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Yu Sen 编辑 |一个风扇
近日,央视新闻报道《新闻直播间》曝光了流量明星的“惊人数据”,在网络上引起轩然。虽然新闻没有直接点名,但相关线索直接指向了朱一龙、蔡旭坤等顶级流量。
以以《偶像练习生》C位出道的当红学生蔡旭坤为例,蔡徐坤歌曲MV在微博上的转发量突破1亿,微博用户总数为3.7亿,相当于每三个人转发蔡旭坤MV中就有一个微博买转发, 数据量令人瞠目结舌。
据悉,蔡旭坤并非第一次实施流量诈骗,今年《中国经营日报》从知名数据库后台拷取相关证据,发现2018年所有蔡徐坤在微博上的转发诈骗率高达73%。
此外,节目还披露了媒体生态的黑色产业链。浑水摸鱼,流量可以纵,数据可以被伪造,从买粉到转发、评论、点赞的一站式服务可谓全面无孔不入。微博数据诈骗猖獗,亟待整改。
2月24日,微博发布社区公告,回应央视等媒体报道的明星账号微博转发数据异常高。
据平台介绍,微博已于2月3日进行了相应的整改,其中最大的整改是调整了微博转发和评论数的显示,转发和评论数最高仅为100万+。也就是说,微博将不再显示高转发的具体数量,比如明星歌曲微博超过1亿的转发量,只会以100万+的形式呈现。
新浪微博表示,此次整改的目的,是要打破纯数据观、只流量观带来的“囚徒困境”,以期将粉丝团从这场恶性“竞争”中解脱出来。
新浪微博作为一个平台,不仅无法获得正常的用户和流量,还承担着各种僵尸粉丝导致的声誉受损、信用下降等各种风险,这是相关利益相关者盲目刷屏数据造成的恶性后果。互联网黑产业链的触角在微博上交织在一起,侵蚀着媒体平台的正常生态。最严重的是,为了让转发的评论数据“欺骗”微博平台的作弊系统,“插件”携带的账号来源已经从批量注册的机器账号“进化”到了盗用用户的正常账号,甚至是蓝V机构的账号。要防止假号码是假的,就必须依靠公众监督来共同维护网络秩序。
近年来,新浪微博加大了对网络喷子的监管力度,但数据造假现象依然屡屡禁止,甚至“一尺高一尺”,每当新规出台压制时,违规行为就会停止一段时间后再卷土重来,进一步加大了管理难度。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数据造假会成为微博反复攻击的顽固问题?
虚假流量的背后
交通公司和艺人团队的利益
在微博上榜早已司空见惯。
一个三流学生随便发了一张没有含金的自拍照,就能引起几十万的转发,这样的数据非常可疑。
首先,以一个三流人气,能在微博上转发10万,就很可疑了。其次,微博用户可以多次转发一条微博,但只能点赞一次微博。作为粉丝,点赞是一种姿态,转发也必然是“让大众焕发活力”,转发次数要低于点赞次,小生微博下的转发次数是点赞的四倍以上,足以说明机器人粉丝的辛勤付出。
此外,人气炸鸡蔡徐坤拥有2000多万微博粉丝,几乎每条微博都有百万转发。不仅在微博平台上,蔡徐坤发布的新歌也永远跻身各大音乐排行榜前几名。蔡旭坤出道不到一年,他的榜单成绩可以胜过音乐界的许多大牌,流量带给他的荣耀不平凡。
在互联网时代,流量可以让普通人成为关注的焦点,娱乐圈更是受到流量的欢迎。在流量经济的带动下,交通业务也蒸蒸日上。
几年前,如果问一个网友对明星买粉购买热搜现象有什么看法,他会觉得这个明星不配,但现在,大家对流量诈骗的态度并不奇怪。
这
刷流量的行为在圈内是众所周知的,一个宝商可以买到400个水军,明价10元,活粉价格更高。刷卡关注者、刷赞、转发是无所不能的,不同层次的粉丝都有自己的定价。水军的作用是为雇主转发评论和点赞,如果明星最近闹事了,水军会出面控制评论,起到扭转舆论方向的作用。
刷流量的把戏是无穷无尽的,最近,王欧翻牌杨幂黑粉的消息相当火爆。
2月26日,一位以王欧为头像和ID为“杨幂诈骗捐款”的网友向王欧提问了一部关于新剧的问题,但王欧没有直接回应,而是回复了网友“你改名”。根据“夜光剧本”的历史,吃瓜的人群立刻抓到了一个大瓜,把这条评论发到了热搜的第一名,这让这位不温不火的王姓艺人大受欢迎。
