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杰华
在道德与利益之间,面向大众的视频平台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2020年11月,有消费者质疑快手主播辛巴徒弟“石大美丽”在直播间销售的明智品牌“小金碗冰糖燕窝、即食燕窝”是糖水而不是燕窝。 辛巴干脆在直播间愤怒地称粉丝为“反粉丝”,声称产品绝对没有问题,并表示将赔光所有钱,与反粉丝斗争到底。
随后,“专业打假一哥”王海亲自站出来质疑辛巴直播上卖的“明治碗味即食燕窝”是糖水而不是燕窝,成本是不到1元。
只有水落下来,石头才能出来。 2020年12月23日,辛巴被相关部门认定为“用糖水销售假燕窝”,并处以90万元行政处罚,并对其快手账号进行封禁60天。 一时间,辛巴成为网络上的负面明星。 他的快手账户粉丝数量从7000万下降到6800万。
然而,仅仅经历了短暂的60天封禁之后,辛巴就再次带领自己的主播家族,打算上演史无前例的卷土重来。
从2021年3月22日开始,辛巴开始有计划地在快手平台频繁发布重播通知。 据业内人士统计,截至开播,他总共发布了13条视频。
面对辛巴复出前的疯狂造势,河南省消协曾公开发文希望平台能够永久封禁辛巴。 这一呼吁很快被人民日报转载。 这一举动间接表明了人民日报对此的态度。 。 不过,快手平台并未对此做出回应。
面对接下来的现实,网友惊呼“看来人民日报已经无力阻止辛巴的强势复出了”。
3月27日中午12点,辛巴终于如期回来。 快手平台首次复出直播,现场打赏近300万,成交额超20亿,新增粉丝1600万! 这一逆转不禁让人们不禁要问: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一个“卖假货主播”不仅能顺利翻盘,还能有这么多人买账?
这枚20亿销售“奖牌”自然要归功于快手平台。 作为一个平台,快手的快手优追弱的做法确实值得商榷。 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除了对污点网红主播的带货控制不力之外,快手平台在其他很多方面也控制不力。
短视频制作者身份难辨质量堪忧
我们以近年来最火的“科普伪健康”视频为例。
央视曾报道过一起冒充中医的网络诈骗案。
患者通过诈骗团伙在网上发布的广告了解到“胡氏中医堂”医院,随后有“医生”添加了患者的微信账号,并在微信上询问其病情。 为了成功诈骗,销售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还要准备一份与患者沟通的“对话脚本”,其中描述了患者可能提出的问题,并且他们会编辑统一的回答技巧提前。 在上岗之前,每个销售人员都必须熟记、熟记这些答案。
至于网络聊天中的用词,无非就是药物的作用和治疗方法。 “医生”将根据剧本中的答案,统一为患者解答。 首先,他们可以取得对方的信任,让受害人相信他们是胡氏中医馆的“专家”。 并给出“治疗意见”和“处方”,然后诱导患者先交药押金,等药到了再付款,从而完成诈骗。
诈骗分子选择快手这样的平台进行犯罪,其实是有原因的。
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短视频平台日均使用时长已达到110分钟。 也就是说,普通人每天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花费近两个小时。 视频平台已经成为用户“消磨”时间的有力工具。 短视频独特的吸引力以及无法快速验证真伪的特性,让这些喜欢按剧本行事的“医学专家”、“神医”也抓住了机会,从网络图文平台转向短视频平台。 优越的。
伪科学,真信
这些年来,我们在朋友圈、家人群里其实读到了不少伪科学文章。
例如:“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吸烟每分钟,寿命就会减少60秒!”
