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微博热搜和被更正的顺序(江同学出来被打~),咕咕没有才华,这里对下周微博热搜进行大胆预测:周杰伦发新歌上周~
毫无疑问,周杰伦的《Mojito》一炮而红,但就像《等你》上映后,“周杰伦才华耗尽”的评论层出不穷。 此次新专辑发行,这样的声音依然在所难免。
然而,人类始终没有逃脱“真香定律”
6月11日,超过365万人在TME(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三大在线音乐播放应用(QQ、酷狗、酷我)预约周杰伦新歌,希望体验新歌《Mojito》尽快地。
6月12日,新专辑上线不到一个小时,就登顶华语音乐热榜《你》。 “你”指数飙升至97.9,传播指数高达98,引起朋友圈疯狂,全国讨论。 热潮中,数字专辑销量突破281万张。
华语乐坛唯一确定的就是“周杰伦一唱就一定能登顶”。 如果说能打败周杰伦的恐怕只有周杰伦了……
但周杰伦是这个“音乐奇迹”的最大受益者吗? 恐怕不是那么准确。 作为周杰伦唯一开通的中文社交平台,快手此时应该已经晕倒在厕所里了……
互联网独角兽与顶级明星之间的暧昧
快手签约周杰伦后,郑爽正式加盟快手。 此前,绰号“刘一刀”的刘涛加入聚划算,成为“优选官”。 他的直播销售额同时在线收入2100万,成交额1.48亿。 凭借良好的成绩,欧阳娜娜加盟阿里巴巴,成为“造型新势力合伙人”。
为什么加入互联网公司的选择越来越明显? 或者说,这些互联网公司为什么会选择这些人成为他们的员工?
无疑,这确实是一种营销手段,但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选择刘涛、郑爽、欧阳娜娜? 而不是蔡徐坤、吴亦凡这样的顶级流量人物?
数据告诉你。
根据企鹅智酷对抖音快手的用户分析可以看出,快手的重度用户主要集中在二四线城市快手点赞1元100个赞平台在线,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 90 年代。
我们再来看看周杰伦的数据。
首先,周杰伦此前并没有在内地注册过社交平台账号。 “周是‘渣男’永远得不到的父亲”成为周杰伦粉丝调侃自己偶像和平台的梗。 但尽管没有独立账号,周杰伦的微博“话题”浏览量却达到了恐怖的200.7亿。 由此可见他的话题很受欢迎,流量巨大。
其次,周杰伦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属于80后、90后的集体记忆。 毫不夸张地说,周杰伦的音乐陪伴了整整一代人。 恰好,快手的快手用户基本都在这个年龄段。 两者结合基本可以覆盖整个90后。
决定一个明星能否给平台带来可观的流量增长和影响力的关键数据指标是粉丝的活跃度和忠诚度。
周杰伦入驻快手的消息一传开,快手名为“周同学”的账号瞬间获得了700万粉丝。 连续发布三个视频后,粉丝数已突破1172.7万,总浏览量突破4亿。
可见,作为周杰伦在内地唯一的社交平台,快手凭借周杰伦强大的粉丝号召力,成功“拦截”了大量流量。 周杰伦入驻快手的两三天内,快手的日活跃度大幅提升。
对于一个平台来说,仅有日常活动是不够的。 用户留存是其长期发展的基础。 对于“明星效应”的营销方式来说,能否吸引粉丝是关键。
去年7月,周杰伦与蔡徐坤发生了一场粉丝大战。 虽然前者与后者的粉丝数相差300万,但他却在最短的时间内登上了榜单榜首,影响力瞬间破亿。 9月,推出新歌《说好不哭》。 在腾讯音乐平台上,不到24小时销量突破2000万,成为QQ音乐平台历史上销量最高的数字单曲。
通过这一战,让快手摆脱“土味”,走向“情怀”和“高品质”也未尝不可,更何况是郑爽呢!
快手为何选择郑爽? 毫无疑问,它很受欢迎,而且很容易出圈!