有人觉得王鸥的回答相当优雅,也有人说是一抹瓷器。目前,王欧的新剧正在上映的时候,这样的操作很容易被理解为新剧造势的把戏。如今,直接买假粉刷,在热搜上翻评论点赞,是乱套的套路,经纪公司为艺人添戏,摸瓷大咖啡,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往往有大咖啡的黑粉避难,聚焦一波路人的目光, 甚至挤进热搜,为新剧增人气。瓷器+流量的新模式,噱头多,不容易被人认出,可见幕后团队营销手段的巧妙。
从某种程度上说,买卖流量的产业链是黑生意,看中了艺人管理团队利用流量打造偶像的商机,针对社交平台监管不足的问题。
穿孔转发超过1亿张窗纸
这是粉丝为偶像打造的“璀璨星光之旅”
当然,艺人之所以能走红,不仅仅是因为幕后团队的精心培养,更是因为粉丝们为榜单上的偶像购买了流量。
在黑色产业链中,不管雇主是谁,只要愿意付钱,他就可以成为操纵水军的大师。
在虚假流量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提到所谓的粉丝圈文化。
追星是现在很普遍的事情,有个笑话说,十个女孩子有七个在追星,还有一个是脑死亡的粉丝。
粉丝圈文化起源于日本和韩国,中国一开始没有米偶像的氛围,从EXO四儿子回归开始,偶像到处绽放,将韩国粉丝圈文化带回了中国。除了买票支持偶像的演艺事业外,粉丝们还举办支持会,自发购买礼物奖励偶像。当然,狂热的粉丝对偶像的爱是无止境的,他们关注偶像的方方面面,从偶像的公告和代言到偶像说的一言一行,无不让粉丝心碎,粉丝们渴望成为偶像的经纪人,照顾好他的衣食住行, 为他争取高质量的代言,把他包装成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
粉丝们想把偶像捧成闪亮的偶像,宣布偶像要站在C位;演戏,偶像想演戏。偶像能混到什么程度,不仅要靠自己,还要靠粉丝打人气。
微博是粉丝吃偶像的地方,也是粉丝向偶像表达爱意的地方。粉丝们在微博上支持自己的偶像,看着他一点一点的成长,影响力越来越大,粉丝们高兴得仿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总有粉丝不理智地追星,转发偶像微博只是平凡的日常,攻击黑粉、摸瓷派对发誓要去喝偶像汤,这些都只是小事,需要花真金白银才能把他送上热搜榜。
国内热搜榜不算什么,吴亦凡的新专辑去年上线,只过去了一天,就已经登上了美国iTunes排行榜的第一名,人气排名第二的lady gaga的上百倍。虽然榜单马上就被老美群调侃了,但吴亦凡的国际知名度已经大大提升,虽然这个“人气”需要加引号,但流量变现的能力还是实实在在的。
“转发超亿”的大V蔡旭坤,在美国iTunes榜单上也有不错的战绩,这当然离不开他的忠实粉丝在榜单上花了大价钱。粉丝们在国外追星,水军也跟着走向世界,中国机器人(中国水军机器人)声名鹊起。粉丝为偶像买流量是很自然的,不管这是不是偶像的实力,不管我这个大国的脸色不光彩微博买转发,这样的粉丝文化也太疯狂了。
信用透支
谁为虚假流量买单?
去年长达一年的影视寒冬,让整个行业面临洗牌,当IP+流量明星的模式失败时,业界也在思考流量为王是一个虚假的命题。
假流量带来虚假嘉年华,流量不带来持续的好口碑,硬实力才是长存之道。流量艺术家的致命弱点是,他们无法获得大众肯定的高质量作品,而这样的艺术家只是名利场的过客。
另一方面,虚假流量使媒体平台缺乏可信度。近年来,微博上的数据造假现象屡见不鲜,微博的名声被透支,成为舆论批评的对象。虽然微博大力监督喷子,但收效甚微。一方面更难管理,另一方面平台本身也是泡沫经济的既得利益者,不可能根除。
平台能做的,就是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避免恶性竞争和声誉透支,保持相对稳定的媒体生态。
媒体平台、流量公司、艺人团队和粉丝形成了共同利益,在虚假流量中追逐资本泡沫。于是,劣币赶走了好钱,有权势的艺术家用了太多的素材,资本的各种逐利短视的缺点暴露无遗。
无论如何,市场终究会回归理性,数据造假也绝不是长久之计,这一切都要等待时间的答案。
▼
【点击图片】阅读过去的精彩文章
问题
发表评论