据了解,“科普文章”大多来自药企营销团队、广告公司专业策划人或自媒体撰稿人。 他们的目的是让消费者购买他们的产品来赚取利润。
随着微信对平台上伪科普的监管和打击,以及我们和社会对长辈真实科普的影响,这些营销文章对微信群和朋友圈的污染逐渐减弱。
然而,短视频平台却成为骗子的新舞台。
例如,在快手平台上拥有2.8万粉丝的“护眼教练星姐”在她的主页上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1、分享护眼知识和健康用眼方法;
2、教大家如何做护眼练习,改善视疲劳;
3、分享绿色环保健康产品,开启你的创业之旅。
看她主页的内容,都是从网上搬来的“护眼视频”。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用她的练习方法,似乎可以完全消除近视和散光带来的痛苦。
对此,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熊英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所谓能保护眼睛、治疗近视的护眼视频都是假的。首先要指出的是,近视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近视一旦形成,就无法治愈,唯一的办法就是戴眼镜、做屈光手术。造成近视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但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期用眼看近距离的东西。
熊英进一步解释说,视疲劳就是眼睛疲劳,是眼部肌肉疲劳、神经紧张的症状。 屈光不正和斜视会导致外眼肌肉过度紧张; 光线太强导致瞳孔强烈收缩; 光线太弱会导致视物困难等,这些都会造成视觉疲劳。 但主要原因是长期用眼过度。 因此,长时间观看所谓的护眼视频20秒就能缓解眼睛疲劳的说法并不可靠。
权威专家的解释,让大家不得不怀疑快手平台上的这位“护眼导师”并没有那么专业。 她的目的可能是为了销售自己快手店的产品,宣传自我介绍的第三点——“分享绿色环保健康产品,开启你的创业之旅”。
“护眼教练”? 微商也行!
另一位粉丝超千万的医生刘家勇在快手平台发布了一段关于“方便面是垃圾食品吗?”的短视频。
刘医生在视频中说道:谁说方便面是垃圾食品? 其中的成分都是人体营养所必需的。 这一观点引发广泛讨论。
刘博士确实否认方便面是垃圾食品,但他在视频中声称“方便面有营养”的说法令人反感,会误导公众。 我用弹幕评论中网友贴出的一句话来回答:“医生有很多种,如果一个专门研究营养的医生说这句话快手买流量会影响后期流量吗,我就信了!”
值得注意的是,刘医生在快手平台上的认证信息是“北京疤痕诊所外科医生”。 经核实,北京疤痕诊所是一家专门从事疤痕防治的诊所。 目视检查与营养无关。 大的。 然而,刘医生却在平台首页分享了大量与自己职业无关的科普视频,比如缓解便秘的小窍门、如何了解尿常规、出现水泡脚气怎么办等。 ...
笔者认为,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最好。 你不应该为了流量和关注而发誓发表一些不属于自己专业领域的科普言论。 遇到“不自觉”的越界博主,平台应进行合规监管。
假身份,真货
下面这位在快手拥有12万粉丝的“南医生”自称“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 不过快手认证说他是一家贸易公司,有自己的快手店,卖一些花茶。 和面膜产品。 他的身份和专业程度让人怀疑。
事实上,这样的无证“医生博主”还有很多。 不仅在快手上,也在抖音上。
媒体记者此前曾报道过粉丝超过260万的抖音账号“中医高智英”。 介绍中没有注明医院、科室或真实身份,只是说“感谢您的关注”。 拥有数百万粉丝的“皮肤科医生裴裴医生”账号也是如此。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搜索了一下,发现在抖音上已经找不到这两个假认证账号了。 他们真的消失了吗?
为什么? 等等……好像有什么不对劲。 笔者随后再次在“综合”上搜索,发现此人只是改了名字,于是就开始隐藏起来。
据不愿透露姓名的网友透露,目前存在一种初级医生将自己包装成“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的现象。 他们在没有取得行医资质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执业医师的身份信息,甚至是凭空使用。 伪造医生身份在MCN机构运营中十分常见。
(图片来自知乎网友)
对此,一些消费者强烈要求快手、抖音等平台更加重视健康科普、医生博主账号的审核,完善审核机制,严格把控发布内容,传播公正客观的健康信息达到医学科学水平。 ,不要让一些引人注目的“网红医生”乘虚而入,误导公众误读一些医疗信息。
急涨急跌的“大胃王”直播奇葩亮相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直播行业的火爆,间接带动了“大吃货”直播诞生。 没有才华却想快速获得关注的人,所以很多主播选择伤害自己的身体来换取流量。
不久前,30岁的快手主播王先生在准备吃播节目时突然去世。 据了解,王先生半年多的“吃播生涯”,体重从200公斤增至280公斤,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 媒体报道称:“王先生在准备直播时突然出现肢体麻木、头晕等症状,医院经过连续7天的抢救仍未能挽回他的生命。” 非常遗憾。
也有一些博主为了收割流量却又不那么能吃,大多会通过后期剪辑或者催吐的方式在视频平台上展现自己的“能吃”效果。
快手拥有4000万粉丝的播客“猫姐”被曝每次开播都会催吐。
按照央视的命令,这些吃播博主纷纷改名,并删除了所有相关视频。 然而,他们经常在网上看到。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崛起,涌现出不少“大胃王”主播。 他们通过在镜头前吃饭来获得流量和奖励。 浪费粮食、误导消费谋取私利,是一种畸形的行业发展。 正如新华网对此评价的那样:“追求流量不能以丑为荣。” 平台不应该为了收割用户而允许“丑陋”发展。 快手、抖音等一味享受“大胃王”扭曲流量的平台该醒醒了。
主打销售直播,能坚持多久?
