加了记录学生学习状况、手机维修技术等内容,浏览量逐渐增加到几万、几十万。 如今,“杨长顺手机维修培训中心”已发布作品2600多篇,拥有12.7万粉丝。
“很多从事手机维修的技术人员只能做换屏、音量键等简单操作,主板芯片级别等问题则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如果你是兼职维修技术人员,工资在5000到8000之间。如果从事芯片技术,工资基本都会过万。”
他还提到,北京的一名学生目前拥有自己的团队,月收入在20万至30万元。
“以前在这个行业,如果你能重做CPU,你就是顶尖高手,但在我们系统的培训课程中,这是一项基本功。”
去年,“杨长顺手机维修培训中心”通过快手课堂推出了付费课程,主要是CPU、硬盘、电源等课程,其中购买量最多的课程是《6S/6SP电源解决方案》 CPU爆炸”,有364人。
该负责人表示,在线课程更多针对的是有技术基础的人。 如果用户有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建议他们线下学习。 “这个比例大约占20%到30%。”
据了解,他们目前有很多来自不同城市甚至海外的学生。 “一般来说,如果在国外出现芯片问题,基本解决办法就是换一部新手机,但对于用户来说,更需要的是手机里的信息。一开始是海外华人过来了解情况,后来韩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巴西都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人。”
我们一直接触到一些拥有丰富经验和技能的内容创作者。 他们可能没有专业学过拍摄视频,也可能不太擅长包装自己。
但在他们擅长的小众领域,他们会在镜头前展现出另一个版本的自己,成为垂直领域的导师。 上述三位创作者均在其中。
尽管短视频内容付费仍处于起步阶段,但用户对精品课程内容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付费。 对于那些能够稳定输出知识的创作者来说,这无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