4月12日至6月4日,他加入快手时,有关郑爽的热搜多达20个。 在快手的“创新实验室明星合伙人”招聘条件中,他“参加过全网热搜活动”。 “拥有热搜体质”成为最抢眼的要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快手点赞1元100个赞平台在线,这已经成为了为郑爽量身定做的工作要求。 毕竟,只要郑爽出现,就一定会占据热搜位置。
据网友统计,仅2019年,关于郑爽的热搜就有100个,几乎每三天就有一个。
热搜太多了,根本放不下……
当然,郑爽也不负众望。 自从她在快手平台上发布视频以来,已经获得了近千万的点赞。 “话题女王”的称号她当之无愧~
快手的一系列操作,从周杰伦到郑爽,从王祖蓝到陈赫,尤其是周杰伦宣布粉丝突破1000万,将推出自己的第一次直播等等,这些都让快手赚了一笔。近段时间备受关注。 。
如果你真的认为这只是一种营销工具,那你就错了。 在这些营销的背后,所有快手相关概念股的股价都在飙升。 仅6月1日,快手旗下媒体代理商万润科技早盘就拉升涨停,为快手提供海外营销服务的久骑也涨停。
可见“名人效应”的威力和数据分析的魔力~
数据分析有多精彩?
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吴亦凡、邓紫棋等人在《中国有嘻哈》中的崛起,与爱奇艺独家大数据分析平台“一慧”密不可分。 《这就是街舞》在易烊千玺的支持下走红。 ,离不开优酷独家的数据分析平台“鱼脑”,甚至更追溯,《纸牌屋》的播出,从剧本的打磨到人物的参与,几乎完全是靠大数据。 这一切都离不开数据分析。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你喜欢的每一个明星、每部电影、每一个综艺节目,在网络上都有你的足迹或存在,或者你不经意点过的点赞,或者你浏览过的网页。 谁能爆款、哪些剧能爆款,是你自己决定的。
不仅是娱乐领域需要硬数据来赢得市场,当今社会,几乎所有市场上你能想象到的行业和领域都处于迫切需要数据分析的状态。
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公共股权、医疗保健、快速消费品、保险公司、征信机构、科技公司……所有公司都在招聘数据分析师。
而且,国泰君安等国内龙头券商几乎开放了2020年数据分析岗位的全部名额。麦肯锡等咨询公司招聘实习生时,会优先考虑有数据分析背景的学生,更何况德勤目前正在参与“数字精英挑战赛”。
投资决策、客户锁定、风险评估、资产配置是每个企业都无法回避的话题,也是能够影响最终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 都和数据分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果说未来什么职业最有发展潜力,数据分析一定是其中的选项。 高薪资水平、高社会地位、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吸引了大批人进入这一领域。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市场上确实存在大量的数据分析。 很多人都会被各种9.9元的培训营所诱惑,以为学Excel、学Python或者学SPSS就能成为数据分析高手。 ,月入10万元,实现财务自由,达到人生巅峰。
但现实是,数据分析除了硬件的使用外,还需要更多软技能的提升。 什么是软技能? 我们根据学术背景举一个例子:
一个优秀的数据分析师,其学术背景主要是计算机、数学、统计学等。因为这些学位的专业课程侧重于训练你的数据敏感性。 如果没有基本的数据素养,可能会看到更多的相关性而缺乏很多因果关系,这对项目的推进是不利的。 这是一种极其浪费时间和金钱的思维模式。
这就像很多学艺术的学生一样。 无论他们掌握了多少技艺,如果没有底层审美意识的培养,最终也只是善于模仿的“工匠”。 但我想,每一个受到启发从事数据分析岗位的人都会希望自己的最终归宿是“数据科学家”!
吴晓波在采访红杉资本创始人沉南鹏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投资是根据人还是根据产品?” 沉南鹏说:“很难想象一个只想做好产品的人会投资成功。” 当你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之后,你就会对财务报告了如指掌,甚至可以说是半专家了。 是的,我说的是美团创始人——王兴。 这样的人你很难拒绝……”
王兴从小就是一个技术偏执狂。 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他一次次通过实战学习财务报告。 我认为这是最现实、最适合公司情况的,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知识。 。
如果说还有什么比书本上学到的更扎实的话,我想一定是通过真实的经历来打磨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