在电商直播领域,快手并不像短视频那么好用。 它要面对最直接的竞争对手抖音,以及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对手。 快手深知,虽然其用户流量将为电商的发展提供便捷的渠道,但与已经建立起来的成熟商户服务平台相比,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挤出电商赛道。
快手的得力玩家自然包括大名鼎鼎的辛巴家族。 拥有超过7000万粉丝的辛巴,曾经给快手带来了极高的流量。 根据去年618人才榜的数据,辛巴家族的辛巴、楚瑞雪、丹丹包揽了前三名,家族成员在前十榜单中占据了6席。
据了解,近年来,快手有一半以上来自辛巴家族。 对了,上面提到的大胃王猫姐已经转战电商直播,现在也是辛巴家族的一员了。
或许,对于一些视频平台来说,获得商业利益永远是第一要务。 为了盈利,辛巴可以正常回来。 为了利益,可以消除“假燕窝事件”对辛巴家族的负面影响。 顺便说一句,平台还能允许污点主播增加1600万粉丝。
长期以来,辛巴团队不断制造负面新闻,比如与保安发生冲突、公开挑战其他网红、骂战等。 然而,这些负面声音在巨大的流量利益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或许快手平台会认为,这就像美女脸上长了一颗痘痘一样微不足道。 化妆可以掩盖它。 随着时间的推移快手买流量会影响后期流量吗,痘痘可能会消失。 即使痘印会长久保留,也不会被大众记住。
毕竟,很多历史事件都一再验证,公众对于负面品牌的记忆曲线似乎只能持续一周。
按照大众的逻辑,在“假燕窝事件”中,辛巴团队涉案金额已达1500万,所有电商直播平台都应该永久封禁。 但辛巴在快手的“庞大流量池”自然不会让快手心甘情愿放弃前者。
快手现在也很无奈。 淘宝和抖音都有自己的“一哥”,但快手除了辛巴之外没有人能担负起这个重任。 快手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尝试培养其他顶级主播,以求“脱亲”。 不过,目前来看,辛巴家族仍然对快手的GMV负责,仍然依赖辛巴家族的快手平台,只能对前者视而不见。
岩石刺穿长空,到处都是鸡毛。
近日,快手公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营收587.8亿元,2020年全年净亏损1166亿元。 调整后净亏损79.5亿元,同比亏损扩大。 至 12.2%。
2018年,快手收入增速为143.4%,2019年为92.7%。2020年,快手整体收入587.76亿元,同比增长50.2%。 2017年至2019年,快手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7.74亿元、2.05亿元、10.34亿元。 2020年调整后净亏损79.49亿元。 这意味着快手不仅营收增速放缓,而且由盈转亏。
业内人士表示,为了防止竞品蚕食自己的市场份额,快手选择了最快、最残酷的方法,那就是花钱换取用户。 2020年,快手销售及分销费用达266.15亿元,同比增长169.79%。 虽然直播收入已经成为快手的主要收入,但收入不平衡,而且随着市场监管力度加大,直播业务也在下滑。 这些都是快手面临的问题。
简而言之,快手的亏损源于销售和营销费用,这意味着这些钱被用来快速扩大用户群和提高品牌知名度。 必须承认,快手看起来非常“快”。 以短视频内容为基础,快速进攻直播、电商、游戏等各个领域。 然而,在追求“快”的过程中,着急的快手却忘记了“稳”的重要性。
快手诞生十年,渴望走向多元化商业化,但我们不能忘记,用户是平台的基础。 只有打造用户可以信赖的平台,才能保卫我们的城市。 面对各种问题,快手是否仍然不顾态度只追求速度,还是及时做出调整,快速解决当前问题? 这是关系到未来是否会出现第二个“骗子辛巴”的核心问题。 因为流量问题,你无奈与“骗子”如影随形,很容易陷入只有“快”没有“稳”的尴尬境地。
辛巴此前在一段视频中单膝下跪,为复出热身,以示“道歉”。 有网友评论道:“家人,这是为了钱,不是为了你,别想太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